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開放“升級”——廣州邁向國際樞紐城市

發佈時間: 2017-12-05 17:30:44 |來源:穗外宣 | 佚名 |責任編輯: 沈曄

 

“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習近平主席12月3日在致第四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賀信中再次向世界鄭重承諾。短短幾日之後,一場聚焦開放的國際商業盛會——《財富》全球論壇在廣州這一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舉行,可謂恰逢其時。

今日中國,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正在廣州舉行的《財富》全球論壇正是對中國開放型經濟認知的寫照,凸顯出這座“千年商都”溝通中國與世界的強大凝聚力、吸引力和競爭力。

廣州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區和前沿陣地,在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進程中又一次站在時代的潮頭。作為把握世界經濟走向最清晰和最直接的窗口,《財富》全球論壇落戶廣州,正是中國推進開放型經濟和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最新範例,更是廣州這座開放之都邁向國際樞紐城市的重要一步。

站在建設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歷史節點上,廣州這座千年商都正依託地域優勢、良好的經濟基礎,以及先行一步的高水準開放優勢,著力打造與世界深度互聯互通的國際樞紐型網路城市,成為粵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樞紐和全國新一輪改革開放先行地,在中國經濟的全球化崛起浪潮中擔當起領頭羊的角色。

國際樞紐型網路城市:廣州煥發開放新氣質

背山面海,珠水貫通。作為中國的“南大門”,廣州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18世紀中葉,廣州已是全球貿易的中心之一。

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重新開啟了與全球經濟融合的大門。作為南中國的貿易重鎮,廣州一直在中國的對外開放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擔當起連接港澳和中國內地的橋梁,同時也是海外的製造業資本和企業家進入中國內地的第一站。通過集散和分發功能,形成了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生産性地帶。

中國對外開放30多年來,廣州迅速成長為中國重要的航運中心、物流中心和貿易中心,城市常住人口超過1400萬人。在全球經濟普遍趨緩的今天,廣州的經濟卻是春意盎然、增長平穩。2016年廣州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96萬億元人民,GDP總量與中國香港、新加坡相當,每人平均地區生産總值也突破了2萬美元。

2016年初,中國國務院批復的《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把廣州定位為“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定位的大幅上升,也意味著廣州將承擔更重要的國家使命。開放發展、對接世界,加快從千年商都向國際樞紐躍升的廣州,正在成為廣東乃至國家發展的動力源和增長極,助力中國對外開放水準不斷“升級”。

如今,廣州已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2016年,廣州新設外商投資企業達到1757家,同比增長23%;實際使用外資57億美元,同比增長5.3%。截至目前,已有297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廣州投資。

作為外貿、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的門戶城市,廣州正激發開放型經濟新活力。面向未來,廣州市正在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外經貿向更高層次躍升,當好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的主力軍。

按照計劃,廣州將在2020年建成國際航運、國際航空、國際科技創新樞紐,一個跨越式發展的國際大都市正在悄然形成。近年來,廣州加速建設國際航運、航空樞紐,夯實資訊基礎設施網路,輻射半徑迅速擴大,不斷對外釋放“引力波”,正在成為全球重要的産業集聚地、創新策源地和樞紐型網路城市。

珠水奔騰,南海浩瀚。廣州這座古老而年輕的開放之都已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領軍力量,南海之濱閃耀升起的一顆明珠,將在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的宏偉藍圖中率先書寫最為濃墨重彩的華章。作為中國最開放、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廣州在加速對外開放和創新發展的步伐,一個世界樞紐型網路城市正在崛起。

自貿區:對外開放的門戶樞紐

2014年12月,國務院決定設立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2015年4月,廣東自貿區掛牌儀式在廣州南沙行政中心舉行。按區域佈局劃分,廣州南沙新區片區重點發展航運物流、特色金融、國際商貿、高端製造等産業,建設以生産性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産業新高地和具有世界先進水準的綜合服務樞紐。

廣州南沙新區片區掛牌兩年多來,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以臨港産業和高端製造業為基礎,以打造國際航運、貿易、金融等重大功能性戰略平臺為抓手,建設高水準對外開放門戶樞紐、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核心門戶城市,交出了一份亮麗成績單。

自貿區掛牌以來,南沙片區經濟呈火爆增長態勢。數據顯示,2016年南沙進出口總額256億美元,對廣州外貿增長貢獻度達62.7%,佔廣州市總量的1/5,今年1-8月,進出口總值1351.5億元,同比增長27.5%,對廣州外貿增長貢獻度位居全市首位。

華南美國商會發佈的《2017年華南地區經濟情況特別報告》和《2017中國營商環境白皮書》指出,由於高度認可當地的市場環境,高達48%的受訪企業表示願意在未來的一至三年內有興趣在廣州南沙新區設立新的辦公室和服務店。

粵港澳大灣區深度合作的“先鋒力量”

十九大報告指出,“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

繼年初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後,國家層面目前已經啟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廣州、深圳等珠三角9個城市和香港、澳門組成的城市群,以不到全國1%的面積創造了約13%的GDP,是世界上最具活力和最開放的經濟體之一。

廣州作為粵文化的發源地,在整合過程中,可以扮演獨特的文化紐帶作用,拉近灣區內地部分和港澳的文化、心理距離。在此基礎上,不斷推進經貿、金融領域的整合和要素市場的互聯互通。

更重要的是,隨著廣州建設樞紐型網路城市的推進,廣州作為灣區內地部分商貿、物流和交通中心的地位正在不斷強化,科技創新能力也在不斷提高,這使得廣州未來可以更好地從灣區的整合大勢中找到自己獨一無二的位置。

來自商務部門的數據顯示,20年間香港在廣州直接投資企業約1.2萬家,合同外資額累計超過620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接近420億美元;同期廣州企業累計在香港投資企業548家,中方協議投資額97億多美元。2016年,廣州與香港進出口總額達996.8億元。

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正和粵港澳大灣區,未來10年將發展成為世界級城市群,其成長潛力、科技含量、經商前景不可估量,將給國內外企業帶來巨大商機,成為經濟全球化的璀璨明珠。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

2200多年前的一條海上絲綢之路,便從廣州這個著名的東方港口起錨,通往世界各地。作為海上絲綢之路上的千年商都,廣州既擁有廣闊的經濟腹地和廣泛的區域經濟合作基礎,又是內陸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連接樞紐,是不可替代的經濟支點和國際商貿中心城市。

廣州擁有世界級的海港、空港、鐵路港和資訊港。逾195條海上航線、304條國內國際和地區航線,早已通達全球;中國大陸58%的網際網路更是通過廣州與世界對接互聯……

“一帶一路”倡議給廣東帶來了新的空間和機遇。去年,廣東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6.5%,實際投資增長高達65%,一批本土企業搭上了“一帶一路”的列車,參與共建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和境外産業集聚區,打造廣東製造品牌。

分析人士指出,通過自由貿易港口鏈帶動産業園區的發展以及産能的合作,並向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進行輻射,再通過內陸廊道的建設連接內陸,自貿區將最終成為連接“一帶”和“一路”的樞紐。

“商船輻輳,千帆競發”,這是位於廣州市的黃埔古港曾經的繁忙盛況。時空輪迴,海上絲綢之路從未走遠。歷經千年不息的海上絲路,正在帶給廣州如鮮花般綻放般的綿綿生機。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廣州正在迅速成為中國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重要紐帶。

“珠江門戶漾春風,三角洲中水量豐。”放眼未來,廣州將通過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著力建設“一帶一路”重要樞紐,不斷拓展國際合作“朋友圈”,打造與世界深度互聯互通的國際樞紐型網路城市。

“花城廣州從未像今天這麼美麗。”《財富》全球論壇創始人、常務董事倪德慕説。通過2017年《財富》全球論壇,“花城”正以最絢麗、最開放的嶄新姿態綻放在世界的舞臺。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