“月亮警務”擦亮基層治理名片

時間:2024-07-30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李文迪

一直以來,雲南臨滄邊境管理支隊單甲邊境派出所致力凝聚各方共建共治力量,推動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以矛盾源頭治理為實踐“楓橋經驗”的著力點,創新“月亮古寨”工作法,

探索搭建“統合型聯動”推進“動員式治理”,形成服務型農村矛盾糾紛調解體系,用心用情整治突出風險隱患,以法以理化解各類矛盾糾紛,不斷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長效機制,為單甲鄉走上邊境安、邊民富、邊關美、邊疆興的發展之路邁開平安“步伐”。

強化“三級聯調”,構建糾紛調解新體系

該所始終堅持用黨建引領業務創新,以黨建引領實現對基層治理的有效調動,充分發揮“統合”功能和“聯動”參與作用,真正把黨的領導這一制度優勢轉化為社區治理效能。通過召開“邊疆黨建長廊”建設系列現場會,強化全鄉各綜治單位的協同配合;成立由派出所、綜治中心、司法所為矛盾糾紛化解領導小組,搭建“派出所+綜治辦+司法所”統籌指揮、“警務區民警+各村委會骨幹”全面排查、“月亮之家”巡防隊等專群結合的群防群治組織,協同調解的“三級聯調”機制,有效解決了邊境村寨矛盾糾紛調解資源較少等短板。

單甲邊境派出所與鄉綜治中心不斷密切黨群關係凝聚力,探索形成以“月亮之家”為依託的專群結合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經驗,順勢推出“月亮古寨”工作法,充分動員多元調解主體的積極性。

近三年來,單甲邊境派出所利用“月亮古寨”調解工作法成功化解矛盾糾紛356起,成功率達100%,轄區接處警逐年下降、連續10年無命案發生、無個人極端案(事)件、無越級陳情、無群體性事件、無因矛盾糾紛引起的“民轉刑”案件,有效實現了矛盾糾紛零升級、警務投訴零發生目標。

推出“三制聯動”,實現調解效率大提升

積極探索搭建“統合型聯動”推進“動員式治理”,在基層黨組織帶領下,協調多方主體圍繞矛盾糾紛、公共治理等問題進行意見交換達成團結統一,為以實踐群眾自治提升村域治理效能提供了關鍵保障。與鄉綜治中心實踐創新“月亮古寨”工作法,形成“微信點單式調解”機制+“邊寨協商”調解機制+“月光警務”24小時值守機制的三制聯動工作格局。針對村落分佈散、群眾早出晚歸、雙方矛盾糾紛調解難以預約時間等轄區顯著特點,以月亮警務室為依託,在“微信點單式服務”的基礎上創新調解方式,變警情式調解為入戶式調解,群眾預約後“月亮之家”巡防隊的民警幹部在古寨月亮升起來農戶茶余飯後時,入戶走訪調解矛盾糾紛、普法及傳達法律政策,調解變得更加身臨其境。

對風險突出的矛盾糾紛適時通過“邊寨協商”形式,採取“圍爐煮茶”“火塘夜話”等方式開展“黨政警群”解紛評議會,在“七嘴八舌”的討論中接受群眾諮詢求助,面對面高效了解社情民意,實打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夯實黨群、警民關係。

“‘圍爐煮茶’‘火塘夜話’等方式開展的解紛評議會為村民提供一個‘坐下來聊聊’的地方。在這裡,沒有絕對標準,只有在討論中達成的共識。”村民代表尼嘎有感而發。

依託“月光警務”24小時值守工作機制,全天候為群眾提供警務諮詢和法律諮詢等前端服務,旨在提升群眾法治思維,緩解農村矛盾調解規則模糊和調解平臺受限等難題,通過前端服務收集家庭糾紛、鄰里矛盾等線索,切實做到早發現、早介入、早化解,進而推動形成人人參與矛盾糾紛化解的新格局。

將“月亮古寨”工作法納入邊境村寨事務陽光工程,完善村務公開、村民會議、村民理事會、村民監事會、解紛評議會等制度,健全基層群眾自治機制,引導群眾積極參與鄉村治理,不斷鞏固提升村民自治基礎和民主管村能力。今年以來,轄區三個警務區累計開展各類宣講培訓30余期,受益群眾1萬餘人。

“我們不單純是社會治安管理者,也是社區服務參與者,更是穿警服的副支書。”月亮警務室民警李光陽在向村兩委彙報會上堅定地説。

圍繞“三個滿意”,確保矛盾糾紛零升級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單甲邊境派出所始終把矛盾糾紛化解體現在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上。針對法律認知模糊化的村民趨向於立足自身利益“切割”解讀法律等情況,所支部制定“法律諮詢+問題接訴+糾紛回訪”措施,實現疏導教育一批、依法處置一批、回訪止訴一批,常態化跟蹤管理矛盾化解效果,達到糾紛前中後三個滿意。

充分發揮“月亮之家”巡防隊等黨群資源高效便捷的調解功能,釋放群防群治效能,引導鄰里互幫互助處理好矛盾糾紛,使警務實時感知力得到大幅提升,巡防隊下設巡邏防範、安全檢查、普法宣傳、糾紛調解四個小組,黨員民警與各組黨員隊員“結對子”,分類施教,以專帶群,搞好“傳幫帶”,對巡防隊員進行專業培養,打造老百姓身邊“行走的法律百科全書”,創新巡防隊普法宣傳小組員普法責任與基層治理積分掛鉤機制,1名黨員捆綁掛鉤6戶,採取“見面宣教、挂賬銷號”措施,一對一解答勞務合同、民間借貸等法律問題,夯實群眾法治理念,做好糾紛源頭治理,推動全鄉轄區各村村域治理現代化建設。

所支部制定“難題接訴,接訴即辦”措施,豐富矛盾溯源治理與非訴訟糾紛解決的制度供給,從接訴到辦理,全程專人盯辦、定期徵求意見,完善“一糾紛一台賬”,疑難問題由所領導包案接訪,從原先派出所“等待警情”向主動深入基層“找病源”轉變,將群眾反映的問題需求記錄在案,實行所領導包保制度,聯繫相關部門合力推進,確保件件有回音。

“派出所民警多跑腿、多談心,加上多方聯動配合工作,社會綜合治理與警方精準調解相結合,轄區群眾安全感不斷增強。”嘎多村支書李金明中肯地説。

固化案件線索、糾紛線索徵集及糾紛逐案回訪機制,警務區掛鉤負責民警對每起糾紛警情回訪形成筆錄臺賬,做到疑點細心認真解釋和難點梳理引導到位,從源頭上消除矛盾糾紛司法訴訟升級、“民轉刑”等高風險隱患問題;轄區三個警務區自2022年來群眾滿意率始終保持在98%以上。

“和合”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基層治理領域同樣也是“合則共生、融則共贏”。一直以來,單甲邊境派出所不斷探索基層矛盾糾紛化解新模式,將法治融入鄉愁,用心用情整治突出風險隱患,以法以理化解各類矛盾糾紛,讓群眾能更加心服口服,交口稱讚,推動矛盾調處精細化形成基層治理髮展新質生産力。(李文迪 單甲邊境派出所供稿)

(責任編輯: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