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質證書五花八門多達20余種 健身教練資質亂象調查

發佈時間: 2018-03-15 15:57:56 |來源:北京青年報 | 張小妹 雷嘉 彭小菲 |責任編輯: 曹洋

 

在某App上,一個教練曬出了自己多達9種的健身教練資質證書

“3月不減肥,全年徒傷悲”,進入3月不少人開始健身鍛鍊。而在健身教練的選擇上,不少人坦言主要“看外形”,至於教練是否經過考核持證上崗則不得而知。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走訪本市多家連鎖健身房及健身工作室發現,健身教練的資質證書五花八門。作為從事與健康密切相關活動的專業人士,健身教練有統一的門檻要求嗎?健身房宣稱的“高級”教練是如何評定的?對此,北青報記者展開了調查。

現象

健身房數量激增練“壞”就醫不在少數

北青報記者近日走訪了位於亞運村、回龍觀、雙井、青年路等區域的健身房,通常是從地鐵口一齣來,就有拿著宣傳單的人上前熱情地打招呼:“游泳健身了解一下。”以青年路區域的朝陽大悅城為坐標,通過某App查詢附近的健身房,一公里內就有38家。而雙井附近一公里的範圍內,更是查詢到多達90家健身房。目前市面上的健身房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連鎖機構,另一類是在公寓內的“家庭式健身房”,對外的名字多為“健身工作室”。

一方面健身房數量激增,健身教練需求巨大,但另一方面到醫院就醫的健身患者也不在少數。北醫三院運動醫學科醫生邵振興告訴北青報記者,平時會遇到不少因健身不當而出現損傷的患者,“比如使用器械健身的人會因為力量過大而造成肩關節損傷、髕骨關節軟骨損傷、肱二頭肌長頭腱損傷等。”造成運動損傷的原因有很多種,除了因為自身把控不當之外,與健身時有沒有專業教練在旁指導以及教練的水準高低都存在一定的關聯。(記者張小妹彭小菲)

調查

健身教練證書多達20余種

上週末,北青報記者來到褡褳坡地鐵站附近一家健身房,不少人在這裡揮汗如雨。一側墻壁上貼有在職教練的介紹,介紹中不乏各種資質證書名稱,例如“健身教練國家職業資格證書”、“亞洲高級私人教練資格認證”等。

在某App上,不少健身房也曬出其健身教練的證書。北青報記者瀏覽了十余家健身房,就看到21種不同的健身教練資質證書,名字稱號五花八門,例如,中國健美健身獨立培訓師證書、社會體育指導員證(健身教練)、高級私人體適能教練證書、私人健身教練職業技能培訓證書、諾亞第肩頸功能訓練結業證書、SSC運動科學課程證書、中國健美協會專業健身指導員證書、全能私人教練專家證書等。

根據證書的落款不難發現,這些證書的出處主要有三類:體育總局或人保局、健身協會、培訓公司。證書內容裏,雖然最顯眼的都是“高級健身教練”、“教練稱號”等字眼,但仔細看不難發現,數量最多的還是培訓結業證書,證明“在某某地方經過培訓,現已結業”。

採訪中北青報記者還發現,不管是哪類健身房,都沒有明確的、統一的教練入職門檻或資質要求,有些需要查看教練的畢業院校和職業資格證以及經驗,知名健身房還要再進行內部考核。“家庭式健身房”的招聘門檻則比較低。大悅城附近某公寓內的一個健身工作室,其負責人此前是健身愛好者,據他透露,自己在招聘時主要看有沒有健身基礎,如果教練沒有資質證書,會在入職後再組織培訓考試。

網售證書免試7天可拿證

北青報記者在前述21種健身教練資質證書的發放機構中,聯繫了一個落款為“人才榮譽資訊管理中心”的公司。對方表示,他們只負責製作證書並把證書資訊錄入網上系統,不管是高級教練、中級教練還是初級教練,只要按照相應的等級付費,提交姓名等資訊就可以了。“我們不考核等級,根據客戶需求定制”,而不同的級別價格也不同,初級證書480元,中級680元,高級860元。此外,每年還需要繳納20元的資訊維護費。

這家公司官方網站的介紹中寫著“經主管部門批准”,但對於是哪家主管部門批准,工作人員含糊其辭,並一再強調自己就是一個資訊平臺。

北青報記者在某電商平臺搜索“健身教練證”發現,辦理教練證、瑜伽證的商家就有200余家。北青報記者聯繫了其中兩家,要求看證書樣品,而對方發來的證書樣品與北青報記者探訪的健身房裏展出的部分證書完全一樣,“社會健身指導員證”、“中國國際資訊化人才資格認證的健身教練”等都在列。賣家還表示,辦理這些證書都不需要考試,只要填寫基本資訊並支付200元至500元不等的費用,最快的7天就可以拿到證書。(本組文/記者張小妹)

觀點

缺乏統一標準致使證書氾濫

為什麼這麼多證書能生存?業內人士和專家普遍認為原因有兩個:一是行業發展迅速,健身教練需求量大;另一方面缺乏統一的從業標準。

首都體育學院教務處副處長、青少年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博士張世平説,從健身行業1998年前後進入中國市場起,就一直存在證書氾濫的狀況,多數都是收錢、發證,真正把培訓技能放在第一位的還比較少。此外,隨著健身市場的不斷擴大,健身資格證書種類也越來越細,康復、營養、核心訓練、拉伸訓練……都能有一個證書。

在健身行業工作十餘年的陳曦對此深有感觸。她説,目前業內比較認可的是美國運動協會(ACE)、美國國家體能協會(NSCA)、美國運動醫學協會(ACSM)、美國國家運動醫學會(NASM)的國際四大教練認證,但實際上多數人拿到的都是短期培訓公司的證書。而由於市場對健身教練的需求太大,所以招聘時就不那麼嚴格,真正“持證上崗”的健身教練比較難找。“健身行業現在發展很快,出現大大小小很多健身房,對健身教練的需求也迅速增加。市場無限發展,人員無限量招,但規則和制度缺失,就出現了現在這種證書氾濫的情況。追根溯源,還是因為目前對於健身行業人員配備的標準缺失。”

應制定從業標準且門檻不宜過低

“我認為無論何種證書,都應該有一個基本的從業標準,門檻不宜過低。尤其是那些沒有任何從業經驗的人,隨便拿個證書就上崗,去指導別人健身,是有危害性的。”張世平建議,健身教練資格證書的發放可以有兩種方式:一是對那些有高等體育院校、體育專業出身背景的人,經過培訓可以上崗;二是如果沒有專業背景,就要有在這個行業裏的實踐經歷,應該從基層做起,逐步熟悉這個行業,積累一些常識和經驗,再去接受系統培訓。

北京冠領律師事務所主任周旭亮律師提醒市民,在選擇健身房及健身教練時,應當先核實健身房是否擁有合法的營業執照,健身教練是否擁有國家或協會頒發的教練資格證,在核實完上述情況後再行付款及運動健身。(本組文/本報記者張小妹雷嘉彭小菲)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