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富源法院:“加減法”探尋訴源治理“最優解”

時間:2023-12-22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佚名

近年來,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人民法院營上中心法庭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目標,全力構建新時代楓橋式人民法庭,推動多元解紛與訴訟服務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解紛+機制”繪就定分止爭“同心圓”

近年來,為更好地化解矛盾糾紛,營上法庭充分調研,深入分析,結合法庭浮雕小故事,弘揚“和諧靠大家”的精神內核,全面構建鄰里和諧、夫妻和諧、兄弟和諧、家庭和諧等和諧社會關係,以“幹警+特邀調解員+鄉賢”為基礎,建立在立案前必調、立案時必調、送達時必調、開庭前必調,宣判前必調等多個環節全力調解的“三多五必調”工作機制,多人次、多角度、多梯度化解矛盾糾紛。在法庭的努力下,許多矛盾糾紛得以化解。

面對離婚案件數量持續攀升情況,營上法庭結合自身工作實際,探索出了一套屬於自己的糾紛化解機制和婚姻家庭干預機制。在營上中心法庭調解室的桌上,整齊的擺放著一張張卡片,卡片上寫著“願你們婚路平坦,不敗于瑣碎,且行且珍惜”這樣溫情的話語,每噹噹事人在婚姻糾紛調解過程中,法庭工作人員都會向當事人發放這張卡片,這張卡片也被當地人稱作“勸和卡”。

法庭對調解室進行了“家庭化”改造,設立妻子、丈夫、母親、父親等人性化水牌,通過“勸、批、談、教”的方式,從當事人對抗模式轉化為“拉家常”模式,努力解開當事人的心結。

為進一步消除對立,彌合當事人感情,營上法庭創立婚姻案件回訪工作機制,針對調解和好、撤訴的婚姻案件,對當事人進行回訪,了解當事人夫妻生活情況及感情狀況,從未成年子女角度出發對當事人進行心理疏導,在維繫家庭和睦美滿的同時維護青少年、未成年人的權益,構建轄區家庭和諧的社會關係。

“治理+模式”凝聚基層治理“強合力”

營上法庭始終堅持與當地黨委政府、村委會協同配合,積極搭建“駐村工作室”,努力構建一村一網格的治理模式。2022年,法庭結合都格村建立富源法院都格民族特色團結調解室,打造社會治理現代化示範點,形成民族特色調解室與綜治室的平臺對接機制、網格化解糾紛模式,推動新時代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

通過法庭與村委會的努力,都格村保持十一年無到縣級陳情,十七年無命案發生的良好態勢。2023年,法庭又結合竹園額蘇村全年無訴訟的特點,在當地建設成民族特色調解室,全力助推構建“無訟額蘇”。

“現在比以前方便多了,有時候甚至不用到法庭,就能把我們遇到的糾紛解決了”,這是當地人的心聲。在營上都格村和竹園額蘇村,當地村民群眾遇到糾紛時第一時間不是跑到法庭,因為法庭的工作人員會抽時間來到村內的“民族團結特色調解室”,與當地調解員、綜治員以及鄉賢們一起化解矛盾糾紛、開展巡迴審判、普法等工作。

“下沉+方式”提升司法為民“親和力”

普法不僅要走出去,更要請進來,營上法庭以流動法庭為基礎,積極推行“螢火蟲點亮法治之光”的新普法模式,通過法庭開放日,引導青少年兒童到法庭看一看、走一走、學一學,讓青少年在法庭現場體驗扮演法官、原告、被告等角色,教育青少年懂規則、明底線、敬法律、崇法治。同時與當地司法所、派出所聯動開展“送法進校園、進企業、進村(社)等活動,全面提升當地群眾的法治意識。

“都是鄰里,大家坐下來談,將心比心。”這是法庭看現場時經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下沉基層求“實”是法庭的常態。面對相鄰糾紛、排除妨害糾紛等案件,法庭就會主動下沉,現場實地查看調解,就地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矛盾糾紛少訴、緩訴、不訴和訴中化解。法庭還適時開展巡迴審判,將法庭搬到百姓家門口,開庭辦案與答疑解惑兩不誤,切實做到審理一案教育一片。

“服務-流程”彰顯司法便民“高效性”

營上、竹園兩鎮人口流動頻繁,許多人都在外地打工,遇到糾紛需要解決時會變得極為不便,針對此情況,營上法庭積極構建“線上、線下”並行的訴訟便民服務模式,利用網路立案、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等開展網上立案、網上調解工作,並開通綠色通道,充分運用“當天立案+當天調解+當天送達”的三個當天模式,嚴把案件品質關和效率關,使訴訟服務更加高品質,高效率,切實解決案件久拖不決,長期未結問題。

“人民群眾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始終走在“為群眾辦實事”路上的營上法庭,積極探索並創新工作方式,以民心為導向,書寫好司法為民的新時代答卷!(曲靖市委政法委供稿)

(責任編輯: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