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普洱中院:黨建賦能 共繪基層治理新“楓”景

時間:2024-02-22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佚名

雲南省普洱市中級人民法院聚焦黨建引領,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找準“黨建+審執”融合點,以“領導包片、支部包網、黨員包點”的工作體系,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助推司法服務全面提質增效。

強化組織領導,夯實根基提升“新引領”

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抓黨建帶隊建促審判,依靠黨組領導、系統謀劃,主動延伸司法職能,深入推進訴源治理,推動矛盾糾紛源頭化解。一方面,與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聯合製發《普洱市訴前委派調解工作實施方案》,著力推動市綜治委《關於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的實施意見》落地落實,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納入平安建設(綜治)考核,全市法院聯合成立“訴前委派調解中心”。另一方面,推動“人民法院+”糾紛多元化解機制不斷向勞動爭議、證券期貨、金融消費、銀行保險、智慧財産權等行業領域拓展,深化“總對總”線上訴調對接機制,暢通線上線下調解與訴訟對接渠道,著力疏導社會風險點,為全市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2023年,全市“總對總”委派成功糾紛數佔訴前調解糾紛的16.3%,全市基層治理單位受理的糾紛比達14.51%。

依託群眾評議法院機關作風活動,持續推進“黨員先鋒崗”建設,將訴訟服務中心打造成回應群眾司法需求的第一窗口。推動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以高效、便捷的資訊化方式為人民群眾提供線上訴訟服務。開展網上立案,使當事人享受“指尖”便利,採用“電子送達”,拓寬便捷服務渠道,2023年,全市法院網上立案3730次、跨域立案3次,電子送達案件13393件;依法落實惠民利民措施,為特殊群體辦理訴訟費減緩免手續,共辦理緩交訴訟費5件,免費訴訟費7件;提供12368訴訟服務熱線,為群眾提供訴訟諮詢及案件查詢服務2124次,市法院“一站式”建設質效得分全省排名第3位、全國中院排名第6位。

推進法庭建設,結對共建凝聚“新合力”

弘揚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能動司法、多元解紛,以“楓橋式人民法庭”建設為依託,把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充分發揮人民法庭面向農村、面向基層、面向群眾的“第一窗口”優勢,準確定位,創新舉措,努力形成政府、社會、群眾共建共治的新局面。推動人民法庭調解平臺“進鄉村、進社區、進網格”工作,實現法官進基層全覆蓋,開展線上線下調解雙向結合,努力使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基本上實現“小事不訴訟、矛盾不上交”。2023年,全市法庭收案12567件,調解成功8759件,其中訴前調解成功7677件,司法確認1157件。建成“村社型”非訴聯動中心329個,指導化解糾紛1724件,巡迴審判率達94.08%。

依託普法強基補短板專項行動,深入推進“三服務”工作,建強黨員法官先鋒隊,成立專業普法隊伍,通過帶著案子走進基層,將法庭開到群眾身邊,編制“未成年之問”“法律明白人手冊”等宣傳材料,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2023年,全市法院各級黨組織開展各類集中普法宣傳活動230場次,巡迴審判1792場次,排查矛盾糾紛710個,解答法律問題720個。

聚合民間智慧,特色解紛發揮“新作用”

立足普洱少數民族眾多的特點,結合轄區審判工作實際,融入善風民俗,推進司法調解、人民調解、行業調解、民族調解等多方聯動,形成普洱特色品牌。思茅區法院成立全國首家“人象和諧”法律服務點、瀾滄縣法院吸納當地傣族、哈尼族優秀幹部、佤族調解能手作為特邀調解員,發揮村寨“頭羚”效應促糾紛化解;孟連縣法院設立“賓弄賽嗨”等3個民族調解室並配置“雙語”法官及“三語”導訴;西盟縣法院將佤族“江三木洛”文化精神引入訴訟服務和審判工作,設立“江三木洛”調解室;寧洱縣法院將普洱茶文化與民族團結有機融入調解工作,設立“茶文化”民族調解室;墨江縣成立家事法庭,邀請全國二級心理諮詢師對家事類案件進行調處;景東縣法院聘請社會熱心人士擔任特邀調解員,建立“銀生古城訴前調解工作室”;江城縣法院聘請涉僑糾紛特邀調解員,設立涉僑調解室;鎮沅縣共建4個“訴調對接點”。各位黨員法官、特邀調解員在調解工作中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提升調解服務品質,為群眾釋法説理,化解矛盾糾紛,解決困難。2023年,全市法院共調解案件12184件,調解成功8908件。

同時,借助基層黨組織調解網格員熟悉鄉情民情的優勢,因村制宜指導當地修訂完善自治社會規範,把道德規範和法治理念融入村規民約,加強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因勢利導,以法治契約精神強化村民自治,不斷提升農村治理水準。

(責任編輯: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