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這一年:天更藍了,水更清了,你感覺到了嗎?
發佈時間: 2018-01-10 13:11:46 |來源:太原日報 | |責任編輯: 沈曄
1月8日,雖然省城的氣溫已降至零下十二攝氏度,西北風風力達到5級,但迎澤公園裏鍛鍊的市民相比往日並沒有絲毫減少。“這個冬天,能夠明顯感覺到太原的藍天多了。”市民趙美芝説,“陽光這麼燦爛,不出來活動活動反倒有些不習慣了。”
空氣越來越清新,陽光也越發燦爛起來,這不僅僅是趙美芝個人的感受。去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市區 PM 2.5累計濃度79ug/m3,比2016年同期下降33.1%。重污染天數累計6天,同比減少18天。
“能交出如此靚麗的一張成績表,關鍵還在於動真碰硬,真抓實幹。”一業內人士表示,“燃煤問題一直制約著太原的環境改善,太原環境空氣品質要實現根本好轉,必須啃下這塊硬骨頭。”無論是與全國74個重點城市相比,還是與京津冀及周邊區域城市相比,太原的二氧化硫濃度均遠高於這些城市。為解決燃煤散燒的問題,我市加快推進農村清潔供暖改造,完成11.3萬戶農戶的“煤改電”“煤改氣”,超我省下達10萬戶任務1.3萬戶。在建成區,我市全面完成638台燃煤鍋爐拆除任務,年減少燃煤90萬噸,實現市區35噸以下燃煤鍋爐全部清零。
“不管改電還是改氣,我們只讓村民掏1900元。”市環保局區域污染防治處處長宋力介紹,按照燃氣公司的標準,每一戶“煤改氣”工程的初裝費一般是4900元,政府為每家每戶減免3000元,再把這些錢補給燃氣公司。這意味著,村民只用花費1900元的改裝費用,政府就把天然氣管網牽到村民家,為他們挂上壁挂爐,接好燃氣灶。
“煤改電”“煤改氣”助推省城環境空氣品質的快速好轉。去年10月至11月,太原市區二氧化硫平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6.70%。當然,這也得益於工業企業燃煤的減少。去年我市對國電太原第一熱電廠4台30萬千瓦燃煤機組實施停産,年減少燃煤量260萬噸,年減少二氧化硫排放3200噸。
環境治理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去年1月至11月,我市綜合污染指數為7.74,市區環境空氣中各污染物污染負荷最大的是 PM 10,負荷比為24.55%;在324個非一級優天數中,首要污染物為 PM 10的有133天,佔41.05%。今年12月,全市揚塵污染專項整治行動全面展開,執法部門對全市範圍內各類建築、道路、拆遷、綠化、水利等施工工地,渣土運輸重點路段、渣土場,以及工業企業的物料堆場開展全面整治。除了要求各類工地要做到“六個百分百”:施工工地百分百圍擋,物料堆放百分百覆蓋,出入車輛百分百沖洗,施工場地地面百分百硬化,拆遷工地百分百濕法作業,渣土車輛百分百密閉。在運輸車輛管控方面,對不符合要求上路行駛的渣土運輸車,一經查處,我市將按上限處罰並取消渣土運輸資格。同時,停止各類道路工程、水利工程等土石方作業和房屋拆遷施工等。城市市區基本停止各類建設工程土石方作業,重點工程經市政府批准後可開工建設。這一舉措,堪稱這個冬天最嚴的揚塵管控禁令。
鐵腕執法、鐵面問責已經成為我市環境治理的新常態。去年8月我市啟動“鐵腕治污行動”以來,實施行政處罰103家,罰款 1469.43萬元;實施按日計罰6件、處罰810萬;實施查封、扣押14件,實施限産、停産整治7件,取締“土小”企業16家;移送行政拘留環境違法案件4件、環境污染犯罪案件3件;對29名責任人進行了問責。
“散亂污”企業工藝技術落後,沒污染治理措施,生産成本低游離于監管之外,在市場上造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我市對“散亂污”企業分類整治。截至去年11月底,共摸底排查2308家“散亂污”企業,其中取締1950家,完成升級改造176家,實施停産升級改造182家,“散亂污”整治初見成效。
與大氣污染治理一樣,過去的2017年,也是“水十條”強力推進的一年。為解決群眾身邊的水環境問題,我市重點加快了主城區的黑臭水體治理。
源於東山、總長4公里的黑駝溝未治理前,污水從村民家陽台下經過,每天散發出的臭味令村民苦不堪言。而今新建的水泥箱涵將溝渠全部覆蓋,整村拆除後用於安置村民的小區毗鄰而建,再無黑臭水之擾。在過去的一年,市區10余個入汾排污口全部得到有效治理,基本消除市區範圍內的黑臭水體。
此外。中央環保督察、省委省政府環保督察、環保部強化督查等督察(查)行動的有力開展,推動了我市一批環境難點問題的解決,讓老百姓得到了實實在在的環境獲得感。
相關新聞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