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市:喚醒沉睡的開化“明朝貢芽”
發佈時間: 2017-10-30 10:15:33 |來源:浙江農業資訊網 | |責任編輯: 孟君君
夢想檔案
追夢人:汪秀芳,茶商
夢想內容:恢復開發開化“明朝貢芽”
追夢感悟:把夢想當使命、責任來追求,就一定能成功。
《開化縣誌》記載:“明崇禎四年(1631年),有土貢芽茶四斤。”2002年,當醉心於弘揚傳統茶文化的汪秀芳,從文海史料翻出這段文字時,欣喜若狂。“我一定要恢復開化貢芽!”憑藉執著的信念,如今,她讓開化貢芽從明朝“醒來”。
從父親身上學到“商道”
7月2日,記者來到汪秀芳設在開化城南的茶人驛站時,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的徐南眉老師,正在為員工進行茶藝指導。她也是汪秀芳的茶藝老師。説起徒弟汪秀芳,徐老師的評價是“文雅、真誠、執著”。
作為浙江雲翠茶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在圈子裏,汪秀芳的文雅是出了名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的她,熱愛文學,寄情山水,透著江南女子的典雅。而她的另一面則源於她那位曾經參加抗美援朝的父親。“在我的印象裏,父親性格堅忍,遇事從不退縮,待人真誠。”汪秀芳説,父親轉業後,成了開化林場第一代工人。
1997年,汪秀芳開始涉足茶業。當時林場實行承包制,汪秀芳分到了5畝“工資茶園”。“那時睡都睡不著,生怕茶葉賣不掉。”站在池淮鎮芹源村的茶園裏,汪秀芳回憶起她第一次賣茶的忐忑。1999年,為尋求發展,汪秀芳懷揣所有積蓄,獨自一人前往杭州。“背著行囊,帶著饅頭,跑遍杭州的大街小巷,就為找到一家合適的店面。每天很晚回到招待所,繼續在報紙上看招租資訊。”這樣的日子,汪秀芳一過就是半個多月,直至找到店面。如今,她的公司已擁有863畝有機茶園。
“真誠和執著,是我從父親身上學到的最大財富。在商海中摸爬滾打,我用真誠獨闢蹊徑。”汪秀芳説。
從學習思考中發現商機
茶業公司董事長、茶人驛館館主、國家級茶藝技師、國家級評茶師……汪秀芳的頭銜很多,她卻喜歡別人稱她為“茶人”,一位立志弘揚中國茶文化的“茶人”。
在杭州的日子裏,汪秀芳一邊開店,一邊在浙江大學茶學系深造。接觸的茶葉多了,汪秀芳有了一些思考。“同樣是綠茶,為什麼西湖龍井的價值那麼高?”她有了挖掘開化龍頂歷史底蘊的想法。為此,她翻閱了大量有關開化龍頂的史料,終於在《開化縣誌》中發現了有關“明代貢芽”的記載。
從此,如何恢復明代制茶工藝,讓明代的貢品茶進入當代普通百姓的生活,成了縈繞她心緒的一件大事。在做了充分準備之後,2006年,她聘請了中國美院的教授,對“開化貢芽”的明代元素,進行專業設計;同時,她請來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浙江大學的專家教授,進行技術指導。經過幾百次試製,直至2009年,“開化貢芽”才慢慢定型。2011年3月,她又將“開化貢芽”的製作方式以“一種曲毫形綠茶加工方法”的名義申請國家專利,並在2013年1月16日獲得了國家智慧財産權局的認證,“開化貢芽”真正揭開了塵封。
汪秀芳認為,茶葉並不是普通的商品,它更多的是一種文化,是一種歷史的傳承。“賦予茶葉專業水準,提升茶葉文化價值,是‘茶人'的責任和使命。”汪秀芳説。
相關新聞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