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迎春:推動省級非遺展館建設 強化非遺保護傳承

時間:2021-01-27來源 : 中國網七彩雲南作者 : 李明

近年來,雲南省非遺工作遵循“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原則,經過多年保護實踐,形成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體系健全、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保護有序的良好態勢。但與浙江等其他省份相比,依然存在差距。為此,雲南省政協委員、省文化和旅遊廳一級巡視員馬迎春建議,推動推動省級非遺展館建設,搭建非遺綜合展示平臺,推進非遺與旅遊産業全方位、多角度融合。

馬迎春介紹,截至目前,雲南省共有國家級代表性項目105項,省級代表性項目541項,州(市)級代表性項目3015項,縣(市、區)級代表性項目7766項;有“傣族剪紙”和“藏族史詩《格薩爾》”兩個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全省共認定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25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1420人、州(市)級代表性傳承人3568人、縣(市、區)級代表性傳承人12563人。

全省公佈85個省級民族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迪慶、大理入選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4家非遺傳承人企業列入國家非遺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設立28個“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基地”;啟動12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利用設施建設項目;全省各州(市)、縣(市、區)共建成60個非遺博物館,1021個傳習館(所、室、點)。

“在調研中,我們也關注到,與浙江等其他省相比較,我省在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搭建非遺展示平臺,推動傳承傳播,提升廣大人民群眾對優秀傳統文化認同感和凝聚力方面還有差距。”馬迎春認為,缺乏一個特色鮮明、活態展示全省非遺項目的省級非遺博物館或活態展示中心,一直是雲南非遺工作的缺項和短板,與雲南非遺資源和項目大省的實際不相匹配。

她建議,雲南省應該爭取在昆明建設省級非遺博物館或活態展示中心,既集中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産,又能面向南亞、東南亞進行宣傳,加強對周邊國家的文化交流與合作,樹立對外文化形象,增強國家影響力,成為輻射南亞、東南亞的文化交流中心。同時,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推動全省非遺博物館建設向高端化、智慧化、特色化發展。

在鞏固和壯大非遺保護成果的基礎上,予以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援,推動非遺深度融入旅遊産業發展,實現非遺與旅遊産業發展在“食、住、行、遊、購、娛”的全要素連結和深層次融合,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全方位的文化需求。

馬迎春建議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用三種方式建設全省非遺展示平臺:一是積極向國家發改委爭取,把雲南省級非遺博物館或活態展示中心建設列入“十四五”場館建設項目,爭取中央資金支援,同時省級財政加大資金投入,引入先進設計理念,新建場館。二是以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和傳承人為依託,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探索新型合作模式,多種方式融資,構建省級非遺展館或活態展示中心平臺。三是立足實際,盤活現有文化場館存量資産,通過變更使用權、租賃等多種方式,搭建非遺展館平臺。(李明)

(責任編輯:黃俊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