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收到一張卡,説可以贈送好禮,不知道是不是電信詐騙?”“我樓上鄰居裝修把墻打通了,現在找不到人,希望你們幫幫我。”……“小網格”管理群內,大家遇到困難紛紛向網格長(員)反映。這是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棕樹營派出所“小網格化”社會治理的一個縮影。如今,網格員的身影活躍在轄區內的184棟無物業管理樓房內。
近年來,棕樹營派出所創新打造“老舊樓房最小網格化管理”機制,把轄區的184棟無物業管理樓房劃分為6大網格、25個小網格,通過打造最小治理單元,探索基層社會治理的“棕樹營模式”,做好老舊樓房管理的大文章。轄區近8年沒有發生因矛盾糾紛引發的刑事案件,基層社會治理成效明顯。
“小網格”全覆蓋
社區警務觸角從“小區裏”到“群眾家”
棕樹營派出所轄區2.24平方公里,除各類新建項目外,還有184棟無物業管理的老舊樓房。這些老舊樓房基礎設施落後,環境差,流動人口多,警情高發等問題突出。
為有效改善、解決老舊樓房面臨的各類問題,派出所結合轄區實際,探索制定“老舊樓房最小網格化管理”機制,搭建“警+N”社區治理聯動平臺,讓社區警務工作的觸角延伸至每家每戶。“我們將傳統的網格化管理進行了優化,構建‘大網格+小網格’佈局,並由所領導班子負責大網格管理,民警、輔警、網格員、群防群治力量按‘1+3+N’模式組建小網格以做實做細社區工作。”棕樹營派出所所長王雲介紹。
居住在棕樹營的個體戶余先生就是“小網格”中的一員。他説,平時這些“網格群”很熱鬧。無論是安全提示、群眾求助、隱患反映、戶政業務預約還是各類證明材料開具諮詢……居民都能與派出所民警、輔警直接溝通,十分便利。
平時,以余先生為代表的居民、商戶、物業、樓棟長等群防群治力量會協助“網格長(員)”深入“小網格”各個角落開展巡邏、矛盾糾紛化解、反詐宣傳、風險隱患情況收集等工作,派出所根據蒐集的資訊制定下步工作計劃。
“‘小網格’覆蓋了184棟老舊樓房,我們要確保每個人都在網格內,所有事都能得到及時處理。”王雲説。
“小網格”紮根實
無物業老舊樓房管理從“片面”到“精細”
這些“小網格”怎麼才能發揮實際作用呢?王雲説,要確保“網格員”對網格情況熟悉,基本情況、治安狀況,困難、獨居群眾情況等等。只有做到“情況清、底數明”才能做到精準施策、科學管控。
在“小網格”模式下,派出所民警、輔警以及群防群治力量及時開展入戶走訪、治安要素採集等工作。“網格長”定期抽查,確保基礎數據詳實準確。
同時,派出所定期根據“小網格”警情情況,將“小網格”劃分為紅、黃、綠區域,開展分色、分級管理。發動商戶、從業人員成為小小“網格員”,發現風險隱患及時上報派出所。
近期,轄區一酒店員工發現有一群顧客形跡可疑,立即向派出所彙報情況。派出所迅速開展調查,成功打掉了一個“跑分團夥”。
王雲説,充分考慮民聲、民意,回應群眾訴求,工作細緻入微、服務到位,才能真正在群眾中紮根,得到更多群眾的認可和支援。
“小網格”更暢通
民意訴求反饋從“渠道少”到“更暢通”
吳先生是一名資深“網格員”,他在棕樹營小區從事樓棟看管工作已20餘年。平時,只要發現可疑人員、情況,發現存在安全隱患,他都會及時與社區民警聯繫,民警都會迅速跟進處置。
在棕樹營,像吳先生一樣的群眾還有很多。他們熟記派出所的報警電話以及社區民警的電話,遇到疑人疑事都會第一時間與派出所取得聯繫。
社區民警王德立微信裏有20多個“小網格群”,群眾有啥事都會在群裏説,他都會積極回應。最近,轄區住戶李女士收到了一張卡,説可以免費贈送好禮。李女士擔心是詐騙,便在“網格群”內諮詢。王德立和網格員看到後第一時間聯繫了李女士,告知其可能是詐騙,不能輕信,並在群內開展了反詐宣傳提示,提醒群眾提高警惕,謹防被詐騙。
“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轄區群眾通過‘小網格’能夠更加方便的反映社情民意,警民關係也更加和諧。”王德立説道。
“小網格”有活力
黨建引領讓警務工作從“被動”變“主動”
近年來,棕樹營派出所以區域黨建聯盟延伸公安警務“觸角”,聯動街道、社區、企業、物業等10個黨支部組建黨建聯盟,實現黨建與業務同謀劃、同開展、同促進。
在小區院壩、社區、派出所分別設置網格議事點、議事站、糾紛聯調辦公室,建立矛盾糾紛網格化“點—站—室”聯動調處機制,根據糾紛的情況,聯動開展糾紛化解工作,不斷做實矛盾糾紛調解工作。2024年以來,累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320余起。
前段時間,兩住戶因為裝修問題引發糾紛。樓上裝修,破壞了樓下住房的天花板,發生了糾紛,於是向派出所求助。後經派出所聯動社區組織雙方調解,最終,雙方握手言和,矛盾成功化解。這樣通過派出所聯動相關部門共同化解矛盾糾紛、解決群眾困難的事例還有很多。
六合社區書記主任徐曉敏表示,通過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實現資源互補,社警聯動能夠更好地服務群眾,群眾遇到困難不管找社區還是找派出所,都能解決,轄區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得到進一步提升。
“小網格”網更密
老舊小區從“一家管”變為“共治理”
轄區住戶洪女士説:“走在小區的巷道裏,巡邏的人隨處可見;微信群裏,每天都有反詐提示、安全提示;遇到困難,我們隨時可以求助……住在棕樹營,安全感滿滿。”
轄區治安志願者吳先生説:“小區是我們的家,如果‘小網格’中每個人都為轄區平安作貢獻,那我們的家會更加和諧、平安。”如今在小網格裏,遇到矛盾糾紛、風險隱患,網格員們都能根據民警的建議先期處理一些問題。
激活最小細胞,凝聚最大力量。隨著“小網格”機制的不斷深入實踐,派出所的主動警務、預防警務質效不斷提高。184棟無物業管理的老舊樓房也從“一家管”到“共治理”,鄰里守望,和諧互助,群眾主動參與轄區共治的意願不斷增強,基層社會治理成效更加顯著,轄區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穩步提升。(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供稿)
(責任編輯:孟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