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文旅融合國際峰會專題報道

首頁>最美村鎮

山西省永和縣閣底鄉奇奇裏村

發佈時間:2018-10-23 10:34:2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佚名 | 責任編輯:曹洋

(六)案例、典型及其他

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我們引導村民立足紅棗優勢資源,結合乾坤灣文化旅遊資源的特點,將紅棗發展與旅遊、文化有機結合,三位一體,推動産業發展,實現高品質脫貧。

【案例與模式】

抓好三件事,激活一個村(産業扶貧工作案列)

一、做活“一棵樹”,催生紅棗發展新活力

紅棗是永和傳統優勢産業,以核小、皮薄、肉厚、天然無蟲、無公害、無污染而久負盛名,獲得了國家綠色食品證書和獎章,被國家林業局授予“中國棗鄉”稱號,是全國無蟲紅棗第一縣。奇奇裏作為紅棗主産區之一,現有棗樹3500畝,每人平均5畝。近年來,受秋季雨水多、紅棗裂果霉變和豐産不豐收、棗賤傷農的雙重影響,紅棗産業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第一書記郭若橋聘請省、市、縣各級專家對紅棗産業發展進行把脈問診,並與村裏的黨員幹部、貧困戶進行了廣泛交流,大家紛紛認為,紅棗是村裏的基礎産業,有規模、有優勢,只要把這棵“樹”做“活”了,脫貧攻堅就有了保障。在上級部門的支援幫助下,他們從品質、市場、宣傳、保障等多個方面想辦法。一是培育有機紅棗。近年來,受秋雨影響,普通紅棗畝産約400斤,每斤收購價格2元左右,種植有機紅棗可大幅提高紅棗收益。通過“院縣合作”,邀請省農科院、林科院專家給予技術支援,採取高優嫁接、有機施肥、改良土壤等方式科學管護棗樹1500畝,提高了紅棗的科技附加值,使奇奇裏紅棗真正成為有機食品。經過改良,現有機紅棗畝産約500斤,每斤收購價格4元,平均每畝可增收480元以上,真正做到了向科技要效益。二是創新行銷理念。奇奇裏村努力抓住“網際網路+”的良好機遇,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第一書記郭若橋提出“走出大山、亮出品牌、設攤展示、電商行銷”行銷理念,帶領縣裏的電商能人、村委幹部等一幫人,成立了永和縣電子商務聯盟及奇奇裏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打造出“永和珍寶”農特産電商品牌,通過電商平臺幫助奇奇裏村民銷售農副産品近25萬。三是開展棗樹認領。2017年7月23日,中國攝影家協會建立的首個“中國攝影家精準扶貧棗林”在奇奇裏村開園。每認領一顆紅棗樹,向貧困戶捐助120元,年底收穫紅棗10斤。活動在中國攝影家協會首先開展,僅48小時就認領棗樹1000余棵,籌集認領資金12萬餘元,直接帶動村裏貧困戶戶均增收1600元左右。四是代繳紅棗保險。奇奇裏村先試先行,牽線人壽保險,引進企業贊助18萬元,為奇奇裏1500畝優質棗樹免費投保,即使遇到災年,貧困戶棗農也可最高獲得每畝1000元的賠償。2017年,奇奇裏僅貧困戶棗農就獲得紅棗保險賠償32.9萬元,戶均受益7152元。紅棗保險有效解決了群眾發展紅棗産業的後顧之憂,充分調動了主動攻堅的積極性。

二、唱響“一首歌”,構築旅遊發展新格局

黃河流經永和縣境內68公里,自北向南形成7個大灣,統稱為乾坤灣。奇奇裏是乾坤灣主景區之一。2016年12月底,以郭若橋扶貧工作為題材的歌曲《我在奇奇裏》,由著名作曲家浮克老師作曲,知名歌手金波、林貞兒、浮克、張楠、張天鵬等分別翻唱,一時間唱遍黃河兩岸,併入選了2017年春晚候選歌曲。在這首歌的傳唱下,以前這個鮮為人知的小山村逐漸被外界所認識,永和乾坤灣知名度也實現了進一步提升。乾坤灣是省委、省政府旅遊發展規劃中黃河版塊的主要景區,奇奇裏在縣委、縣政府大力支援下,以乾坤灣4A級景區和全域旅遊建設為契機,著力提升景區旅遊文化品質。一是打造新景點,豐富旅遊內涵。投資226.5萬元,鋪設3公里景區道路、2.8公里沿黃棧道,並建成景區步道和停車場等,完善了景區配套設施;引進極限攀岩、真人CS等拓展器械,打造“離黃河最近”的素質拓展訓練基地,提升了景區體驗性和趣味性;“五星級廁所”亮相,主體由黃河頁巖和鵝卵石堆砌而成,房頂是明亮的大玻璃,內部是現代衛生設施,“講衛生、有樂趣,遊客坐在馬桶上也能仰望星空”。二是完善服務設施,突出特色優勢。改造農戶窯洞32孔,建成1個可容納150人吃住的農家樂窯洞群,旅遊産業成為奇奇裏村的新名片;2017年10月24日,奇奇裏村與摩拜單車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20輛共用單車進駐村子,成為全國首個擁有共用單車的貧困村,雙方還將合力打造山西首個共用單車旅遊扶貧示範區,讓小山村也走出“現代范”。

三、打造“一個村”,開拓文化扶貧新思路

奇奇裏村立足豐富的旅遊資源和特色農産品,依託中國攝影家協會和1001名“榮譽棗農”攝影家的大力支援,打造了“中國攝影家永和奇奇裏影像村”,影像村于2017年10月17日正式開園,全村四個小隊家家戶戶窯洞、庭院均為展場,作品面積達到了2075平方米,向人們展示了一個別具風格濃郁獨特的黃河風情藝術影像村。活動得到了27個省市39個知名攝影組織、新聞媒體、國家級知名攝影家的大力支援。在26個國家巡展的“紅色中國”、希望工程《大眼睛》等1000多幅攝影作品,將昔日的小山村裝飾成一條藝術長廊。同時,搭建了一座幫助貧困農民增收得實惠的攝影扶貧金橋,圍繞增強“造血”功能打造起了一站式攝影扶貧服務體系,讓人們通過每位攝影家的鏡頭,知道奇奇裏、了解奇奇裏、幫助發展奇奇裏,不僅有力地促進了永和文化旅遊資源的宣傳推介,而且吸引了更多的遊客來奇奇裏村及周邊村莊旅遊,使群眾足不出戶就能增加收入,為奇奇裏村實現高品質脫貧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領導關懷

【成效與作用】

永和縣奇奇裏村的三件事,使傳統農業與文化、旅遊三位一體、高度融合發展,不僅有力推動了該村的高品質脫貧,而且對全縣的脫貧攻堅也將起到積極影響。

在助推本村高品質脫貧方面:紅棗産業通過高接換優、棗樹認領、紅棗保險等,使全村棗農收入達到150萬元以上,每人平均收入達到4000元左右,成為脫貧增收的主導産業。文化旅遊方面,2017年8月份以來,赴奇奇裏村旅遊人數達到2萬多人次,每人平均增收1000元以上,2017年該村每人平均收入達到7000元左右,整村退出貧困村,實現了高品質脫貧。長期被貧窮困擾的村民們從此過上了更加幸福的生活,該村貧困戶馮文忠,今年已44歲,哥哥打工觸電身亡,老父親去世時,唯一的遺願是能看到他成家立業,2017年能通過徵地補償、紅棗認領、農家樂改建、參加造林合作社等,順利脫貧。脫貧之後第一願望就是實現父親的遺願,後經朋友介紹,認識了任家莊村王青青。女方聽説是奇奇裏時,馬上就想到該村的黃河岸畔的窮村子,有些不願意,但到村裏一看,發現現實與想像差距很大,很快就答應了,兩人于2018年2月23日喜結連理,馮文忠實現了脫貧脫單的“雙脫”,過上幸福美滿的好日子。他的美好生活,既自己的努力,更靠脫貧攻堅的好政策。2018年該村還被確定為山西省旅遊發展大會分會場、旅遊文化産業更加凸顯,發展前景將更加廣闊。

在示範引領方面:一是帶動紅棗産業健康發展。我們在樹立典型的同時,更加注重發揮好典型示範引領作用。借助奇奇裏村發展有機紅棗的案例,我們引領各棗區鄉鎮,以解決紅棗裂果霉變為重點,完善紅棗産業鏈、提升價值鏈,逐步形成了“四個一批”發展模式。即,嫁接一批紅棗鮮食品種在雨季之前就上市;嫁接一批晚熟品種推遲紅棗成熟季;在雨季之前收購未熟透的硬棗加工成紫晶棗、馬牙棗等;保留一批,在黃河沿岸區域選擇品質最好的紅棗,保留永和紅棗的原始品種、原始風味,做成精品。同時,全縣推廣了紅棗保險工作,2017年為全縣2146戶貧困戶棗農購買一份紅棗保險,保費標準為80元/畝(政府代繳),共投保5.28萬畝,投保金額422萬元,去年我縣紅棗受災減産,現已賠付金額1303.4萬餘元,戶均收益6000余元,確保了棗農在紅棗受災的情況下仍有穩定的經濟收入。二是帶動了特色村鎮發展。在奇奇裏“攝影村”的啟迪下,我們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將著力打造特色農業鎮、特色旅遊鄉、康養小鎮等,並以此為中心,各帶10個中心村,實現整體提升。三是推動了文化旅遊扶貧。奇奇裏成為全國第一個黃河岸邊的“攝影村”,開創了影像帶動貧困山區經濟發展,藝術助推旅遊文化脫貧攻堅的先河。基於奇奇裏村的脫貧經驗,我們將進一步發展“農家樂”“民俗客棧”,積極探索“旅遊+生態採摘”,“旅遊+鄉風民俗”等旅遊體驗活動,輻射帶動更多群眾增收。四是推動了社會扶貧。在奇奇裏村棗樹認領活動在全縣反響很大,廣大幹部群眾迅速響應,很快掀起認領熱潮,縣內、外共認領棗樹、核桃樹等3600余株,惠及全縣3000余戶貧困戶,認領金額達43萬元。通過認領活動,進一步提升了共識、凝聚了力量,對全縣上下形成“大扶貧”格局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央視報道

新華社報道

(七)幫扶工作隊、第一書記履職盡責工作情況

【第一書記】郭若橋,男,1989年7月生於臨汾市安澤縣,2011年7月畢業于上海電影藝術職業學院播音與主持專業,2011年10月參加工作,2013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産黨,2015年8月從臨汾市委組織部下派到永和縣閣底鄉奇奇裏村任職“第一書記”。年僅27歲的郭若橋任職永和縣奇奇裏村第一書記。他為奇奇裏脫貧發展不遺餘力:村裏老人病重,他驅車近300公里送往臨汾市看病;五保老人去世,他戴孝抬棺為老人送終;他一年住村330天,自掏腰包近5萬元幫助村裏搞發展;他聘請省農科院專家技術指導,為棗樹發展插上科技翅膀;他和中國攝影家協會聯繫,舉辦全國千名攝影家認領棗樹活動,精準扶貧,中國影像村落戶奇奇裏;他帶領村民去臨汾、上太原賣紅棗,因紅棗滯銷而愁眉苦臉的村民有了可觀的收入。奇奇裏,一個封閉落後的小山村成為遠近聞名的紅棗村、旅遊村,“網際網路+紅棗+旅遊”正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新産業。他被村民親切地稱為“紅棗書記”,任職期滿之際,他繼續留任,他説:“奇奇裏村不脫貧我不走!”

他把幫扶對象當家人,把群眾訴求當家事,把扶貧解困當家業,積極探索“黨建帶發展、發展促扶貧”的新路徑,使村黨支部成為引領脫貧攻堅的“主心骨”,黨員幹部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領路人”。針對多數村民發展無方、創業無門、致富無路的問題,郭若橋和駐村工作隊、村幹部們在吃透村情、外出考察、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制定了“紅、黃、綠”特色産業發展規劃,不斷引領群眾走上發家致富的道路。任期間,工作優秀、表現突出,先後被評選為“中國最美村鎮50人”、山西出席共青團中央第十八次代表大會代表,山西省“農村模範第一書記”、“山西青年五四獎章”、“全省脫貧貢獻獎”、“山西十大三農新聞人物”、“圓夢中國人”山西巡迴宣講團成員、共青團省第十五次代表大會代表,臨汾市“優秀黨支部書記”、臨汾市慶祝建黨96週年先進事跡報告團成員,永和“紅棗銷售”功臣;永和縣“第一書記”先進個人等稱號。

第一書記郭若橋照顧留守老人

(八)落實鞏固提升的舉措和效果,下一步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規劃

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當前“三農”工作最熱門的兩個話題。正確把握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辯證關係,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是一個需要重點把握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12月28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明確將“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作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七條道路之一,從理論上闡明瞭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的辯證關係。李克強總理強調,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二者是內在統一的;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本身就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從理論與實踐結合上闡明瞭如何把握二者關係的問題。由此可見,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的辯證關係是整體與部分、全局與局部的關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必須要打贏脫貧攻堅戰;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題中之義、應為之事。

當前,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制定鞏固脫貧攻堅戰的行動計劃。

二是突出搞好貧困戶的人居環境整治。

三是産業扶貧必須堅持綠色生態發展之路。

四是以鄉風文明鄉村治理來推動脫貧攻堅。

雖然奇奇裏已取得全市優秀基層黨組織及全省衛生村等稱號,但還要努力,爭做黃河岸邊的四有農村:“紅棗發展專業村、沿黃旅遊特色村、德孝文化示範村、社會管理先進村”。

<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