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景裏的“村警”

時間:2024-06-11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佚名

雲南省紅河州彌勒市西三鎮是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山區,是聞名中外的“阿細跳月”的故鄉,2.4萬彝族支系阿細人生活在這裡。可邑村廣場上,村民們在大三弦、月琴等民間樂器伴奏下,跳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阿細跳月”,到處都是宛如世外桃源的和諧畫卷。

西三除了美麗的風光,還有獨具特色的“阿細村警”守護著阿細村寨平安幸福新生活。近年來,彌勒市公安局西三派出所堅持和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立足派出所主防職責,以“阿細村警”隊伍建設為依託,多措並舉做實社區警務,夯實平安根基。先後榮獲集體二等功1次,集體三等功5次,民警多次榮獲個人三等功、個人嘉獎、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黨建引領共建 警民共話“一家親”

組織融入。西三派出所採取連片駐村的方式,將9個村(社區)46個村民小組劃分為5個警務責任區並派駐5名社區民警、10名輔警,5名社區民警兼任村(社區)黨支部副書記或主任助理,與村級基層組織捆綁,真正融入基層組織建設。從以往的“單打獨鬥”變為如今基層黨組織統領下的“協同共治”。

貼近群眾。在全鎮村(社區)配備“一村一警務助理”10名。將社區民警輔警職責與村(社區)職責捆綁作業、共同推進,實現了警格與網格的“雙網融合”。依託警務助理,協助民警開展資訊採集、糾紛調解、治安巡防、交通疏導、安全檢查工作。

警民共話。全鎮駐村民警輔警基本是阿細人,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阿細村警”。通過充分發揮“阿細村警”人熟、地熟、社情熟、語言通的優勢,大家積極參與村(社區)事務,統籌村(社區)資源,和村裏的群眾打成一片,為基層警務工作提供了支撐。基礎防範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盜竊、詐騙案件逐年下降,多發性案件得到有效遏制。全鎮平安創建活動覆蓋率100%,創建平安村社22個、平安單位20個、無發案村社16個。

自治促進共治 預防警務護平安

組建“鄉村義務巡邏隊”。由村組幹部、治保員、景區保安等171名阿細人組成“鄉村義務巡邏隊”,常態化協助派出所開展矛盾糾紛排查、人員核實、救助遊客等工作,變“被動警務”為“主動警務”,變“全時警務”為“實效警務”。

培育老寇調解品牌。認真總結固化螞蟻村委會“老寇調解室”的工作方法,2023年以來組建由法院幹部、鎮綜治專幹、民警、律師、司法調解員、村(組)幹部149人組成的人民調解隊伍,資源互補整合,創造出從一個“老寇調解室”到老寇不僅是一個人,而且是一群人,是一個惠及全鎮的為民説事調解品牌。

閉環化解矛盾糾紛。編織“防控網、排查網、調處網”。開展法治宣傳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單位、進場所、進學校活動,確保法治宣傳全覆蓋。做好“現場調”,做實“聯動調”,做優“專業調”,形成調解閉環,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服務支撐共用 民生警務暖民心

“用心”便民利民。立足可邑小鎮4A級景區和錦屏山風景區4A級景區的實際,聯合相關部門設立兩個警務室,合理佈置警力,確保景區任何地方發生警情都能夠最短時間到達現場處置。實行“一警多能、全警務處置”,每一位民警都能為遊客提供糾紛調解、簡易交通事故處理和諮詢服務,受到廣大遊客的高度讚揚。

“盡心”全時服務。以“小窗口”服務為切入點,瞄準群眾需求,把實事辦到群眾的心坎上,做精做優做實窗口服務。對特殊事項採取點對點服務、延時服務、送證到府等措施,全力解決群眾難點堵點問題,讓群眾少跑一趟路、少等一分鐘、少排一次隊。

“愛心”志願服務。面對轄區外出務工人員較多的情況,針對老幼群體全面開展“破小案、辦小事、解小憂、幫小忙、助小康”新“五小工程”。對於留守兒童,堅持開展法治與安全教育,為孩子們創造良好學習、生活條件,定期走訪學校、村組、家庭,為他們送去全方位的保護和關愛。(紅河州公安局供稿)

(責任編輯: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