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雙語普法”融入民族節慶,讓法律知識不再枯燥難懂;在庭審現場以案釋法,讓警示教育效果更加深入人心;把普法工作搬進直播間,讓法治課堂惠及全國各地;以資訊化建設為依託,讓受眾感受普法“私人訂制”……
普法工作是法治建設的基礎工程,近年來,雲南省西雙版納州政法機關緊密結合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工作實際,著力在創新普法形式上下功夫,在活化普法載體上做文章,探索出“民族化、通俗化、大眾化”普法工作新路徑,有效實現法治供給和受眾需求的“雙向奔赴”。
普法內容民族化,讓受眾聽懂“法治語言”
日前,西雙版納州動海縣南糯古茶山舉辦春茶開採節,普法工作隊走進古茶園,以《雲南省古茶樹保護條例》宣傳為重點,引導當地茶企、茶農規範古茶樹管理和利用,結合真實案例講解相關法律知識,並針對茶葉採集、製作和交易過程中常見的維權問題,現場提供法律諮詢服務,獲得群眾廣泛好評。
“由於文化程度和普通話水準有限,很多村民不容易理解法律條款。懂民族語的普法工作人員將法律條款‘翻譯’成通俗易懂的‘民族話’,讓我們更容易理解和記住法律知識,也更加明白在生産和生活中如何依法維權。”南糯山村委會副主任飄三在普法活動現場深有感觸地説。
“法治西雙版納建設,關鍵在人。普法工作不能自説自話,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持續優化、拓展普法工作的形式和載體,逐漸提高群眾知法懂法用法的意識,才能讓法治建設具有持續向好的澎湃動能。”據西雙版納州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劉超介紹,全州政法機關充分結合邊疆少數民族文化特色和生活娛樂元素,用好用活“五用工作法”(用民族幹部宣講法治、用民族語言傳播法治、用民族文字詮釋法治、用民族節慶展示法治、用民族文化體現法治),讓普法工作更接地氣,法治意識更入人心。
(法治文藝演出“章哈普法”活動現場)
如今,西雙版納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慶和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已成為普法宣傳的有機載體,越來越多的普法新模式為法治建設賦能增效:以少數民族節慶、節日活動為契機,將法律條文翻譯成傣語、哈尼語、布朗語等民族語言,常態化開展法律講座送進村、法律諮詢送到府等活動,結合真實案例講解基層群眾最關心的婚姻家庭、薪資拖欠、鄰里糾紛等熱點問題,獲得廣大基層群眾的好評;將法治文藝演出、非遺文化與法治文化相結合,用群眾通俗易懂的“民歌”“鄉音”傳遞“法韻”,形成了“山歌普法”“章哈普法”等普法新模式;組建漢族、傣族、哈尼族、基諾族、拉祜族等41人的專業團隊,開設118個法治學堂,讓廣大少數民族群眾能夠“沉浸式”學法。
普法模式通俗化,讓受眾牢記“法律紅線”
“在庭審現場旁聽,我們更加真切的感受到違法犯罪行為不僅對社會造成嚴重危害,還會對個人和家庭帶來沉重打擊。”
“曾經擔任領導幹部職務的人員,如今坐在被告席上接受法律審判,懺悔自己曾經犯下的錯誤,這樣的人生挫折引人深思。我們一定要引以為戒,保持清醒頭腦、嚴守紀律底線、不碰法律紅線。”
……
4月8日上午,隨著一聲清脆的法槌聲,楊某某受賄罪、洗錢罪一案在景洪市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50余名黨員幹部現場觀摩,“零距離”感受法律的威嚴,有效提升以案釋法效果。
“案件是鮮活的法治‘教科書’,庭審是生動的普法‘公開課’,有針對性地邀請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旁聽庭審,能更加充分地發揮庭審在預防職務犯罪方面的警示教育作用。”劉超説,全州政法機關緊扣“通俗易懂”和“以案釋法”兩方面重點,靈活運用警示教育片、警示教育基地、警示教育大會、旁聽庭審等教育模式,優選與幹部群眾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典型案例,把“身邊的活教材”做成“最好的教科書”,有效提升了處理一案、警示一片、規範一類的效果。
(“巡迴法庭進校園”活動現場)
此外,西雙版納州政法機關還通過開展模擬法庭、巡迴審判等方式,把法律法規送進學校、機關、基層,成為幹部群眾看得見的“警戒線”。以真實案件為腳本,組織機關幹部和青少年體驗庭審過程,在角色扮演中加深對法律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讓法官、檢察官“走出去”“沉下去”,將法庭搬到基層社區、村組,法律諮詢服務延伸至群眾家門口,打通司法為民“最後一公里”。
普法載體大眾化,讓受眾悅享“法治套餐”
在西雙版納州傣歷1386新年節到來之際,西雙版納州檢察機關在景洪市動罕鎮曼嘎儉村開展“以檢察力量助推民族團結之花綻放”的直播活動,以水為媒,互灑祝福,以法為介,共促團結,讓全國各地的網友通過直播間“提前感受潑水節的快樂”,全網累計觀看人次達102萬。
(“以檢察力量助推民族團結之花綻放”的直播活動現場)
州委政法委法治科科長馬評超説:“將普法課堂延伸到網路,是適應網路新媒體發展形勢的具體實踐。不僅讓普法工作更貼合廣大群眾的生活、學習習慣,也能讓更多有學習需求卻無法到現場的群眾通過網路參與活動,極大提升了宣傳覆蓋率”。
普法工作中,西雙版納州委政法委充分考慮受眾群體年齡、文化、心理等差異化特點和因素,統籌協調全州政法機關和有關行業部門同向發力,不斷拓展和豐富普法工作載體,採取更具“貼合性”的宣傳模式將法治知識“定向投送”到群眾身邊。針對青少年群體,突出“用戶思維”(即:有趣、有用、與“我”有關),在各級政法新媒體平臺開設法治宣傳專欄,以群眾喜聞樂見的短視頻、圖片新聞、網路直播等形式持續提升群眾知曉率和社會影響力;針對中老年群體,突出“便捷”和“實用”重點,打造“報紙上有文字、電視上有畫面、廣播裏有聲音、網站上有動態、社會上有活動”的多維普法套餐,組織印製和發放普法宣傳日用品,讓普法聲音更“常態”、普法元素更“豐富”。
據了解,西雙版納州政法機關還充分發揮資訊化建設優勢,持續深化應用“平安版納”基層社會治理綜合應用系統,對系統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研判,分類形成普法重點區域、重點人群“兩個清單”,用資訊化手段解決了“向誰普法、重點普什麼法”的問題。通過將研判出的預警性資訊(如:短期內連續發生多次家庭婚戀糾紛、同一人涉多案等)推送相關普法責任人,還能有效指導其提前介入,精準做好被幫扶人員的教育和疏導等工作,推動普法工作質效轉化為前端預防實效。(段健/文 資朗/圖)
(責任編輯:孟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