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派出所,在紅軍長征進滇第一站

時間:2024-05-15來源 : 中國網七彩雲南作者 : 佚名

在美麗雄偉的赤水河畔,有一個質樸寧靜的小鎮,青山綠水之間的林蔭小道上,苗族、彝族同胞的歌聲若隱若現,孩子們銀鈴般的笑聲由遠及近,處處洋溢著寧靜與祥和。這裡是雲南省昭通市威信縣水田鎮,1935年2月紅軍長征進駐雲南的第一村就在此。

如今這片英雄的熱土上,處處透露著不一樣的紅

昭通市威信縣公安局水田派出所一代代民警,前赴後繼、繼往開來,踐行著“擔一份職責、保一方平安”的莊嚴承諾。他們將紅色基因和為民宗旨記在腦裏、刻在心中、融入血脈,薪火傳承、生生不息。

“順華,你最近咋樣?”“魏所長,都挺好的……”4月19日,74歲的魏偵榮到水田鎮辦事,順便到香樹村看望了71歲的陳順華,兩位老人一見面,就熱情寒暄起來。

46年前,28歲的魏偵榮到水田擔任第一任派出所所長,肩扛維護治安、打擊犯罪的責任,在水田一幹就是14年。當時的水田偏遠、閉塞,生活艱苦,在那個“通訊靠吼、交通靠走”的年代,魏偵榮不辦案的時候就背著乾糧走村入戶,能做的做、能幫的幫,靠著自己的一張嘴、一雙腿,他不覺間成為了那個時代的“楓”警,陳順華就是那時候魏偵榮幫扶的第一批人。那時的陳順華沒有親人、沒有房屋,20多歲了還在流浪生活,魏偵榮得知他的情況後,立即向政府報告,給他蓋了兩間土坯房,從鄰村給他説了一門親事,看著他一天天把日子過了起來,兩人也因此結下了40年的友誼,儘管都已經年逾七旬,魏偵榮還是會牽掛著這位“老友”。

隨著經濟發展步伐的加快,水田的青壯年們開始外出打工致富,越來越多的孩子留在村寨裏成了“留守兒童”。水田鎮轄區6所公辦中小學中,這樣的孩子佔到了學生總數的30%以上。2012年,水田派出所圍繞“生活有關愛、學習有幫助、行為有約束、安全有保障”目標,開始重點關心這些外出務工家庭的孩子,從最開始生活上的偶爾照顧,到後來劃片區的幫扶,再到臨時集中照顧,一直到今天的“一對一幫扶”,一代代水田民警的薪火相傳,便有了“警察爸爸、代理媽媽”的故事。

“警察爸爸、代理媽媽”

26歲的陶聰敏來自當地的灣子苗寨,是水田派出所的一名輔警,她的媽媽名叫熊傑紅,是寨裏有名的“三八紅旗手”,也是水田灣子苗寨的第一任“代理媽媽”。

“我十來歲的時候,警察爸爸和代理媽媽這個稱呼就已經開始喊起來了。”説起母親的故事,陶聰敏眼裏總是閃爍著別樣的光芒。在陶聰敏的記憶中,從她十三歲開始,母親熊傑紅便當起了第一任“代理媽媽”,家裏的堂屋也成了民警與留守兒童“一幫一”的活動場地,給留守兒童購買學習用品,給孩子們輔導作業、講故事的場景經常都會在自己家中上演。“每當警察叔叔和阿姨到來的時候,都會看見他們笑得很開心……”陶聰敏回憶著,她感受到了夥伴們發自內心的高興,這些笑容也深深地感染著自己,大專畢業後,陶聰敏決定回到水田派出所當一名輔警,她也接過了母親的班,成為了水田灣子苗寨的第二任“代理媽媽”。

2022年12月,28歲的李雲接過前8任所長的接力棒,成為了水田派出所的第9任所長,這位年輕的所長在轄區孩子們的心目中,是像“爸爸”一樣溫暖的人。

紫薇和她的“李爸爸”

12歲的小紫薇1個多月的時候,爸爸就因意外去世了,不久後,媽媽也離開了她,紫薇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內心總是比別的孩子多了一份孤獨。

李雲得知紫薇的情況後,開始留意孩子的一言一行,幫她開家長會、放學後到府輔導作業,和老師溝通她的學習、給奶奶交代她的生活……不知不覺間,這些成了李雲的家常便飯。2024年3月的一天,李雲像往常一樣給紫薇講完作業後,開始和紫薇奶奶交流孩子最近的情況,不知道什麼時候,紫薇悄悄跑到李雲耳旁,用極快、極輕的聲音叫了一聲“爸爸”,等李雲反應過來時,紫薇早已不見了蹤影。

這一聲“爸爸”,讓李雲既感動、又心疼……

如今,水田派出所的5名民警,依然重點幫扶著轄區40名這樣的孩子,他們結合每個孩子的實際,制定了“241”制度、“四問一跟進”舉措和“一橋兩站”機制等不同的幫扶措施,2022年以來,實現了轄區未成年人“零”犯罪,涉校涉生案件“零”發生。水田派出所先後榮獲集體嘉獎1次、集體三等功2次,2021年被民政部評為“全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先進集體”。

41年警民魚水深情延續,41載櫛風沐雨精神傳承,一代代水田民警輔警根植“紅”與“藍”的血脈,用真心真情,守護著這片紅色炙土,陪伴著這些純真笑臉。

他們的故事,還在繼續書寫……(雲南省公安廳新聞辦公室供稿)

(責任編輯: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