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紅河綠春法院:法庭旁的民族文化長廊

時間:2024-03-22來源 : 中國網七彩雲南作者 : 佚名

“這是我院以‘繁榮發展中華文化,構築共有精神家園’為主題打造的民族文化長廊,總長70多米。”

跟隨著雲南省紅河州綠春縣人民法院工作人員熊萬進的腳步,穿過法院訴訟服務大廳,一條筆直明亮的長廊出現在眼前,墻上有大大小小的展板,從綠春縣各民族概況到各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介紹,再從巡迴審判、“陽光司法”工作宣傳到普法強基和法律服務活動剪影,內容豐富且層層遞進。

(綠春縣人民法院內的民族文化長廊)

“長廊的一側是各法庭所在地,另一側是訴訟調解室。”熊萬進指著其中最大的一間説,“這是我院的大法庭,也是普法基地。”將案件進行公開審理,邀請群眾旁聽,庭審結束後以案釋法、雙語講解,用群眾聽得懂的話、能理解的語句進行普法。“2020年以來,我們開展‘陽光司法’活動38次,邀請各界代表2000多人,雙語巡迴審判案件1810件,開展法治宣傳50多次,受眾37000余人。”

(運用共用法庭向彝族婦女同胞普法)

對於綠春縣人民法院來説,絕大部分的司法實踐都建立在民族工作的基礎之上,將民族工作與審判執行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了解和尊重少數民族傳統,以少數民族語言提供司法服務,成為綠春縣人民法院堅持“司法為民”的一大特色。“我院34名幹警來自漢、哈尼、彝、壯、瑤等民族,訴訟服務窗口能提供各種少數民族語言的服務,讓前來辦事的各族群眾與工作人員無障礙交流。”綠春縣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王宇介紹説,訴訟服務中心的每一個窗口都是雙語服務窗口。

(法院幹警向學生宣講法律知識)

(巡迴法庭進村寨)

雙語服務宛如一座通往民心的橋梁,而高效便捷的“一站式”司法服務則像一個溫馨的港灣,為民眾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隨著各類網上訴訟服務平臺的推廣運用,立案窗口逐漸從現場立案服務為主轉變為多渠道提供立案服務。”正在服務窗口接待辦事群眾的綠春縣人民法院立案庭負責人、三級法官楊旖旎説,“將法庭事務性工作剝離出來進行集約化辦理,以不斷深化的一站式司法服務為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訴訟服務。”截至目前,綠春縣人民法院通過網上立案167件、網上調解109件、網上開庭247件,辦結農村婚姻家庭、鄰里糾紛等案件2552件。

(訴訟調解室)

在長廊另一側的訴訟調解室,家和萬事興幾個大字格外醒目。綠春縣人民法院秉持“調解先行、審判第二”的原則,利用智慧法院建設成果遠端調解糾紛,將矛盾化解在萌芽階段,維護家庭和諧、社會穩定。“最快的一次僅用時30分鐘,就成功遠端調解了一起異地離婚糾紛案件。”熊萬進説。

(“巡迴法庭”的法院幹警背著國徽深入鄉村)

穿過民族文化長廊,紅墻金字“促進各民族緊跟時代步伐,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字樣映入眼簾。一條法庭旁的民族文化長廊,傳遞著邊疆民族團結進步中的司法溫暖,以司法的公平正義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築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紅河州中級人民法院供稿)

(責任編輯: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