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打造國土空間立體開發示範區

發佈時間: 2017-06-26 11:22:33 |來源: 新華社 | 作者:王立彬 |責任編輯: 曹洋

 

雄縣、容城、安新,近千年未發生6級以上地震;地下百米以內結構均勻,工程條件好,適宜地下空間開發;這是我國中東部地熱資源最豐富區域,地下熱水資源年可開採量折合標準煤220萬噸。在這裡,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將從萬米深處地質調查開始,打造國土空間立體開發示範區。

日前,安新縣大王鎮3個工程地質標準孔同時開工。支撐服務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地質調查工作全面拉開序幕。

奮鬥目標:打造世界一流的“透明城市”

按照“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總要求,根據雄安新區總體規劃與建設需求,在前期初步調查基礎上,中國地質調查局確定了構建世界一流水準的“透明雄安”目標。

針對不同地下空間、資源利用目標層位,中國地質調查局將調查地下0至10000米範圍內土壤層、工程建設層、主要含水層、地熱儲層、深部探測層的地質結構和地質參數,建立不同空間尺度四維地質模型,打造“透明雄安”基礎平臺。

地下0至200米:主要開展水土品質、地下空間、工程地質、第四紀地質、生態水文地質、淺層地溫能調查評價,服務土地利用規劃和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地下200至600米:開展水文地質調查。查明應急供水水源地和優質礦泉水分佈,為城市直飲水和應急供水提供支撐。地下600至6000米:開展地熱地質調查。600至3000米主要開展第三係地熱調查評價;300至6000米開展霧迷山、高於莊灰岩熱儲調查,基本查明雄安新區地熱儲層構造、結構、規模和成因。地下6000至10000米:調查深部構造特徵和大地熱流,了解深部地熱熱源和輸熱通道。

中國地質調查局水環部負責人郝愛兵表示,雄安新區將成為我國“空間、資源、環境、災害”多要素城市地質調查試點的第一個示範區。針對國土空間規劃、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生態地質環境保護、地質災害防治、城市文化建設等方面需求,將統籌建立深部探測國家實驗室、城市地質調查國際交流與展示中心、支援服務雄安新區的地質專業中心和科普基地。

地下地上:打造“兩個雄安”

千年大計,安全第一。地質調查顯示,雄安區域地質構造穩定,地面沉降和地裂縫較輕,沒有制約城市規劃建設的重大地質安全問題。

雄安新區及鄰近地區地質構造穩定,地下深部分佈有三條隱伏基岩斷裂活動微弱,基本不會對工程建設造成影響。區內近千年未發生過6級以上地震。1970年有現代地震監測記錄以來,未發生過3級以上地震。

説起京津冀腹地,人們就關心地面沉降。調查表明,區內工程地質條件總體較好。絕大部分地區累計沉降量小于500毫米,是華北平原地面沉降發育程度較輕地區。

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多次提出,參照國際經驗,在土地資源約束條件下,我國城市要向地下要空間。“地下雄安”前途無量:區內地下100米深度內以粘性土為主,僅在地下26至40米深度分佈連續含水層。總體上土體結構較均勻、顆粒較細,砂層分佈較少,工程施工條件好,十分適宜地下空間開發利用。

為保護地下26至40米深度的連續含水層,中國地質調查局建議地下空間分淺層(埋深0至26米)和中深層(埋深40米以下)兩個層位規劃開發。淺層地下空間上部可作為倉儲購物、生活娛樂、停車場和民防工程等建設空間,下部可作為綜合管道、地下交通等建設空間;中深層地下空間上部可作為地下交通、物流通道等建設空間,下部可作為儲水管廊、特種工程等戰略基礎設施建設空間。

這一方水土,得天獨厚。在已完成土地品質地球化學調查的216.7萬畝土地中,96.7%土地無重金屬污染,13.3%土地為綠色優質耕地。作為重要飲用和工農業水源,區內地下水品質優良,98%的深層地下水和72%的淺層地下水可直接作為或處理後作為飲用水源,部分地段賦存優質礦泉水,地下水污染輕微。

綠色低碳:打造“地熱雄安”

説起藍天工程,好消息是雄安新區是我國中東部地熱資源最豐富、開發利用條件最好的區域,充分利用地熱資源,對綠色低碳城市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初步調查顯示,雄安新區分佈有三個大中型地熱田,地下熱水資源分佈廣、埋藏淺、溫度高、儲量大、水質優、易回灌。初步評估,在採灌均衡條件下,地下熱水資源年可開採量折合標準煤220萬噸,可滿足約4000萬平方米建築物供暖需求。

目前區內分佈牛駝鎮、高陽和容城三個大中型地熱田,資源開發利用量僅佔可採資源總量的6%,潛力巨大。全區普遍適於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年可開採量折合標準煤400萬噸,可滿足約1億平方米建築物供暖、製冷需要。

郝愛兵説,充分開發利用地熱資源,對藍綠交織、清新明亮綠色生態城市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