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景傳承守初心: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員余林背後的家風故事

時間:2024-06-18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余林 朱興武

“調解案件要講法律、講政策,也要講鄉情、講民情。”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員余林常説道。

由於基層群眾的文化水準和法治觀念參差不齊,倘若只靠法律,只講法理,矛盾糾紛得不到實質性化解。為了提升調解成功率,更好地服務人民,余林自學溝通技巧以及調解技能,嚴謹細緻的工作態度、匠心獨具的調解方式讓他成為當地口口相傳、連連稱讚的“調解專家”。

21年來余林初心不改,對調解工作始終充滿熱愛與敬畏,用腳步丈量民情,全力以赴為群眾排憂解難,將真情傾注在一次又一次的調解服務中,以自身的光與熱照亮著訴源治理新“楓”景。

(余林工作照)

愛崗敬業、鞠躬盡瘁的背後有這樣一段家風故事……

余林的父親叫余彭華,當了31年的生産隊長。余林回憶道,他的父親白天帶領群眾搞生産,空閒時受龍潭大隊幹部群眾邀請到各生産隊調解矛盾糾紛。在這個過程中,父親經常帶上他,另外帶上一把小椅子,有糾紛調糾紛,沒糾紛時就為群眾義務理髮。而余林則在一旁當父親的小幫手,遞東西跑腿,打掃地上的碎髮。

夏日的午後容易犯困,聽著蟬鳴、剪頭髮的簌簌聲和父親與來理髮的人的閒聊入睡也是余林童年最美好的回憶之一。

直到長大後回想起這些往事余林才明白,那時父親義務理髮不僅僅是服務鄉親,閒聊也不是簡單的家長裏短,而是了解四里八鄉的大事小情,哪家佔了哪家的地、哪家夫妻不和、哪家欠錢不還……余林父親都瞭如指掌。每每有人來調解余林都驚訝為何父親對當事人之間的矛盾糾紛如此了解,總是能快速找準癥結所在,幫他們解決憂心事、煩心事。甚至街坊鄰居、婆媳妯娌日常齟齬産生的芥蒂,余林父親也會通過平時打交道有意無意地勸導,將那些矛盾消弭于無形。

余林有個乾爹叫李生龍,與其父親很合得來,在談到父親調解中用的那套“説古論今説服法”,余林表示:“那都是從乾爹那裏學習來的。”而他自己從小耳濡目染,也從父親那裏學習到了一些調解經驗的皮毛。

余林説父親常常念道:“人有精神草有根,人有精神傳後代,春天到了草發芽。”父親三十一年如一日,在空閒時只專心做好兩件事:一是化解糾紛;二是為群眾理髮。從父親的身上,余林懂得了平凡和堅守。“為人民服務”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身體力行的承諾。“人不能只為自己活,更要為別人活,多幫助群眾。人不能只為錢活,為國家為社會,該奉獻就要奉獻,才不算白活。這樣才富足。”這是父親留給余林最後的話語,也是父親留給余林最寶貴的一筆精神財富。“父親數十年來的堅守,用言傳身教讓我更為堅定地要為社會治理貢獻自己的力量。”余林説到。

為人民服務的余林是蔚然家風的傳承者,亦是彌勒市人民法院做深做實訴源治理工作的縮影。

近年來,彌勒市人民法院始終堅持能動司法,弘揚新時代“楓橋經驗”,著眼抓前端、治未病。對外加強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調解的機制對接,將工作著眼點放在前置防線、前瞻治理、前端預防、前期處置上;對內建立完善立案前端源頭化解、審執中端協調聯動、破産末端有機銜接的工作機制,推動實現案件數量往下走、案件品質往上升,構築多元解紛圈,解紛效能穩步提升。為充分發揮本土調解資源優勢和調解能手的引領示範作用,彌勒市人民法院以“有威望、有經驗、有影響、有作用”為準則,深入挖掘人民調解優秀人才,2022年4月,邀請“全省人民調解工作先進個人”余林作為調解員定期到朋普人民法庭駐庭調解,兩年來,余林駐庭成功化解糾紛200余件。2023年6月,彌勒市人民法院首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余林調解工作室”在朋普人民法庭正式成立。2023年10月,余林榮獲“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員”稱號,並在北京接受表彰。(余林 朱興武 彌勒市人民法院供稿)

(責任編輯: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