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磨工匠精神 當好油井醫生

發佈時間: 2018-06-07 09:42:33 |來源:中國網 | 作者:楊義興 |責任編輯: 孟君君

 

講述人:長慶油田公司第十採油廠井下作業大隊修井高級技師 楊義興

我是一名修井工,井和人一樣,也有生老病死,修井工能讓它起死回生,所以別人把修井工叫“油井醫生”。

但來了才發現,這“醫生”,不好當。上井第一天,新發的工服,就變成了黑乎乎的油盔甲,頭髮上、臉上糊滿了油泥,我用洗衣粉洗了一個多小時,才算是乾淨了。井躺倒了,我們24小時不停工,耽誤一天,就是好幾噸油啊。長期的野外作業,吃飯又不規律,風濕病、胃病就成了修井工的“標配”。

要當好油井醫生,先得把手術刀打磨鋒利了。我們的手術刀,就是一件件修井工具。我的第一個發明特別簡單。修井的時候,最常用到的就是液壓鉗。液壓鉗開口的地方,很容易傷到手指頭,指頭出了問題,活兒就幹不成了。那時候剛學了電焊,心熱,我就琢磨著練練手。觀察了好幾天,心裏有底了,我在液壓鉗的開口處,焊了一個側向活門,既不影響液壓鉗的使用,又保護了手,用起來挺方便。師傅拍著我的肩膀説:你小子來的時間不長,但幹活兒知道動腦子,咱修井隊就缺這樣的人,好好幹!

大年三十 兄弟們在煙花爆竹中起油管

有了師傅的認可,我的勁頭更足了。我所有的發明,都來自修井一線,都是為了解決弟兄們遇到的難題。起油管的時候,內腔的污油噴濺出來,我們從頭到腳洗淋浴。我設計的油管防濺盒環抱住油管口,污油順著導流管流進污油罐,既乾淨又環保。

發明液壓絞車,是為了幹活兒的時候省一把勁。把通井機液路系統改造後,安裝絞車,以前需要人工操作調整液壓鉗高度、搶裝應急防噴井口等工作,都實現了機械化,颳風下雨的時候,也不用爬高爬低的,安全多了。

慢慢的,我有了一點兒小名氣,連續三屆在長慶油田技術比武中奪魁,2006年被集團公司聘為技能專家,自己發明、改進的120多件修井工具,在行業裏被廣泛推廣,大家用著順手,活兒也輕鬆多了。

“手術刀”鋒利了,還得積累“臨床”經驗。2002年,我所在的作業區一口高産井出了問題。當時,隊長動了手術還躺在醫院裏,我是代理技術員,只能硬著頭皮上。這口井,套管腐蝕發生了錯斷,油管又從錯斷處掉入套外,打撈難,套管扶正更難。我泡在現場,定方案,選工具,完成了油管打撈,但在套管扶正上卡住了。

這可是我主持的第一口井大修,不能把牌子砸了。那幾天,我天天睡不好覺,就琢磨創新個什麼工具,能把井給救活了。

楊義興在現場修井

有一天靈感突然來了:套管錯斷成兩截子,如果能設計一個鐵傢夥,在斷錯處強行擠壓過去,就能把幾釐米的偏差給掰過來。我趕緊動手畫圖紙,設計出一個橄欖形引錐,順著套管放下去。細的一頭很方便就插進了底下斷錯的套管,上面一加力,引錐往下憋,中間粗大的地方一下子就把套管給掰直對齊了。接下來,注入水泥加固,下抽油泵完井,一開抽,油井活啦!

從那以後,我就迷上了油井在我手裏復活的感覺,兄弟們也越來越信任我。有一次趕到現場救急,老隊長拉著我的手説:小楊,你來我就放心了,大傢夥兒能早點兒收工,回去吃口熱飯,睡個好覺啦!儘快把井修好,這就是一個油井醫生的價值!

那時候,長慶油田發展很快,每年新增油氣當量500萬噸左右,相當於一個中型油田。上産需要的各種新技術、新工藝、新發明,在這裡輪番實驗。我們這些老“醫生”,遇到新病例了。

水準井打撈小件落物就是個疑難雜症。想像一下,站在平地上,只能通過12釐米的套管,要把3000多米以下的碎片,先平著拖動,再垂直打撈,就像拿著手術刀、蒙著眼睛,給地縫裏的螞蟻做微創手術。死守舊方法肯定不行,每一步都要考慮工藝和工具的改進。就在我主持的第一口水準井打撈中,我們自製了12件打撈工具,其中7件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創造了在一口井施工過程中研發工具最多、申請專利最多的記錄,技術經驗還在集團公司進行了推廣交流。

病了能治是好大夫,但油井還沒生病的時候就能預防、就能強身健體,才是真“神醫”。好的修井工,前期就得介入採油的各個環節。長慶油田建成國家低滲透油氣田實驗室,承擔多項國家級開發課題。大課題、小課題,很多新技術、新工藝實驗,都交到我的修井隊裏來完成。我和油田公司、集團公司的大專家一起,在現場討論、解決難題。這些技術在我們手裏成熟,再推廣到油田公司和整個中石油。我們這些普通的油井“醫生”,成了戰鬥在創新一線的骨幹。

當好油井“醫生”,憑技術説話,靠創新提效,用追求彰顯價值,這——就是我理解的“石油精神”!


新聞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