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劍川縣:“三族”同結“阿夫甲” 團結共融一村情

時間:2023-11-03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戴錚 仕詩宙 賀瑩

電影《五朵金花》中阿鵬哥的故鄉劍川,有一座佇立千年的多民族雜居古村落——桑嶺村。這個小小的村落西鄰劍湖,背靠青山,居住著白、回、漢三個民族,由於長期和睦相處,形成了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的融洽關係,淳樸的民風使之充滿鄉愁風韻。

在桑嶺村,各民族之間有“打老友”的傳統,男性之間叫“阿夫甲”,女性之間叫“阿代之”,這種關係比“結拜”的關係要深一些。一旦確立關係,雙方要稱呼對方父母為“夫甲爹”“夫甲媽”或“代爹”“代媽”。過年過節、婚喪嫁娶要來往,互相送禮,互相慰問,農忙季節也是互相幫忙。

“有了‘阿夫甲(阿代之)’的關係,沒有血緣,但勝似親人。”劍川縣文聯主席段素媛説道,她有一個回族“阿代之”,兩人年紀相倣,從小時候好到現在,同吃、同睡、同玩耍,一起攜手長大,互幫互助,親如姐妹。

 

這樣的例子,在桑嶺村裏比比皆是。“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是對這個在當地延續了數百年的傳統的生動寫照。與之相對應的,桑嶺村內漢族、白族、回族共居數百年,互相離不開,同説一種話,同護一片林,同飲一塘水,同住一樣房,相處和諧。

“我就是土生土長的桑嶺村人。在我們村,不僅各族群眾懂漢語,回族人也會白族話,漢族人也跟著學白族、回族話,大家商討村規民約一直都很融洽。”一路上,段素媛熱情的介紹著各家各戶墻上精美的民族團結和諧墻體彩繪圖畫時回憶到。

 

在這個傳統的基礎上,桑嶺村形成了延續幾百年的“議事”制度,即凡是涉及各族村民之間的矛盾糾紛,就由各族德高望重的老人聚在一起,像協調家庭關係一樣協調民族關係,團結和諧的民族關係在桑嶺村源遠流長。

可以有不同的意見和思路,但必須有共同的目標和意願。這是桑嶺村“議事”的基本方針,不僅涵蓋對村內重大事務的商議決策,同時也是調解村民矛盾、促進和諧的重要平臺。通過“議事”會,村民們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充分討論後做出最合適的決定。這種民主自治的方式,讓村民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村務管理中,增強了他們主人翁意識。

共建共治共用的精神也體現在桑嶺村的各項工作中。無論是環境整治、安全保衛,還是文化傳承、教育發展,村民們都會齊心協力,共同參與其中。這種全民參與、共建共治的模式,不僅提升了桑嶺村的治理水準,也為村民們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和生活福祉。

 

1988年桑嶺村被雲南省人民政府評為雲南省第二次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2012年桑嶺村清真寺被評為“大理州首屆創建和諧寺觀教堂”;2017年桑嶺村清真寺又被雲南省民族宗教委授予“和諧寺觀教堂”;2020年桑嶺村被命名為“雲南省民主法治示範村”……,桑嶺村的民族團結共融實踐,展現了一種可貴的基層社會治理模式。通過全民參與、共建共治的方式,桑嶺村實現了民族團結、和諧相處的目標。

如今的桑嶺村,學法廊、悟法亭、法治小廣場等連成一線,一幅幅鄉愁美麗畫卷映入眼簾,民主法治建設澆灌出的民族團結春風迎面撲來,鄉村善治“幸福花”處處開放,全村各族人民正攜手共創未來,開創民主法治建設新局面,堅決兌現“決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決不讓一個民族地區落伍”的莊嚴承諾,譜寫一曲各民族攜手共奔幸福美好生活的讚歌。(戴錚 仕詩宙 賀瑩)

(責任編輯: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