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黃入冀補淀工程河南段10月通水 助力雄安新區
發佈時間: 2017-06-26 14:05:43 |來源: 河南日報 | |責任編輯: 曹洋
引黃入冀補淀工程渠村引黃閘效果圖
6月23日,天朗氣清。沿引黃入冀補淀工程一路向北,一幅跨流域調水的新畫卷徐徐展開。
位於濮陽縣渠村鄉的引黃入冀補淀工程渠首引黃閘處,兩聯6孔、總長182米的閘室、涵洞穿黃河大堤而過,百餘名工人在烈日下揮汗如雨,挖掘機、推土機、運土車往來轟鳴——黃河汛期即將來臨,大堤回填合龍,施工只爭朝夕。
面對滔滔黃河,濮陽市引黃入冀補淀工程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濮陽市水利局副局長李相朝向記者描繪著工程全線通水後的壯觀景象:每年7.4億立方米黃河水從渠首引黃閘出發,沿總幹渠北上482公里,途經濮陽以及河北邯鄲、邢臺、衡水、滄州、保定6市,潤澤沿線465萬畝乾涸的土地,最終投入白洋淀的“懷抱”。“這一切,今年10月就將變為現實。”李相朝説。
2015年12月,引黃入冀補淀工程河南段開工,緩解河北用水之困,是引黃入冀補淀工程的建設初衷;今年4月,橫空出世的國家雄安新區戰略,則為這項工程賦予更為宏大的歷史使命。在雄安新區“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構想中,“華北明珠”白洋淀無疑是承載希望的“水核心”。
省委書記謝伏瞻日前在濮陽調研時指出:“省委、省政府將繼續大力支援工程建設,確保清水送到白洋淀。”
引黃必引沙,如何保障並提升水質?渠首引黃閘下游新建的永久性沉沙池作出了解答。
從沉沙池入口遠遠望去,長2500米、寬900米的兩條巨型條渠,仿佛是大地敞開的寬闊胸膛。“全線通水後,每年將有200多萬立方米泥沙被留在這裡,向北的水會越流越清。”河北省引黃工程管理局河南建設部主任張文虎説。
總長482公里,總投資42.4億元;其中河南段84公里,投資22.7億元——兩組不成比例的數字,恰恰是引黃入冀補淀工程河南段“質”與“量”的詮釋。
號稱“天下第一難”的徵地拆遷工作,歷來是大型水利工程建設繞不開的麻煩事兒。而在河南段推進過程中,上百座村莊、多達4.1萬餘名群眾面臨徵地拆遷,卻鮮有不和諧聲音傳出。
“濮陽的黨員幹部始終以公心、熱心去推動徵地拆遷,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寬鬆和諧的施工環境。”張文虎由衷表示。
穿金堤河倒虹吸工程是河南段第一個開工的項目,徵地拆遷涉及濮陽縣子岸鎮岳辛莊村300余畝土地、200余戶群眾。子岸鎮的工作組直接在村裏安了營,白天量地,晚上匯總報表,更要把工程帶來的“利民賬”算到群眾心裏。僅用半個月時間,徵地拆遷任務順利完成。
“河南段地質條件複雜,工期緊張,必須以更高標準來對待。”中國水利水電十一局是穿金堤河倒虹吸工程施工方,項目經理王宏偉告訴記者,該工程上下游的渠道由第三濮清南幹渠擴建而成,施工前,要把金堤河和第三濮清南幹渠全部進行導流,“我們設計了十幾種方案,最終用挖導流明渠、埋導流暗管的方式,建起了一座‘水上立交’。”
曾經在南水北調工地征戰十年,王宏偉認為,引黃入冀補淀稱得上一個“小南水北調”,尤其是一脈相承的奮鬥犧牲精神。上個月,他和千余名工友在這裡,靠人工一平方米一平方米地對渠道澆築、襯砌。“為保證工期進度,我們分成修路、保通、現場生産等小分隊,展開勞動競賽,有的人兩天只睡了三四個小時。”王宏偉十分感慨。
從天空俯瞰廣袤的華北大地,引黃入冀補淀與南水北調兩大水利工程遙相呼應,形成“雙龍”格局。千里長渠始濮陽,一泓清流去雄安。引黃入冀補淀工程猶如一條“生態動脈”,將奔流千載,生生不息。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