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設計就像一場一場的考試
發佈時間: 2018-06-07 14:57:03 |來源:中國網 | |責任編輯: 孟君君
講述人:管道局管道設計院總工程師 張文偉
自從大學畢業選擇了管道,參加考試的這種感覺就一直沒有離開過。
1991年,那時候我剛參加工作,全國的油氣管道總長1.6萬公里,現在已經達到12萬公里。非常有幸能生在這個時代,伴隨著我國油氣管道的建設而成長,這裡有我參與過的世界最長的管道,最難的管道,最大的管道。我們的責任是從設計源頭,確保油氣管道的安全、環保與高效。每一條管道的設計都像一場考試,而我,是那個背負著責任,不願辜負,不敢失敗的“趕考的學生”。
2000年開始的西氣東輸,是我國大口徑、高壓力管道建設的新起點,也是技術跨度最大的一次。國內沒有成熟經驗可借鑒,很多方面超出了標準涵蓋的範圍,我手頭有的,只是薄薄一本國外的調研報告。這是一道從無到有的填空題。
當時,我就好比小學生拿到高考試卷,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裏補上從初中到高中的全部課程。我和同事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向國外專家諮詢,跟設備廠商交流,到工程現場求證,各種資料匯集在一起相互佐證、追本溯源。有時候,一個參數的敲定就能讓我們欣喜不已,曾經為了一個壓比的取值,我們收集研究了全球範圍內幾十年的數據,在標準基礎上提高了0.2。這區區0.2代表什麼呢?代表著節省了10個億的投資。
我們曾在美國工作過三個月,為了盡可能多的挖掘有價值的資訊,我們利用時差帶來的便利,白天跟國外同行溝通,晚上跟國內項目組探討,生怕有哪一點想不到。有個台灣同胞,看到我們這種情況,對我説:“我覺得我好像在為薪水工作,而你們是在為國家工作”。這種狀態我們持續了六年,大家可以看到,這輛小車上裝了150份設計圖紙,完成西氣東輸我們需要500多車這樣的圖紙。而西氣東輸管道也榮獲了建國六十週年“十佳感動中國工程設計大獎”。
西氣東輸管道的關鍵設備,當時全部依賴進口,其中的壓縮機組被稱為輸氣管道的心臟。中國的管道建設要想長久持續的發展,必須解決卡脖子的問題,不能受制於人,這是中國管道實現自主可控的必答題。
2009年,中石油牽手國內10家製造企業啟動了關鍵設備國産化研製。國産化需要勇氣,需要能力,但它不是空洞的口號,它更需要詳盡的設計數據和技術指標。我們制定的技術條件,不僅要包含同類産品的同等要求,更要克服進口産品在使用中存在的一些不足。2015年初,20MW電驅壓縮機組通過國家級鑒定,性能達到了國際同類産品的先進水準,部分指標居國際領先水準,標誌著中國管道有了“中國芯”。與進口相比,這些國産設備在西二線、西三線等工程上應用,節約投資已超過15億,降低維護成本約30%,同時設備國産化也帶動了民族工業的進步。
我國地少人多,地質條件複雜多變,隨著油氣管網的不斷發展,我們開始面臨越來越多的基於中國國情的特色題。
管道建設滿足了人們對能源的需求,同時也在與人爭地。當多條管道並行時,國外做法一般會保持較大的間距,這在我們國家有些人口稠密、地勢險要的地方是實現不了的,國外的經驗不太適合中國國情,並行管道的近距離敷設問題,我們必須自己解決。經過4年的研究,成果轉化為標準。工程應用後,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減少了建設用地近五十萬畝。
中緬油氣管道必須經過雲南。這是個風景秀美的旅遊勝地,在設計的眼中卻是另一番景象:管道沿線80%是山區,地形起伏劇烈,有些地方為施工找塊平地都很困難,更不用説讓管道在陡峭的山上爬行。沿線地震和地質災害多發,災害的發生可能導致管道的破裂;管道跨越兩條國際性河流,一旦泄漏,可能會造成環境污染,甚至引發國際爭端。這種管道與環境的衝突,使之成為業內公認的“史上最難”。在開工建設之前,一位國外專家説:在全世界找不到這樣一個團隊能在3年內完成。2年半以後,工程順利完工。建成後的管道沿線是有伴行路可以到達的,大家也許不會留意,在沒有路之前,有那麼一群管道設計師,為了交出滿意的答卷,冒著野外生存的風險,用自己的雙腳在這裡丈量過很多遍。
我相信,將來還會有更多的問題等待我們去回答,管道設計就像一場一場的考試,趕考還在繼續,而我仍是那個如履薄冰,不敢失敗的“趕考的學生”。
相關新聞
新聞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