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加入收藏手機版|桌面下載|郵箱登陸|論壇註冊|站點導航定制
 

清河經濟開發區以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

發佈時間: 2019-08-15 15:14:01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清河經濟開發區   |  責任編輯: 蘇文彥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一個地區發展硬環境和軟環境的綜合體現,是吸引力、競爭力,更是創造力、驅動力。河北省清河經濟開發區以體制改革、優化服務、平臺建設、要素聚集為抓手,堅持創新驅動、開放帶動、改革促動,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提升開發區能級和水準,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

強改革激活力

為切實發揮開發區的“經濟引擎”帶動作用,清河縣委、縣政府堅持把開發區作為清河的“特區”來打造,賦予開發區“特區特管、特事特辦”高效運作機制。

一是打造政策要素“洼地”。按照“政策聚集、部門配合”的原則,用足用活用好相關政策惠及企業,尤其在項目招商、土地管理、城市規劃等方面政策向開發區傾斜,在全縣形成配合開發區、支援企業、服務發展的良好氛圍。

二是推進“大部制”改革。按照“小機構、大服務”的原則,理順部門職能、整合業務流程、減少辦事環節,成立“四局兩辦”,即:業務服務局、項目服務局、市政服務局、綜合執法局和綜合辦公室、黨建辦公室,建立與開發區發展相適應的高效運作機制。

三是建立靈活的用人機制。實行績效管理。深入推進以“全員聘任制、績效工資制”為核心的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按照“檔案封存、全員聘用、競爭上崗、績效考核、調出激活”的原則,實行“雙軌制”的人事管理,構建“管委會—部門—主辦”只有崗位不同、沒有級別之分的扁平化運作機制,建立了既適應開發區發展,又與人事管理改革相適應的具有清河特色的用人機制。具有自主招聘權。開發區可根據工作需要,經清河縣委、縣政府審批後,在縣紀委、組織部、人社局等部門監督下,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工作人員。

四是建立獨立核算的財政管理體制。清河縣政府與開發區建立“基數核定、增長分成、分灶吃飯、激勵發展”的財政管理體制,開發區收支全部納入縣級財政預算。

五是建立開發區幹部激勵和容錯機制。根據中央省市出臺的《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有關精神,清河縣紀委監察委對開發區改革創新工作啟動激勵和容錯糾錯機制,樹立“幹部為事業擔當、組織為幹部擔當”的導向,加快開發區改革創新發展步伐。

優服務提環境

突出“經濟發展”主業、“服務企業”主責,推進開發區機制再造、流程再造、效率再造、服務再造,實現了企業辦事“最多跑一次”,切實解決市場主體反映最突出的問題。

一是創新實施“三簡三全”服務模式。以精簡機構、精簡環節和精簡時耗改革,對開發區“全區域”所有項目和企業,提供“全要素”、“全過程”服務。精簡機構,一中心集中受理。成立退役軍人應急服務“秒辦”中心,開通“四個一”服務企業直通車,創新“一鍵啟動、有我來辦”服務模式,為企業提供“三全巡查、快速處置”、“部門協作、集中行動”24小時全天候服務。

二是推進智慧化提升,實現“不見面”審批。融合“放管服”改革和“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理念,告別傳統“面對面”審批,通過構建“線下一中心、線上一張網”,推行智慧化自助自主不見面審批。線下一中心“智慧自助”審批大廳,撤掉傳統服務櫃檯,設置自助審批服務終端,為企業提供智慧自助“不見面”審批服務。同時,為進一步延展服務時限,打造24小時自助服務大廳。線上一張網“雲端自主”審批平臺,全面利用資訊網路技術,開啟“家庭式智慧雲服務”模式,通過“一號”申辦、“一網”通辦,變“群眾跑腿”為“資訊跑路”,真正實現“事項辦理最多跑一次、網上審批一次不用跑”。

三是開展素質提升服務。搭建企業家交流平臺,“走出去學、引進來講”,加強企業家培訓,提升發展理念。大力實施貼心、築根、增智、健康工程,增強非清河籍企業家和職工創業幹事的情感動力和綜合素質。

建平臺培動能

著力打造一批高端資源集聚力強、創新創造活力強、産業競爭力強、區域輻射帶動力強的戰略平臺,全力構建“小企業鋪天蓋地、大企業頂天立地”、“傳統産業活力迸發、新興産業風生水起”的全新發展格局。

一是構建對外開放合作發展平臺。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加強與境外園區、企業或經濟組織深度合作,共建國別産業園,積極發展“飛地經濟”。

二是構建京津冀協同發展示範平臺。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加強與北京中關村、天津濱海新區、雄安新區合作,建設“離岸孵化器”,實現創新要素資源“異地共用”,承接京津優勢要素資源和高新産業轉移。清河經濟開發區是唯一入圍京津冀“2+4+46”協同創新平臺的縣域省級開發區,已成功引進來自北京、天津的企業12家,固定資産投資達50億元。

三是構建國家級軍民融合示範平臺。引進了北京ICI中關村軍民科技創新孵化中心,推動軍用技術轉移、民品參軍促進。目前,該中心工作十分活躍,已對區內200余家企業開展業務指導和技術培訓,為清河企業轉型提升引進36項創新型技術。同時,該中心正在清河籌建羊絨産業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四是構建國家級迴圈化改造示範平臺。以推進羊絨、新能源汽車和稀貴金屬三大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為重點,以構建“橫向耦合、縱向連結”的工業生態鏈網為目標,建立開發區企業內部小迴圈、園區層面中迴圈和社會層面大迴圈産業鏈,全力打造國家級迴圈化改造示範園區。

五是構建高新技術科創平臺。通過回收、回購低效閒置廠房改造提升為高標準智慧化廠房,按照一心(商務中心)、兩軸(産業發展軸、商務發展軸)、多片區(羊絨、汽配、總部經濟、綜合服務)的功能佈局,建設科技創業園、冀南網際網路中心。目前,已有1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達成入駐意向。

六是構建中科院創新中心平臺。加強與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大學等大專院校的産學研和人才合作,圍繞産業升級、技術研發、新材料共性技術攻關、新技術孵化應用等方面,建設相關産業院士工作站、聯合創新實驗室、創新創業基地、技術創新和孵化應用基地,加強企業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

七是構建中小企業聚集平臺。按照低成本、全要素、便利化、開放式的理念,建設小微企業創業園,實現要素集中、土地集約、功能共用,有效破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用地難、技術難、環保難的局面。目前,一期項目已入駐120家小微企業,可容納400余家的二期工程正在建設。

八是構建新能源汽車配套平臺。充分利用清河縣作為中國汽車零部件製造基地優勢,進一步發揮領途新能源汽車産業龍頭帶動作用,專門規劃建設了領途新能源汽車配套園,目前已入駐配套企業6家。九是構建産城融合發展新平臺。按照“百年的目光、百年的標準、建百年基業”的構想和産城教融合發展的思路,該區高標準規劃建設青陽新區,目前6平方公里的青陽新區核心區已進入遍地開花、競相推進的高潮建設期。核心區建成後將成為城市生活港、城市會客廳和總部經濟基地。

聚要素促創新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以金融、科技、人才服務和品牌建設為抓手,聚集創新資源,優化創新環境,激活創新活力,全力打造創新型開發區。

一是實施科技創新工程。成立開發區科技創新中心,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對接,創建“政校企”技術創新大聯盟。建設清河北京離岸孵化器,構建“縣外孵化+縣內産業化”的創新合作體系。開發區以新舊動能轉換為契機,在三大特色産業中開展了以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為主的“工廠革命”,近兩年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9家,中小科技型企業200余家。

二是實施人才引進工程。大力實施人才科技“五三一”工程,利用5年時間,每年投入300萬,招引100名高端人才,著力引進“兩院”院士、國家級和省級科技領軍人才等具有重大創新能力的研髮型高端專家團隊。大力實施“人才驛站、智慧清河、人才門診和技能提升”四大計劃,聚集更多高層次人才來清創新創業。

三是實施金融創新工程。改變過去管委會抓建設不抓資本,抓投入不抓運營的傳統做法,組建了以資本整合、資本運作、資本服務為主的億邦公司。短短兩年億邦公司總資産達到2.3億元,通過PPP等模式撬動社會資本10億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為100余家企業開展融資服務。

四是實施品牌培育工程。品牌多、名牌少,一直以來是制約企業、産業做大做強的重要因素。近年來,該區通過區域品牌政府打,企業品牌政企聯合打,自己培、外部引,國外買、直接用等方式,全力推進品牌創建工作。近年來,成功培育了旺德福、野達、宇騰、衣尚、皮皮狗、兆君、世龍等中國馳名商標和一大批省著名品牌,成功引進宇騰香港南旋、億利美國唐納森、紅太德國FTC等眾多國際知名品牌。

五是實施綠色集約工程。“騰籠換業”。一方面積極申報土地專項債券,加大對低效用地項目的收儲,目前已經完成500多畝土地的收儲工作。另一方面,針對收儲的廠房和土地特點,有針對性的引進前景好、實力強的項目。近兩年,完成九個項目共計1250畝土地的“騰籠換業”,大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盤活閒置廠房。摸清企業閒置廠房底數,成立閒置廠房資訊中心,搭建閒置廠房租賃平臺;由開發區回租閒置廠房,用於招商或其他企業擴大生産。嚴把項目入駐關。成立項目審核組,對新入駐項目進行綜合分析和“集體會審”,著力引進佔地少、投入大、産出高的“龍頭型、科技型、環保型”項目,對投資強度低、效益低、能耗高、污染高的項目“一票否決”。

清河經濟開發區被列為邢臺市“兩不見面”改革試點,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河北省、邢臺市“雙創雙服”活動辦先後刊發簡報推廣,並成為唯一被列入河北省改革案例的縣域單位。被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對國務院第五次大督查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給予表揚的通報》中進行了表揚。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欄目對清河開發區進行三次重點報道。2018年,清河經濟開發區還被認定為國家級綠色園區、全國營商環境重點表彰單位、全國迴圈經濟特色園區,是唯一入圍京津冀協同創新平臺的縣域省級經濟開發區。被河北省委、省政府評為“河北省開放發展十佳開發區”。

清河開發區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加速了“南資北智”的交流匯集,掀起了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競相發展新熱潮。2018年以來,該區共引進超億元項目34個,超10億元項目8個,新建項目36個,總投資160億元。尤其引進的香港南旋、國家保密産業園、海瀾之家、長城汽車增資入股禦捷汽車等重大項目,進一步優化了産業結構,加快了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有力地推動了開發區高品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