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臨滄市:德昂族小村寨活用“邊寨協商” 走出鄉村共治“新路子”

時間:2023-11-01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戴錚 賀瑩 仕詩宙

十月下旬,中秋、國慶長假餘熱未消,走進雲南省臨滄市鎮康縣岔路村紅岩自然村,協商文化廣場、協商文化長廊和德昂族文化傳習所等一系列“協商”主題建築引遊客駐足,乾淨整潔又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紅岩自然村搖身一變,成為當地新晉的鄉村旅遊特色景點和“網紅打卡地”。

“一寨住著三縣人,環境衛生、土地糾紛、水源問題都會引發爭執。”岔路村黨總支書記、主任羅永蘭一語道出這裡鄉村共治的難處,因地域的特殊性和多元文化的交融性,紅岩自然村歷來存在著治理難題。

然而,在近幾年的基層治理過程中,紅岩自然村創新性地將“邊寨協商”機制應用於鄉村治理,打破行政隸屬壁壘,構建形成了“一寨三縣三鄉六村”黨建引領、一方統籌、多方聯動、共駐共建的治理格局。成功讓昔日的紅岩自然村舊貌換新顏,協商成果得到有效轉化,一副産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麗景象正在徐徐繪製。這一創新做法也被全國地方政協工作經驗交流會作為經驗交流,並被雲南省政協推薦為全國政協委員培訓教材備選案例。

據了解,“邊寨協商”以縣、鄉、村三個層級和聯合黨支部、聯合村規民約兩個新事物為抓手,實現了共治作用的發揮。通過各層級的互動和聯合黨支部、聯合村規民約的引導約束,“邊寨協商”使村民們能夠自由表達意見、共同商議治理方案,從而解決了許多長期困擾村莊發展的難題。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環境衛生難打整”的問題,也通過“邊寨協商”,村民們共同商議出了一套可行的解決方案:設立專門的垃圾收集和處理人員,定期進行衛生保潔,同時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村民的環保意識。這一方案實施後,紅岩自然村的衛生狀況得到了顯著改善。

羅永蘭介紹,為解決村內垃圾處理産生的矛盾,紅岩村積極開展協商工作,購買垃圾車以及統一收取垃圾處理費用,並形成了從清掃、集中、運輸,再到處理的完整流程,讓村民不再因誰負責村內環境管理而發生糾紛,充分證明了政協邊寨“小協商”助推邊疆“大治理”的力量所在。

“聯合管理要得成!”這是紅岩自然村村民們對“邊寨協商”的交口稱讚。他們表示,“邊寨協商”不僅解決了他們面臨的各種問題,還增強了他們的參與感和歸屬感,使他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村莊治理中來。

隨著“邊寨協商”的深入推進,紅岩自然村發展步入了快車道,發展前景也越來越廣闊。當地基礎設施得到了改善,農業産業得到了發展,村民們的收入也得到了提高。同時,“邊寨協商”還促進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間的交流和融合,推動了鄉村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現在的紅岩自然村正朝著“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標邁進。(戴錚 賀瑩 仕詩宙)

(責任編輯: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