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雲之南,描繪司法新畫卷——部分全國人大代表視察雲南法院側記

時間:2023-12-14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何雨瀟

五雲南國在天涯,六詔山川景物華。祖國西南安全屏障牢牢佇立的背後,是雲南法院以拳拳之心、孜孜不怠做實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的堅韌身影。11月13日至17日,來自北京、天津、山西、安徽、陜西、甘肅、雲南7個代表團的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在雲南法院視察工作,並就訴源治理、環境資源司法保護等方面的工作,提出許多真知灼見。

能動司法,推進民族團結

水光萬頃開天鏡,山色四時環翠屏。大理喜洲東臨洱海,西枕蒼山,轄區內白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0%,被譽為“中國白族風情第一鎮”,是“五朵金花”的故鄉。在白族地區,“阿鵬”和“金花”是勤勞、勇敢、善良、智慧的白族男性和女性的代名詞,“金花調解室”“阿鵬調解室”,由此應運而生。

(在大理市法院喜洲法庭,代表們與“金花調解員”共同探討民族特色調解工作方法。)

近年來,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人民法院喜洲人民法庭將當地民風民俗與審判實踐、生態文明與法院文化相融合,設立具有白族特色的“金花調解室”,選聘熟悉法律政策、通曉白族語言、了解民風民俗的“金花”作為調解員,與轄區內的村(居)委會、調解組織、職能部門共同形成多元化解糾紛機制合力,以司法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

“少數民族擁有自己的語言、風俗習慣和文化理念,法院採用具有民族特色的方式積極參與和開展調解工作,能夠更加快速、高效、精準地化解糾紛矛盾。這是把功夫用在了刀刃上,恰到好處!”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甘泉縣橋鎮鄉橋鎮村黨支部書記樊九平,全國人大代表、陜西五環(集團)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織造車間值車工黃雲娜,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委黨校(安徽行政學院)黨的建設教研部主任吳梅芳對雲南法院創新的民族特色調解方式予以充分肯定。

(在大理州古生村訴訟服務站內,全國人大代表樊九平為“阿鵬調解員”點讚。)

“以文傳法、以文化訴,文化法庭獨具匠心!”經過深入了解,代表們情不自禁地為“阿鵬調解室”民族特色調解方式點讚。大理州洱源縣人民法院鄧川人民法庭法官向代表們介紹道,他們將傳統優秀法治文化和白族霸王鞭舞文化融入司法工作實踐,“阿鵬調解室”用具有民族特色的調解方式,採用“承、含、旋、擰、響”五步調解法,促進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就地實質化解,培育出頗具特色的“中華文化潤司法”民族團結進步品牌。

“亮點紛呈!這次視察活動更像是一場法治文化的學習與探索。”全國人大代表、北方崑曲劇院國家一級演員顧衛英,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濉溪縣劉橋鎮鄉村振興工作站站長陳影表示,雲南法院巧妙地將當地的民俗文化、風土人情運用在各個方面的工作中,建設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法治文化陣地。

“司法工作不僅需要專業的法律素養,還要有深厚的文化素養和人文情懷,真正感受到了‘法安天下德潤人心’。”全國人大代表、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讀者》雜誌社副社長、副總編輯陳天竺,全國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黨委委員汪萬福建議,法院要不斷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加強法治文化建設,深化法治文化治理功能。

“要以能動司法理念,紮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全國人大代表、雲南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高巍表示,五十六個民族優秀文化共同構築了璀璨奪目的中華民族文化寶庫,建議法院進一步挖掘各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無訟文化。

“凡是路過的,都是風景,能佔據記憶的,都是幸福。總結過去,把握當下,展望未來,幸福才會在明天迎接你。”大理州劍川縣人民法院的家事調解室內,《離婚證明書》上所寫的法官寄語,吸引了代表們的注意。

(在劍川縣法院家事調解室內,該院製作的《離婚證明書》引起了代表們的關注。)

據了解,離婚證、離婚判決書上通常會詳細載明雙方當事人感情確已破裂、子女撫養情況等隱私資訊,不便於當事人辦理個人事項時出示。為避免暴露個人隱私,《離婚證明書》應運而生。

“這一創新舉措最大限度地保護了當事人的隱私。”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淮海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淮海研究院制導彈藥總體部主任設計師王飛在今年兩會期間提出了關於積極推行離婚證明書的建議,並對劍川縣法院相關工作的落實成效予以高度評價。

“劍川縣法院在家室調解室內設置母嬰工作室,這些便民舉措,無一不透露著暖心和細心。”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伊菲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忠山,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前門都一處餐飲有限公司副經理吳華俠表示,法院堅持案結事了政通人和理念,創新工作方法,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

玉龍飛舞雲纏繞,萬仞冰川直聳天。在玉龍雪山腳下的玉湖村裏,代表們對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人民法院玉湖村巡迴審判點印象深刻,據玉湖村黨支部書記介紹,村中設立了巡迴審判點後,沒審理過案子,因為矛盾都在訴前就被成功化解。

“這實現了‘無訟’的最高境界。”全國人大代表、山西華炬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會議主任劉正,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大同市第四人民醫院院長王雅麗表示,法院著眼于新時代人民法庭職能定位,用實際行動做實“抓前端、治未病”,大幅提升了當地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翻山越嶺,技術賦能服務

雲南背一川,無雁到峰前。針對重巒疊嶂、交通不便的問題,雲南全省三級法院全部上線“移動微法院”服務平臺,為當事人提供案件查詢、線上調解等25項線上訴訟服務,切實實現“全天辦”“掌上辦”“異地辦”,讓當地群眾享受到智慧法院訴訟服務便利。截至今年11月中下旬,全省法院網上立案成功8.99萬件,電子送達136.9萬次。

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內設立的遠端訴訟服務系統終端,令代表們眼前一亮。“訴前調解的案件一般能在30天內得到解決。”看著眼前正在實時滾動的電子大螢幕,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律師行業黨委委員陳燦主動嘗試遠端連線基層法院訴訟服務中心,進一步了解訴源治理工作情況。

(在昆明中院訴前調解工作室內,代表們觀摩法官線上調解。)

代表們了解到,該遠端訴訟服務系統終端能夠讓昆明中院和14家基層法院、各派出法庭實現點對點遠端視頻連接,當事人可以通過視頻遠端辦理相關的訴訟事務,實現跨域訴訟服務,同時方便中院對轄區基層法院訴訟服務中心的工作開展實時監督和工作指導。

“技術賦能司法服務,讓群眾切身感受到司法力度和速度。”全國人大代表、天津立中車輪股份有限公司倉儲科五金雜品組組長郭紅靜,全國人大代表、天津鋼管製造有限公司管加工廠主任電氣師李剛建議,法院要繼續加強資訊化建設,更好地利用司法大數據等技術手段,不斷提升司法服務質效。

“隨著資訊科技的不斷發展和工作理念的轉變提升,各行各業可能都在面臨變革創新。”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西安動車段動車組機械師董宏濤,全國人大代表、北京七一八友晟電子有限公司品質管理部品質工程師管文會,全國人大代表、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拖頭隊副隊長成衛東立足本職工作,建議法院資訊化建設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不斷自我革命、守正創新,努力滿足群眾的多元化解紛訴求。

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昌寧縣鴻坤生豬養殖場總經理李志娟,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翼城縣北關小學教研室主任李慧,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錦陽路街道水峪村黨總支書記楊春平,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潛山市黃鋪鎮黃鋪村黨委書記王紹南密切關注著普法宣傳工作,建議法院豐富普法內容和普法形式,加大對邊境等地區未成年人普法力度。

主動擔當,繪就綠美雲南

昆池千頃浩冥濛,浴日滔天氣量洪。雲南境內有滇池、洱海等九大高原湖泊流域,是全省人口最密集、活動最頻繁、經濟最活躍的地區,哺育著700余萬人口。

“法院為綠美雲南生態保護作出了突出貢獻!”全國人大代表、北京金象復星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白塔寺藥店總藥師張海鷗與滇池之間有一段不解之緣,她介紹,多年前自己曾看到滇池污染嚴重的新聞報道,為之痛心不已:“多年來滇池在立法、司法、行政多方共同治理下成效顯著,我正在上小學的女兒到過雲南,也見證了現如今的大美滇池。”

“沒想到世界上出土恐龍化石最豐富、最完整、最古老的地區之一,就在雲南祿豐!”代表們了解到,為了保護好“恐龍之鄉、化石之倉”,楚雄彝族自治州祿豐市人民法院不斷積極探索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創新舉措,於今年8月成立古生物化石保護巡迴審判點,通過以案釋法、接受群眾法律諮詢等方式,開展古生物化石資源司法保護公益訴訟普法宣傳,有效提高群眾關於古生物化石保護的法治意識。

(全國人大代表王爭(右一)、張海鷗(右二)向法官了解民族特色調解工作機制。)

長江經濟帶事關全國發展大局。為紮實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地處長江上游的雲南法院與廣東、貴州、重慶等河流沿岸法院探索構建長江上游、珠江、瀾滄江等流域司法協作機制,與公安、檢察、林草等部門建立聯動保護機制,共同構建系統化環境司法保護格局。

“美好生態離不開法院的主動擔當作為!”恐龍化石司法保護工作,給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首發集團京開高速公路管理分公司收費班長王爭和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古浪縣大靖鎮三台村黨支部書記李光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們建議,法院要堅持恢復性司法理念,不斷探索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切入點,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織密生態保護網。

近年來,雲南法院通過建立刑事制裁、民事賠償與生態補償三位一體的環境修復責任制度,積極開展補種復綠、增殖放流、勞務代償等修復方式,構建具有高原特色的生態環境修復機制。截至2022年年底,雲南法院共建設了6個環境訴訟公益林和3個生態環境修復基地。2022年,共判令侵權人增殖放流26.7萬餘尾、補植復綠360余畝、支付生態損害賠償金870萬餘元。

全國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學機械製造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趙玉龍,全國人大代表郭紅靜,全國人大代表、蘭州鑫源現代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建敏表示,雲南法院為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保障,建議司法進一步對保持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提供助力。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畜牧技術推廣總站站長張莉建議,增加更多專業性法治人才參與生態環境治理,同時加大對農業農耕農産品司法保護協作機制,為保護農業農耕糧食安全貢獻司法力量。

協同治理,提振旅遊業信心

東風收積雨,旭日麗江城。隨著旅遊業的蓬勃復蘇,旅遊糾紛也顯著增多。為維護景區旅遊市場秩序,麗江市古城區人民法院于2016年9月在束河古鎮設立了旅遊專門法庭,為麗江創建世界旅遊文化名城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務。

“遊客通常只停留幾天就走,糾紛怎麼解決?”面對代表們的提問,法官介紹道,針對旅遊糾紛涉及面廣、異地發生、標的額小、法律關係簡單等特點,旅遊法庭出臺《辦理涉旅案件快速處理機制》等規範性文件,為高效高質辦理案件提供制度保障;通過快立快審快判快執的旅遊審判新模式,保障當事人後續旅遊行程,減輕當事人訴累……自成立以來,80%的遊客間涉旅糾紛成功化解在訴前,矛盾糾紛調處週期不超一天,涉旅案件平均審理週期約為16天。

“這一快辦模式成效顯著,對其他旅遊城市、旅遊景區推進涉旅糾紛訴源治理具有借鑒意義。”全國人大代表、太原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太原重工技術中心風電所技術專辦朱少輝,全國人大代表、中石化第四建設有限公司培訓中心焊接實訓站電焊工高級技師張振連建議,通過指導旅遊商戶提供簽訂合同等方式,進一步規範商戶經營行為,提高其法治意識,讓旅遊者來得放心、玩得安心。

“共同協作,綜合治理,實現雙贏多贏共贏。”離開時,代表們不約而同地發現,旅遊法庭與派出所、執法隊、街道辦事處等單位比鄰而居。旅遊法庭通過指導其他部門開展涉旅糾紛調解工作,主動融入麗江旅遊市場發展、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訴源治理大格局。自成立以來,旅遊法庭通過訴前調解並進行司法確認案件368件,以訴源治理聯動聯調機制為依託,化解矛盾糾紛600余起。

為了給轄區內旅遊業健康發展提供普惠便捷的司法服務,祿豐市法院恐龍山人民法庭積極回應群眾司法需求,秉持“調解優先、調判結合”原則,為轄區旅遊産業提供“法官+企業”的一對一服務,妥善高效化解各類涉企糾紛,引導經營者誠實守信、守法經營,遊客文明旅遊、依法維權,跑出旅遊業健康良性發展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加速度”。

(代表們在祿豐市法院恐龍山法庭觀摩一起涉旅糾紛案件的庭審。)

截至2022年年底,大理古城、麗江古城等重點旅遊景區設立72個旅遊巡迴法庭和83個旅遊巡迴審判點,構建“旅遊+環保”集中巡迴審判機制,不斷擴展涉旅案件和環資案件巡迴審判覆蓋面。

“一定把雲南法院的好經驗帶回到自己的家鄉去!”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大荔縣東城街道暢家村黨總支書記馬紅麗,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柳林縣薛村鎮小成村村委會主任馬金蓮,全國人大代表、山西杏花村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貯配一廠保健酒配置車間配製師郝持勝建議,在推廣成功經驗的同時,也要加強總結不足,為雲南高品質發展保駕護航。

蒼山不墨韆鞦畫,洱海無弦萬古琴。雲南法院正在以敢做、敢闖、敢為人先的初心,創意、創造、改革創新的決心,為彩雲之南的訴源治理和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工作增添新時代人民司法鮮亮底色。(何雨瀟 人民法院報)

(責任編輯: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