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紮根:癡心不改走出“振興模式”

發佈時間: 2017-09-12 16:31:28 |來源:長治縣新聞中心 | 佚名 |責任編輯: 孟君君

 

振興新區位於長治市長治縣東南,東臨壺關,北靠雄山,古稱上黨。而今是山西首個"城鄉統籌試驗區"。

長治縣城鄉統籌振興試驗區(振興新區)成立於2010年7月6日,振興集團黨委相應更名為振興新區黨委。

振興新區黨委書記牛紮根是山西省特級勞模,榮獲2011"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上世紀80年代,牛紮根在西火鎮關家村當支部書記。他帶領村民綠化荒山,改造農田,興辦企業,使關家村成為當時全省農業建設的一面旗幟。上世紀90年代,他擔任西火鎮振興煤礦礦長後,大刀闊斧地進行企業改制,最終將一座年産量只有7萬餘噸,生産方式落後的鎮辦企業,發展成集原煤、洗煤、建材、運輸、商貿、養殖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多元化企業集團。

進入新世紀,牛紮根萌生了一種強烈的自問:在消除了貧富兩極分化的危險後,社會主義新農村將怎樣持續發展;農村與農民的未來如果不作重大轉變,還能不能快速做大做強,實現現代化?他感到從安徽小崗村肇始的農村初期改革能量已經充分釋放,"三農"事業再次呼喚大刀闊斧和改革。他惦念著"路在何方"?

機遇總會選擇有準備的頭腦。2007年3月,長治縣響應中央關於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推進城鄉一體化的號召,對原關家村、郜則掌村實施整體搬遷、新建,劃為振興新區。2009年,牛紮根將關家村、郜則掌村、向陽村三個農村黨支部併入振興集團黨委,成為長治縣第一家村企共建黨組織,組建了集辦公、商業、居住、文化娛樂、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設施于一體的城市化農村。

變身後的村莊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振興村。一座座別墅式的小洋樓整齊劃一地出現在世人眼前,別墅裏"不見磚,不見梁,真皮沙發彈簧床,做飯不燒煤,解手不出房","住房裝修像賓館,三人兩個衛生間,一家兩台大彩電,家中有了電影院"。

"走進振興區,那叫一個新,別墅新居樓堂管所,一座新型城!漫步林蔭道,花開綠草坪,天藍水秀景色美,如在圖畫中。高山流水下,碧瓦映墻紅,天然景致休閒山莊,請到我們村!"振興新區在規劃建設上引入生態新區、城鄉共生等先進理念,充分利用現有地形地勢,依山就勢,進行生態綠化改造,共綠化荒山2000余畝,綠地面積50余畝。

在集約土地的基礎上,將辦公、商業、居住、文娛、遊憩等公共服務設施合併在一起,建造出功能齊全、交通便利、生態優美且有文化內涵的公共空間,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精神和"中心村"示範區的特色,成為一處具有獨特魅力的城鎮化新區。

新區內實現了"三化",即道路硬化、院內綠化、村中亮化;農戶實現了"四供三通",即統一供熱、統一供氣、統一供水、統一供電、通網路寬頻、通數字電視、通程式控制電話;街道村口統一安裝了監控,村內村外都安裝了音箱等設施。

"大病看得起,小病不出村,醫療保障體系健全,目標定得清!免費上公交,共念致富經,新型城鄉一體化,民生為根本。"在牛紮根的帶領下,振興試驗區黨委、管委會始終把民生工作放在首位,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先後制定和出臺了一系列就醫、養老、救助制度,建設完善了老年活動中心、便民超市、衛生院、商業集貿市場、計生室、文化廣場等公共服務設施,使振興試驗區成為設施先進、服務完善的文明和諧新區。

振興投資1600萬元和300萬元興辦了全日制全封閉寄宿制小學和佔地2000多平方米的幼兒園,實現了小學兒童免費就讀,考上大學的發放助學金,學費全包。

青壯年全部就業,有殘疾的全部納入社會保障。60歲以上老人,每人每年除國家的補貼外,還額外發放1200元養老金,並每年兩次免費體檢。

目前,長治縣振興新區已經是集原煤、洗煤、建材、商貿、運輸、農業、文化、旅遊為一體的多元化非公有制企業。在牛紮根的帶領下,實現了"以企帶村、以工促農、村企互動、和諧共贏"的美好局面。

在山西,煤炭企業家在致富之後,回報桑梓建設家鄉的人並不鮮見,但像牛紮根這樣,舍得花出大把銀子,把家鄉建設得面貌一新,而且從發展戰略規劃中,就意在使家鄉百姓過上城市生活的人,並不多見。這不僅要有資金的實力,要有超群的眼光,要有無私奉獻的大愛之心,甚至還要有幹一番大事業的英雄情懷。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