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鄉愁大理”呈現了強大生命力,大理旅遊火熱出圈,遊客量呈現“井噴式”增長。大理市公安局順勢而為、因勢利導,結合轄區就是景區的實際,堅持黨建引領、多維發力,破解景區治理難題,探索打造具有大理公安特色的旅遊警務模式,不斷譜寫“鄉愁楓橋”,為廣大遊客擘畫了賓至如歸的詩和遠方。
黨建賦能,打造旅遊警務“黨建+”品牌。緊緊圍繞爭創一流縣級公安機關目標,堅持“三化三法”,持續深化運用“針刺療法”“四道防線”嚴管隊伍,按照“各做一道菜,共用一桌席”的理念,實行“一支部一品牌”“一所一策”和“黨建+”品牌創建,持續豐富旅遊警務內涵。培育了“黨建+旅居警務”“黨建+城市快警”“黨建+星級110報警服務台”“黨建+鄉村治理·五朵金花”“黨建+民宿管理”等一批服務旅遊黨建品牌,涌現出全國“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全省“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全省第一批“雲嶺先鋒黨建帶群建示範單位”、“雲嶺先鋒紅旗黨支部”等集體。
以快制勝,建立“旅遊快警”實戰機制。依託“情指行”實戰化體系,統籌多警種力量,將大理市城區劃分為3個“快警”巡控警區,在古城、喜洲、雙廊等景點景區設立快警點,同時在洱海組建“海上快警點”,完善“點上守、線上巡、圈上固、面上控”的巡防格局,實現警力全覆蓋。將動態巡邏、接處警情、主動服務有效結合,就近先期處置警情,受理群眾求助,維護交通秩序,開展應急處置,切實做到巡控有密度、到場有速度、處置有力度、服務有溫度。2022年3月22日,“快警”50秒成功營救1名在西洱河落水群眾,多家媒體專門報道,促使人民安全感、滿意度進一步提升。
“警”心護遊,營造平安和諧旅遊環境。圍繞“夜間消費”、旅遊旺季等特點,實施“潮汐布警”“夜間勤務”,普通時段建立“車巡+步巡+摩巡+視頻巡”的常態化“四巡”警務模式,夜間重點時段圍繞重點場所實施“夜間警燈常亮”守護措施,最大限度減少夜間案事件發生。自主研發“紅袖標”社情民警感知系統APP,發動各行各業的熱心群眾成為“紅袖標”,打通社情資訊渠道,實現矛盾糾紛、安全隱患線索實時上報,公安機關線上秒級響應處置和即時獎勵。強力實施“慧眼工程”,視頻監控24小時全天候“站崗放哨”,為打擊預防違法犯罪提供精準支撐。組建各行業場所、網格員、村居委員、紅袖標巡邏員、平安志願者、人民調解員等多支平安隊伍,有效將“事後處置”變為“事前預防”,構建警民協同共治新局面。加強旅遊市場整治,常態化開展“三查四告知”等專項行動,聯合相關部門加大對民宿、網約車等新興業態的監管力度,全力創造良好營商和旅遊環境,大理古城夏季旅遊市場百日攻堅整治相關做法被全省推廣學習。
特色調解,開闢涉旅糾紛“專家門診”。結合大理白族特色,創建“公安阿鵬調解室”涉旅糾紛調解“樣板工程”,與法院、文旅、市場監管等部門聯合設立“旅遊巡迴法庭”,完善調解工作的制度、流程和規範,試點探索司法入所、律師入所、專家入所、疑難案件調解結果提請法院確認等“專調”工作機制,大力推動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3調”聯動,建立健全矛盾糾紛調處“敲門、叩門、串門、守門”工作制度,以真心對待群眾、耐心説服群眾、誠心服務群眾、熱心化解矛盾“4心”要求為最高標準和工作底線,為遊客提供執法司法服務,實現矛盾糾紛調解有專室、有專人,涉旅糾紛第一時間介入、調處,糾紛不過夜、調解不延誤,深受遊客、群眾稱讚。
關口前移,打通遊客服務“最後一公里”。致力於“遊客安全滿意”目標,擦亮旅警品牌,選拔20名掌握英語、醫療救護、法律知識等技能的女性民警輔警,組建女子交巡警隊,以警摩騎行巡邏為主要手段,承擔交通秩序維護、巡邏防控、法律宣傳等職能工作的同時,還為景區遊客提供熱情、高效和便捷的特色警務服務,充當旅遊“導航員”、糾紛“調解員”和防範“宣傳員”,逐漸形成“民警就是導遊”“交警就是路標”“執勤就是風景”的旅遊警務內涵。全力拓展“指尖服務”功能,建立“社區服務微信群”和消防、客棧、機修、餐飲、安防等“警務服務微信群”,及時告知服務事項,方便群眾辦事。定期開展“社區民警院壩樓宇協商會”,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形成群眾“點菜”、民警“做菜”的“功能表式”服務。“公安便民服務超市”24小時不打烊,建立“一笑三聲”服務承諾機制,見到群眾有笑臉、來有迎聲、問有答聲、走有送聲,為群眾提供全時服務,並配置桌椅、飲用水、手機充電設備等物品,讓服務之花開遍群眾心田。會同應急消防、醫療部門、藍天救援隊等組成蒼山救援隊並配備應急救援物資,實時開展蒼山緊急救援。在海拔2900米高的蒼山花甸壩設立警務室,開展“馬背上”的警務,實現景區警務室全覆蓋,及時向遊客提供便民等服務,被群眾親切地稱為家門口的派出所。(大理州公安局供稿)
(責任編輯:孟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