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昌寧縣:綜治中心變身普法強基“推進器”“五組一聯”構建基層普法大格局

時間:2023-07-05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佚名

雲南省保山市昌寧縣瞄準基層社會治理和法治建設短板弱項,緊盯“三下降一扭轉”工作目標,以“綜治中心+網格化+資訊化”規範化建設為著力點,以新“五組一聯”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模式為落腳點,構建起基層普法大格局。

做實“普”的基礎,搭建橋梁,工作推進“有平臺”

立足綜治中心在基層治理中的職能定位,接通普法和治理的通道橋梁,有機推動“普”“治”融合。

建中心,聯通橋梁。100%完成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建立“三級書記”抓規範的組織領導體系(縣級政法委書記、鄉鎮黨委書記、村級黨組織書記分別擔任各級綜治中心主任)。明確各級綜治中心主任擔任轄區普法強基指揮長,努力實現資源在一線整合、普法在一線開展、資訊在一線應用、矛盾在一線化解、服務在一線強化、平安在一線實現“六個一線”。

建網格,聯通群眾。制定下發全縣網格化服務管理方案,以“管得了、管得好”來科學劃分網格,做到“村不漏組、組不漏戶、戶不漏人”,小區、商圈、市場、學校、醫院等全覆蓋;按照“小事辦好、好事辦實”原則,配強配齊“1+N”網格團隊(“1”即1名網格員,“N”即多名網格資訊員);立足大多數網格員屬於兼職等實際,明確資訊員、網格員、村幹部、鄉鎮幹部等責任清單和權責邊界,讓矛盾訴求“見得到、上得來、出得去、能穩控”。

建系統,聯通高效。以“保山市域社會治理智慧系統”推廣運用為重點,提高矛盾糾紛和事件收集效率,拓展“共治保山”小程式、AI趣味普法、民情速遞“隨手拍”等功能,真正把服務與群眾需求縮短為“指尖上的距離”,讓法律需求、預警預測和風險防範的效率更高,實效更強。今年以來,系統內採集錄入事件772件,已處理753件、處理中19件,事件辦結率達97.5%,排查並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糾紛22件。

用好“組”的優勢,整合力量,普法宣傳“有廣度”

充分運用“五組一聯”治理模式,整合各級下沉普法強基工作隊和網格力量,讓“小組”變“大組”,在“專業隊”的帶領下“進階”為“專業組”。

整合力量充實隊伍。由鄉村兩級綜治中心統籌,對“五組”人員開展農村實用法律培訓,利用産業現場會、村容村貌治理、紅事白事、矛盾糾紛調解等各種時機進行普法,把普法宣傳融入到五個組的各項工作中,“五組”合力延伸觸角拓寬普法廣度。

下沉一線及時回應。發揮“五組”人員靈活的優勢,聚焦群眾需求訴求,紮實開展“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摸底排查,第一時間發現和滿足群眾的普法需求,夯實專項普法基礎。

突出重點形式靈活。通過結對普法暖民心,緊盯薄弱群體、薄弱環節,通過“院壩學法”“火塘講法”“茶話聊法”等方式,實現“多對一”“一對一”普法宣傳;利用紅白喜事“總料理”隊伍,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普法宣傳。採用集中宣傳、面對面普法、發送法律提醒等形式,提高法治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農村青壯年、和諧鄰里、和睦家庭、護航務工、法治校園、民族團結、特殊群體、“三留守”人員“八大普法攻堅戰”紮實推進,年內,全縣無重大刑事案件發生。

延伸“聯”的功能,聯通渠道,聚焦需求“有深度”

延伸“五組一聯”中“聯”的內涵,依託工作隊員和主責部門,讓專業力量沉下去,既有效地解決了基層法律專業人員缺乏的問題,又讓“五組一聯”中“聯”的內涵更加豐富。

下沉“聯”網格。聚焦基層普法需求,以網格化分片挂聯的方式,成立由251名省、市、縣三級工作隊員組成、覆蓋全縣124個村(社區)網格的4支普法工作隊,開展百名政法幹警進百村入萬戶法治大宣傳活動,將工作推動落實到基層一線,以專業力量深入提升基層普法深度。目前,各級工作隊員累計開展矛盾糾紛調解131次,法律法規宣傳530次,召開分析會議125次,協調基層治理61次,其他宣傳工作134次。

橫向“聯”部門。統籌法治專業力量優勢,運用以案釋法、以理釋法、以紀釋法、以法釋法、以案普法等多種手段,將專項普法貫穿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命案防範治理、特殊群體服務管理等重點工作全過程、各環節。

需求“聯”民意。鄉鎮綜治中心根據日常收集研判掌握情況,發揮聯繫群眾需求、聯繫下沉專業力量的“雙聯”作用,為群眾提供“功能表式”法治産品。用好基層所“前哨站”作用和法庭巡迴“流動”優勢,將調解現場和法庭現場“搬”進村組,現場調解或巡迴審理糾紛案件,政法幹警圍繞《民法典》中的糾紛處理、家庭鄰里關係等相關法律知識,給雙方當事人和旁聽人員進行生動細緻的普法宣傳。

發揮“統”的作用,整合資源,情境普法“有溫度”

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軟硬兼施”,以情境演繹等方式,用文化的力量增強普法宣傳的溫度,讓基層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

開展“沉浸式”普法,政法機關以實際辦理案件為素材,編排《醉入歧途》《兩種人生》《我們的家》等普法情景劇,把與群眾生産生活息息相關的未成年人保護與教育、婚姻家庭糾紛處理、酒駕醉駕預防、電信詐騙等法律小知識融入情景劇當中,以政法幹警來主演,將專項普法與以案説法結合起來,寓法于情、情法結合,以接地氣的方式普法。

開展“劇場式”普法。圍繞專項普法工作重點,制定《昌寧縣普法強基補短板專項行動〈普法小課堂〉欄目播出方案》,每15天播出1期,以小視頻小劇情的形式融法于劇,釋法于情。

開展“火塘式”普法。將法治宣傳教育與“火塘文化”相結合,結合農村地區易發多發的酒駕醉駕、私藏槍支、盜砍林木、電信網路詐騙等問題,在火塘“拉家常”“嘮嗑”中用小案例講好大道理。

開展“護苗式”普法。依託“是光•四季詩歌”公益平臺,在聚焦呵護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同時,將法治元素和行為規範融入詩歌當中,引導學生鑒賞詩歌、讀詩寫詩,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尊法,學會自我調節心理健康和規範自己言行舉止,讓“會寫詩的孩子不砸玻璃”,以學校為中心輻射社會面普法,實現法治護“苗”。

開展“全域式”普法。“有宣傳必普法”“有活動必普法”成為常態,灣甸鄉傣族潑水節現場向群眾普及身邊法治案例;耈街鄉舉辦“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活動現場,身著“五彩霞衣”的苗族法律明白人為群眾開展“雙語普法”;珠街鄉進入田間地頭為傈僳族、苗族群眾開設“核桃樹下”的普法小課堂;更戛鄉在第一屆“非遺美食文化節”期間舉辦“普法強基文藝專場晚會”等,基層各級法治文化活動一幕接著一幕,為群眾提供了豐富的法治文化大餐。

縣城主幹道打造全長3公里的普法主題街區,200余塊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法治教育路燈牌,將盞盞路燈打造成群眾身邊抬頭可見的“普法景觀”。縣級茶韻公園法治文化公園、總體國家安全觀主題公園、法治文化廣場成為群眾茶余飯後休閒娛樂學法的主陣地。

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全縣累計開展各類普法宣傳活動700余場次,發放宣傳資料10萬餘份,受教育幹部群眾15萬餘人次。全縣有效警情、刑事案件、矛盾糾紛同比下降21%、15.13%、11.14%,實現了命案“零發案”。公安機關接警刑事警情同比下降62起,降63%;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95起,降58%;糾紛警情同比下降231起,降31%,社會大局持續平安和諧穩定。(保山市委政法委供稿)

(責任編輯:黃俊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