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管道“喚醒”百年小鎮

發佈時間: 2017-11-14 13:49:42 |來源:中國網 | |責任編輯: 曹洋

 

“中俄原油管道開通後,有了電、通了路,村民的生活更好了!”6月11日,漠河縣興安鎮黨委書記王海濤接受採訪時,顯得非常興奮。

管道鋪就致富路

原來在河北打工的王凱在漠河輸油站幹得很起勁:“我從管道過江工程開始就來當駕駛員,我家兄妹三人都在中俄管道打工。這份工作穩定、體面,收入也比種地和採摘山貨有保障。” 

地處大興安嶺腹地的興安鎮已有數百年曆史。清朝著名的雅克薩之戰發生在興安鎮古城島上,古黃金之路的24站至27站都在興安鎮境內。2009年,中俄原油管道穿越黑龍江後在興安鎮“上岸”,輸油站與興安鎮毗鄰而居。

管道建設初期,小鎮迎來了上千人的建設隊伍,引發了這個邊陲小鎮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經商潮”“務工潮”。世世代代以採摘山貨、種地為生的村民紛紛到工地務工,開飯店、小旅店、百貨店、理髮店,掘到了“第一桶金”。

“管道帶來了更多的機會。”王海濤説。原來只知道守著土地、樹林艱難度日的村民,學會了圍繞中俄管道尋求致富之道。據粗略統計,在管道建設初期和漠河首站隨後幾年的擴容、增儲工程中,前來務工的村民近千人次。即便是管道進入常態運作的現在,在漠河首站、消防隊、維搶修隊、海關和檢驗檢疫部門的消防、食堂、保潔、司機等崗位務工的村民就有50多人。

興安鎮的養殖業和種植業也因石油人的到來呈迅猛發展之勢。據鎮政府統計,興安鎮養殖的豬、羊、牛和家禽存欄數大增,不少村民還在房前屋後種上了蔬菜。

鋼鐵國脈惠民生

王海濤至今仍記得興安鎮通電時自己那難以言表的激動:“2010年12月26日晚上,突然,我的整個屋子亮了,當時就好像全身的血一下子衝上了頭頂,激動得説不出話來。後來,鎮上此起彼伏地響起了鞭炮聲,那是我們村民在慶祝通電。” 

在此之前,每到晚上,興安鎮只能由鎮政府用柴油發電機發3個小時的電,僅有的幾臺電視機是村民們感受外面的世界、知曉世界和國家大事的主要渠道。而在大雪封山的漫長冬季,這3個小時的電也常常因柴油供應不足而難以保障。 

電力不足,道路不暢,手機信號“飄忽不定”,使這個小鎮始終游離于現代社會的邊緣。

從2009年5月第一批工程建設人員進駐興安鎮,到現在漠河首站初具規模,中俄原油管道的巨大影響力為這個小鎮帶來了數百年難以企望的實惠:高壓電網穿過莽莽大興安嶺直達小鎮;從小鎮到漠河縣城的230公里及到塔河縣城的160公里崎嶇難行的路,變成了寬闊平坦的水泥路……

巨大的影響力之下,這個深山小鎮熱鬧起來,投資多了,各項民生工程也陸續開工。自來水工程正在籌建,集中供水今年就可以實現;集中供熱主體工程已經完工,鍋爐已經到位;光纖入戶工程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王海濤説,2009年以來,他們的小鎮每年都有大變化。鎮中心鋪了水泥路,不少村民從世代居住的低矮小屋搬進了新樓,用上了心心唸唸的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過上了和山外人一樣的現代生活”。

依託管道布大局

漠河縣委和興安鎮政府的領導們為興安鎮繪製了更大的發展藍圖。

位於興安鎮的漠河口岸曾輻射整個遠東經濟區。通過興安—加林達口岸過境比通過黑河—布市口岸過境減少俄方運距736公里,每噸貨物可降低運輸成本1300元。2007年,由於電力、交通的局限及資訊不暢,通過興安鎮過境的貨物難以集散,口岸由對方先行關閉。 

如今,中俄原油管道的建成投運成為口岸恢復通關的希望。有消息説,有關方面已經把漠河口岸定位於最具戰略意義的口岸。重開口岸後,興安鎮將由交通運輸的末梢變為通往歐亞大陸的橋頭堡和樞紐站,成為黑龍江省過貨量最大、連接俄羅斯腹地最近的通道。

更令興安鎮人翹首以待的是俄油二線的建設。這條幾乎可以肯定仍然在興安鎮“上岸”的管道,將再次提供大量的商機、勞務和長期就業的機會。 

王海濤説:“我們將依託這兩條管道,打造一個現代的石油小鎮。”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