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景洪:開闢普法“新路徑” 打造本土“特色品牌”

時間:2023-12-29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佚名

自普法強基補短板專項行動開展以來,雲南省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司法局立足邊疆、民族、山區實際,緊貼群眾所想所需,打破墨守成規的普法思路,在普法形式上再出新招,積極挖掘民族特色文化“資源庫",主動對照群眾法治文化需求“晴雨錶",找準傳統文化習俗與現代法治精神的契合點,著力打造兼具現代法治要素和地方民族文化色彩的邊疆民族特色普法品牌,蹚出了一條新時代普法新路徑。

組建“哨傣所長”普法宣傳隊 亮出本土普法“新名片”

“哨傣”在傣語中指的是“傣族姑娘”。景洪市司法局結合少數民族眾多的市情實際,立足群眾法治需求,組建了一支懂政策、知法律、通傣語、擅宣講的“哨傣所長”普法宣傳隊。在民族傳統節慶日、重要普法節點等時段,“哨傣所長”們將會精心梳粧,穿上亮麗的民族服飾出現在普法宣傳活動現場。“麻咯麻咯,哨多哩、冒多哩,走過路過法律知識不要錯過,這裡的普法很精彩!”敲起象腳鼓打起铓鑼,“哨傣”所長們隨著象腳鼓的節奏熱情吆喝,路過的行人紛紛駐足一探究竟。“哨傣”所長用“雙語”普法形式,將黨的政策、法治理念、法律知識融入群眾通俗易懂的語言,讓老百姓聽得懂、能理解、記得住。

打造法治文創集市趕擺場 普法宣傳有趣又有料

地攤經濟崛起,“擺地攤”成為時下最熱門的詞彙,景洪市司法局為了讓普法更接地氣,更聚人氣,精心打造了法治趕擺場——普法文創集市,在西雙版納州2023年“普法強基·法治宣傳邊關行”啟動儀式現場正式“出攤營業”。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向群眾普及法治知識,既讓人民群眾有參與感獲得感,也讓法治宣傳有趣有料又有效。“普法的風吹到了集市”、“走進普法攤開啟“寶藏行”、“來都來了學學法再走”、“今日·普法不打烊”等多個普法“小攤”一現身,瞬間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一大波有趣又有料的普法文創産品來襲,一群活力滿滿的青年普法志願者齊聚一堂,在懸挂不同布標的創意普法攤位上,陳列著關於“普法關鍵詞”的創意書法團扇、簸箕、傣陶、手鼓、油紙傘等等文創産品,目不暇接。活動現場,工作人員、普法志願者化身為一個個“地攤老闆”,向來往群眾積極推薦普法“小商品”,分享法律小故事,發放普法“小贈品”。普法商家們向群眾分享自己的所學所得,滿足了群眾邊玩邊學、以玩促學的需求,讓群眾體驗到普法的濃濃“煙火氣”。

解鎖接地氣的“普法後備箱” 掀起一股學法新熱潮

為進一步營造濃厚的學法氛圍,切實提高廣大群眾的學法興趣,景洪市司法局“普法後備箱”火熱開啟,點燃了群眾的學法熱情。掀起車輛後備箱蓋,挂出“帶法律回家”的宣傳條幅,擺出法律書籍、普法宣傳品,“後備箱”秒變新式普法貨倉兼“攤位”,吸引廣大群眾和遊客們紛紛駐足諮詢,了解法律知識和諮詢法律問題的群眾絡繹不絕。“攤主”亮出普法宣傳員身份,讓群眾自由提出問題,滿足不同的法律需求,為諮詢法律問題的群眾答疑解惑,並圍繞婚姻家庭、房産繼承等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群眾解答《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相關內容,適時針對性地開展普法宣傳,引導群眾養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習慣。此外,製作普法手舉牌、法治繪畫油紙傘、法治小黑板等放置在後備箱兩側供群眾拍照“打卡”。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語言,讓法治宣傳走進群眾心裏,為群眾的日常生活增添法治色彩。

設立普法“移動辦公室” 實現“一站式”法律服務

聚焦群眾法律需求,打破坐等群眾到府服務的模式,創新設立普法“移動辦公室”,辦公室工作人員由司法所所長、執業律師、調解員及村(居)“法律明白人”組成。普法“移動辦公室”走進社區、走進集市、走進村寨,就地“擺攤辦公”,準點上線針對各類法律問題進行“坐堂問診”,“把脈開方”化解糾紛,為群眾提供家門口的“一站式”法律服務。“借款合同中,應該如何支付利息?”“子女不贍養老人,該如何處理?”“物業私自斷水斷電,該如何維權?......”普法“移動辦公室”一開張“營業”,前來諮詢的群眾就絡繹不絕,工作人員耐心進行答疑釋惑,倡導群眾依法依規表達自己的合理訴求。普法“移動辦公室”的設立,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法律服務就在身邊,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實現讓群眾“少跑路”,不斷提高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西雙版納州委政法委供稿)

(責任編輯: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