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衢州心途:水親鎮寧容四方
發佈時間: 2017-09-25 15:22:04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旅遊 | |責任編輯: 孟君君
説起衢州,也許大部分人還很陌生,但你一定聽過“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傳説,一定看過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衢州三怪”,説不定也聽説過江郎三兄弟的癡情故事。而走進衢州,當這座神秘的千年古城真正完整地呈現在面前時,你會發現,她更像是一位江南大家閨秀,美麗端莊卻也不失活潑可愛,飽讀詩書卻從不張揚炫耀,正靜靜等著你走近她、了解她、愛上她。
千古名城觀歷史過往
衢州,這座浙西文化名城,佔據著“居浙右之上游,控鄱陽之肘腋,制閩越之喉吭,通宣歙之聲勢”的絕佳地理位置,自古以來就是商業、軍事、文化重地。四方的遊人、商賈紛至遝來,衢州也一直以一種開放包容的姿態迎接著他們。漫步衢州城,這裡還保留著許多歷史留下的痕跡,訴説著這座千古名城的多彩過往。
古時的仙霞古道因途中關雄峽險的仙霞關而得名,而素有“東南鎖鑰”之稱的仙霞關就位於衢州境內,是與劍門關、函谷關、雁門關齊名的中國四大古關口。仙霞古道其實是水上絲綢之路的延伸,長江下游流域的物産貨品經由水路運到衢州,在航遠門外的水運碼頭上岸,再經由陸路由挑夫一路沿仙霞古道運送至福建泉州碼頭裝船輸向海外。
航遠門就是今天衢州的水亭門,水亭門內就是水亭街,在過去,繁忙的水運使這裡成為舊時衢城最熱鬧非凡的街市,而今天,水亭街經過了修繕,成為了市民和遊客的最新休閒好去處。在水亭街上徜徉信步,昔日的景象如畫卷般鋪陳在眼前:鐵器攤主的叫賣聲、過往車輛的吆喝聲、討價還價的爭執聲,還有銀元落櫃的金屬聲仿佛都在耳邊,聲聲入耳。隨著水亭門前的地下行車通道開通,整個水亭門街區已成為一個完全無車輛通行的步行街區,古色古香的街道、建築,滿街的鮮花和各式各樣的特色小店給市民和遊客帶來最具衢城特色的休閒體驗。
古時,貨物上岸後,挑夫們沿仙霞古道行進一整天,正好到達位於浙閩贛三省交界處、仙霞關附近的廿八都,在此休憩。許多商人在這裡做起了過路人的買賣,許多路過這裡的人發現這裡風景宜人、物産豐富、氣候適宜,便在此定居,於是廿八都逐漸繁盛起來。
仙霞古道是重要的經濟大動脈,也是十分重要的軍事要道,仙霞關易守難攻,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從明清時期的鄭成功,到近代的戴笠,都曾在仙霞關駐守過。廿八都也成為了仙霞關、楓嶺關的屯兵要地。得益於有利的地形,廿八都一直少受戰亂,因此很多古建築都完好地保存了下來,現在仍可以看到當年軍隊駐紮、練兵的地方。而隨著外來客商、雜夫,流落的敗兵、退役官兵等紛紛在此定居,廿八都成為了迄今發現的唯一一個擁有百家姓氏的古鎮,並且在這個小小的鎮上,至今至少有13種方言被廣泛地同時使用。
東南闕里探發展之本
孔子家廟,“普天下唯二焉”,一在山東曲阜,一在浙江衢州。南宋時期,孔子的後裔衍聖公孔端友奉孔子夫婦楷木像隨宋高宗南渡,定居衢州。而衢州作為孔子後裔的第二故鄉,被稱為“東南闕里”。
衢州的孔廟並不大,坐落在衢州城區,這座孔氏後裔世代居住的宅子更像是一處家底略豐的人家的私宅。走進孔府大門,滿園桂花飄香,與北方孔廟不同的是,孔氏南宗家廟採用的是江南園林緊湊、秀麗的風格,更為這座浸染書香的宅子填了幾分文氣。住在這座宅子裏的,是一位被衢州人稱為“老爺子”的老先生,他就是孔祥楷——孔氏南宗的第75代嫡長孫。“老爺子”幾乎半輩子都在為恢復祭孔而奔走,他希望人們多學習儒家的精神和思想,不要忘了中華文化的根。直到今天,年近80的“老爺子”仍在孜孜不倦地傳播儒學,推崇新式祭孔,開設儒學班,用儒家文化為孩子們做開蒙指導。他説:“孔子是萬世師表,教育是儒學傳播的重要渠道,也是社會發展的根本。”
好山好水好靈氣,好學好道好文章。或許是衢州的高山流水賦予了學子們靈氣,也或許是儒家文化的熏陶為人們提供了學習的動力,衢州自古以來就有著尊師重道、好學好禮的傳統,朝朝代代才人輩出,培養出了文辭宗伯徐安貞、鐵面御史趙抃、國學大師毛子水、著名書畫家余紹宋等三衢名人。僅清漾村的毛氏家族歷史上就出過8位尚書、83位進士。此外,朱熹、陸九淵等大師曾在衢設壇講學,白居易、金庸等年少時也曾來到此地求學。
即使是在經商致富的廿八都鎮,全鎮最高大顯眼的建築不是富商的私宅、不是鎮政府,也不是錢莊或百貨行,而是舊時孩子們上學的私塾——文昌閣。文昌閣是供奉文昌帝和魁星的地方,也是學子們讀書的地方。在別的地方,一般只有縣制才有文昌閣,而在廿八都鎮上,人們不僅修起了文昌閣,還將最好的工藝、最好的建材都用在了這裡,它的宏偉與精緻在當地是沒有建築可與之媲美的。在文昌閣的梁、枋、藻井間,有300余幅生動的彩繪,用“懸梁刺股”、“不恥下問”、“衣錦還鄉”等故事來激勵後代勤奮讀書。正是對教育的重視使得廿八都人積極進取、官商並重,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定律,世世代代蓬勃發展。
山水衢州尋自然之本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衢州的詩意山水不僅供養了一代又一代的衢州人,更培養了衢州人包容、好學、重道的品性。”衢州市旅遊委員會主任鄭奇平説。都説“智者樂山,仁者樂水”,而我要説,“山養智者,水育仁者”。三衢大地上的好山好水,吸引了如孔氏後裔的大智大仁之人來此定居,也養育了一代又一代傑出的衢州兒女。
衢州四面環山,仙霞古道山險關奇。在過去,崇山峻嶺是天然屏障,而在今天,這些奇山秀水被完好地保留下來,成為了珍貴的旅遊資源。一路上,我遇見了不少來自上海、杭州,甚至北京的“都市人”,他們被衢州青翠奇異的山峰和清澈見底的流水吸引,將這裡稱為“人間凈土”。
很早便聽過一個美麗的傳説:金純山腳下的江郎鄉住著樸實、善良的江氏三兄弟,他們在田間勞作,遇到了美麗的須女仙子,漸生愛慕之情。可是仙女無法常駐人間。癡情的江氏三兄弟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在金純山上等待須女歸來,最終化身為三爿巨石聳立在金純山上。到衢州,江郎山是必去的,不僅因為這個美麗的傳説,更因為這三座奇峰如天柱般聳立入雲,與周邊低矮的丘陵形成鮮明的對比。江氏三兄弟化身的石峰分別為郎峰、亞峰和靈峰,呈“川”字形排列,三峰中有大弄、小弄可出入。其中郎峰與亞峰之間的“一線天”,筆直狹長,被地質學家勘定為“中國一線天之最”。我學著歷朝歷代來此遊歷的文人騷客的模樣,在一線天中抬頭仰望,撫摸著傾斜度接近90度的郎峰石壁,也突然體悟到了白居易“安得此身生羽翼,與君往來醉煙霞”的意境。
在青山綠水中陶醉,我以為衢州生來就是這美麗的模樣,從未曾改變過。衢州市旅委旅遊推廣中心主任龔曉峰卻告訴我,其實這裡也曾歷經劫難。如今各個村莊前縈繞的清澈溪水曾一度成為了臭不可聞的污水。“石梁鎮的石梁溪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曾經,周邊的工廠、養殖場大量地向石梁溪中排放污水,使這條村民們家門口的小溪變成了遠近聞名的臭水溝,甚至沒有人敢在溪邊走。意識到了生態破壞的嚴重性,當地政府開始對石梁溪和周邊村莊進行整治,搬遷、關停了重污染企業,關閉了大型養殖場。在石梁鎮蔣家村,原來每日發出惡臭的豬欄,如今搖身一變,成為一間展出、售賣油畫、陶器和各種藝術品的畫廊。現在,走在石梁溪邊,蘆葦隨風擺動,如水晶般透明的溪水潺潺流過。龔曉峰説,到了夏天,許多市民都會來這裡游泳,享受清涼的溪水。
三衢大地悟人性之本
我一直認為,追求美,是人的共性,亦是人的天性。而在衢州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游走,你會發現,這份本真的衝動,在衢州人身上表現得更加明顯,更加的淋漓盡致。
從孔廟出來的那個下午,我不自覺地被對面的一大片綠色所吸引,走進了一個鬱鬱蔥蔥的公園——府山公園。後來,從市民們的口中我才知道,這個公園因囊括了整個府山而得名,是衢州城區最大的公園。在市區如此中心的地帶,用寸土寸金的地皮建造一個如此大的公園,這有些出乎我的意料。而市民們則表示,這沒什麼可奇怪的,在衢州,這個森林覆蓋率達到71.5%的城市,到處都是美麗的公園,市民們走出家門,隨便走幾步就能找到健身、休閒之處。
人們在這樣的自然中保留著最本真的心,也因此更能聽從內心的召喚,堅持心中對美的追求。在衢州,有這樣一位奇人,他傾盡一生的精力在全球各處尋找合適的樹根,並將它們運回衢州雕刻成鬼斧神工的根雕藝術作品。他本是一名木匠,意外愛上了根雕藝術後,便一發不可收拾,每日全身心地研究根雕,年逾50也未曾娶妻,終於建成了令世人驚嘆的根雕藝術園——開化根宮佛國。他就是有“醉根”之稱的根雕藝術大師徐谷青。作為國家5A級旅遊區,園中陳列有世界最大的根藝釋迦牟尼佛造像、五百羅漢陣等諸多技藝堪稱神奇的根雕藝術作品,而這些作品大多出自徐谷青之手。我心中暗暗欽佩,這不就是我們現在反覆強調卻又十分匱乏的“匠心”嗎?
如今,我們都在説要找回“匠心”,而在衢州,“匠心”是不用找的,因為它早就與生俱來地烙印在了衢州人的骨髓裏,每一個衢州人都用他們的行動在證明,美,是一生不懈的追求。
在廿八都古鎮采風,沿鎮前的小溪一路前進,我忍不住在一處黃泥房的門前停住了腳步。昏暗的房間內,一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正在窗邊專心致志地編織著一件蓑衣。門外還挂著幾件小件的蓑衣和一些同樣是編織而成的生活用具。老人見我看得出神,走出門來自豪地對我説,“這些都是我自己編的,雖然現在已經不用蓑衣了,但是這個老手藝不能失傳,我堅持下去,喜歡它們的人就會看到。”
而在開化縣下淤村,原先村中的泵房,如今被改造成為了一座十分有情調的鄉村民宿。民宿中的桌椅、書架、花草、布藝,無一不是女主人精心佈置的成果。坐在桌邊品茶,河水從腳下流過,不遠處的水車吱吱嘎嘎地轉著,廳堂中的那棵大樹枝幹,還保留著原來的模樣,一切都那麼靜謐美好,絲毫看不出昔日的破敗。
若説美景、美物是衢州人的“雅趣”,那麼美食則是衢州人的“俗樂”,是衢州人對生活之美的追求。來到衢州,怎能不好好品嘗大名鼎鼎的衢州美食?“三頭一掌”、邵永豐麻餅、余記烤餅,龍遊發糕、德輝酥餅,江山麻糍、銅鑼糕,常山貢面,開化青螄、汽糕……各種街頭美食數不勝數,豐富了衢州人的生活,也留住了遊人的胃。輕咬一口烤餅,鮮鹹的肉汁滑入口中,看水亭門夜色動人,看衢江蜿蜒奔騰,此刻,我似歷代騷客醉心於此,久久不願離開。(顧欣宜)
相關新聞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