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原油管道二線建成 中俄東線或近期全面開工

發佈時間: 2017-11-14 13:43:51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責任編輯: 曹洋

 

11月12日上午9時58分,隨著黑龍江省塔河縣城外最後一道焊口最終焊接完成,歷時456天的中俄原油管道二線工程宣佈徹底建成。

依據中俄二線計劃的管輸量,建成後東北方向通過陸上原油管道輸送進中國的俄羅斯石油,將從過去的年1500萬噸上升一倍至3000萬噸,屆時,中國東北地區的數家煉廠將進一步擴大使用來自俄羅斯的原油。

中俄二線管道工程始於2013年,彼時中國石油與俄羅斯簽訂了在此前1500萬噸/年基礎上的石油增輸合同,通過中俄二線向中國每年再增輸1500萬噸的原油,補充每年因東北原油産能遞減導致的供應缺口。

作為中國四大能源通道之一——東北能源通道,也就是中俄一、二線(以及即將開工的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的建設備受各方矚目,同時,因為中俄雙方簽訂了“照付不議”的原油輸送協議,開始送油日起無論管線是否建成,中方必須向俄羅斯支付正常的原油進口費用,這給了管線建設工期巨大的壓力。

據管線建設方中國石油管道公司介紹,中俄二線北起漠河,南至大慶,管道全長941.8公里,其中,與中俄一線原油管道的並行(十米)距離達到871.6公里,沿線穿越大中型河流12處,鐵路14處,同時穿越永凍土壤和沼澤地帶,這給了管線建設巨大的難度。

“管線建設的難點有二,一方面是地協工作的開展,另一方面則是保證一線的安全。”該項目經理部的鄭福耀介紹,“經過各方努力,我們的建設得到了沿線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援,同時攻克了多項技術難點,項目才得以如期完成。”

環保成重點

在大興安嶺生長的每一棵樹都顯得彌足珍貴。

因此,圍繞森林的生態系統保護也成為這一地區的重中之重,同時,二線工程中的絕大部分還要與一線伴行,必須保證不能影響到一線管道的正常運作。這讓整個穿行在大興安嶺中的中俄管道二線工程,承擔了最為嚴苛的環保壓力。

“我們沒有盲目相信檔案材料的記述,每一公里的施工都需要重新測量一線的準確位置,並在周圍佈下警戒線。”鄭福耀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所有的施工都伴隨著檢查和維護,施工過程中也並沒有驚擾到一線的正常運作。”

其次,則是在大量伴行一線建設的過程中,節省出來了寬約10米的土地,“全程下來,基本上少砍伐了超過420公頃的林地,在保證儘量少驚擾的環境的情況下,同時也為整個工程節約了成本。”鄭福耀介紹。

同時,為了保護黑龍江的水體不受污染,在穿越河流的過程中均未選擇成本較低的開挖形式,而是採用了諸如盾構、定向鑽穿越、鑽爆等控制性工程。

“以鑽爆為例,我們需要在地下邊爆破邊向前開鑽,不僅需要前期大量的籌備和實驗,在施工過程中也會遇到地質等多方面的困難,有時每天前進不足一公里。”他説。

圍繞工程建設,除了對環保的要求、和對一線的保護以外,為了保證將來輸送溫度較高的石油時,不對原本凍土環境造成破壞,管道建設也採用了和青藏鐵路相同的熱棒技術,保證地下增加的溫度及時疏散,實現凍土永凍。

中俄東線即將開工

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時,中國石油管道公司副總經理張欣佳也披露了部分中俄東線(天然氣輸送管線)的項目進展。

今年7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在兩國元首的見證下,中俄有關公司密集簽署了多項油氣方面的合作協議。

其中最令人關注的是,中石油與俄氣公司簽署的《中俄東線購銷合同的補充協議》。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董事長王宜林表示,雙方將按計劃推進遠東供氣、天然氣發電、天然氣車用燃料、上游聯合開發等領域的全面合作,為鞏固和深化雙方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發揮積極作用。

作為中俄兩國“姍姍來遲”的合作協議,一方面是世界儲量最大的天然氣生産國,一方是世界天然氣需求潛力最大的市場,2016年只有3億立方米的LNG交易量顯得“小氣”了許多。

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方面開建“西伯利亞力量”管道向遠東輸送天然氣,而據張欣佳介紹,目前項目進展順利,也將於近期開啟國內北段的全面建設。

“這個項目採用了1422mm的管徑,包括管材製造和施工工藝在內,在國內和國際均屬首次,我們的科研工作和兩期試驗段已經全部完成,”他説,“同時,這也是國內第一條‘智慧管線’,無論是建設過程還是建成投産後,科技含量也將是最高的。”

與原油協議相同,中俄雙方的天然氣購買合同也是“照付不議”,這也就意味著,這條傾注了管道公司更高期待和更高科技含量的管線,也將有較為緊湊的工期。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