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加入收藏手機版|桌面下載|郵箱登陸|論壇註冊|站點導航定制
 

國務院參事室社會調查中心發佈中國社會變遷課題成果

發佈時間: 2018-12-23 17:16:56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蘇文彥

 

12月22日至23日,由國務院參事室社會調查中心、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共同主辦的“改革開放中的農民與農村研討會”在浙江省永嘉縣舉辦。研討會上,國務院參事室社會調查中心發佈了中國社會變遷課題成果《三個村的四十年》《四十人的四十年》兩部書。

“改革開放中的農民與農村研討會”現場

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王衛民在《三個村的四十年》序言中寫道:“改革開放以來的四十年,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變遷最為快速、最為劇烈的四十年。幾億人口遷徙流動,工業化、城鎮化的步伐急劇加快,傳統的鄉土社會悄然瓦解,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以及思維方式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百年以來的圖強圖變,從改革開放開始,步入了全民族現代化的快車道。三個村的四十年變遷是畫卷的一角,我們從這裡品讀社會發展的細節,驚嘆民族復興的偉業,並嘗試總結出一些經驗。”

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王衛民在活動上致辭


國務院參事忽培元在活動上發言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社會調查中心秘書長郗傑英主持開幕式和頒獎儀式

課題組負責人、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盧暉臨介紹, “《四十個人的四十年》記錄了四十個普通農民工的經歷、感受和觀點。這些以實際行動書寫歷史的人,他們自身的經歷應該被書寫,他們的聲音應該被聽到。這些普通人的‘微觀歷史’,為我們認識和思考改革開放提供了一個自下而上的角度。這40個人的訪談是從過去一年我們在中國東中西部三個村莊完成的一百二十多個農民訪談中篩選出來的。在進行這些訪談之前,我們已經在這三個村莊開展了三年的田野調查。”

課題組負責人、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盧暉臨在會上發言(攝影:李清卿)

2014年底,國務院參事室委託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成立課題組,開展“中國農村社會變遷跟蹤研究”的長期計劃,並選取了我國東中西部的三個村:寧夏固原的東莊灣、安徽鳳臺的店集村、浙江永嘉的珠岙村,進行深度追蹤研究。課題設立有兩個目的,一是通過三個中國農村社區變遷歷史的記錄,反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變遷的歷程。二是是近距離觀察農民生活和農村社會變化,及時捕捉農村的新問題和新動向,為國家出臺農村政策提供建立在第一手材料上的諮詢意見。2016年11月,國務院參事室社會調查中心成立,拓展了調查的廣度、深度和專業程度。這個課題一直沿續下來,至今已有4年,積累了上百萬字的一手材料,也取得了預期中的學術研究和建言獻策成果。

活動現場(攝影:李清卿)

社會調查中心高級研究員、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原副部長楊志明,國務院參事忽培元,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張玉香、郗傑英,以及來自全國的專家學者圍繞“溫州模式”“新農村隨想”“農民與現代性”“新鄉賢推進鄉村軟治理的誤區規避和可能路徑”“新時代與新農村建設”等議題展開深入交流研討。

第二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頒獎儀式現場

第二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頒獎儀式現場

《三個村的四十年》和《四十個人的四十年》

第二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頒獎儀式現場(攝影:李清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