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遺産地經驗交流討論:科學規劃、依法管理 不斷提升遺産地可持續發展水準
發佈時間: 2017-06-10 17:32:49 | 來源: 中國網 | | 責任編輯: 君君
黃山代表發言 李康攝
非常感謝大會給予黃山的機會,讓我們能夠在這裡和大家共同交流。根據大會統一安排,黃山將主要分享規劃及保護管理方面的做法,首先我向大家介紹下黃山的基本情況:
景區基本概況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南北長約40公里,東西寬約30公里,總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劃入黃山風景名勝區的精華部分面積160.6平方公里,根據《黃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規劃區劃分為溫泉、玉屏、北海、雲谷、松谷、釣橋等9個管理區。黃山不僅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還是世界地質公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和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
黃山古稱“黟山”(黛青色大山),相傳軒轅黃帝在此“修煉而仙”,唐玄宗李隆基篤信道教,遂于西元747 年改黟山為“黃山”,意即黃帝之山。黃山自然風光美麗神奇,有千米以上高峰88座,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冬雪“五絕”聞名於世,日出、晚霞、佛光、霧淞等景觀獨具魅力,1019處自然與人文景觀異彩紛呈,為黃山贏得了“震旦國中第一奇山”的美譽。
黃山文化底蘊豐富厚重,以文學藝術、黃山畫派、建築遺存、摩崖石刻、古蹬道“五勝”享譽中外。黃山生態環境品質絕佳,森林覆蓋率達到98.29%,空氣負氧離子濃度長年穩定在每立方釐米2萬個左右,被譽為“天然氧吧”。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曾兩次登臨黃山,讚嘆道:“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
作為全球綠色名山,黃山創建了全國首批低碳旅遊示範區、生態旅遊示範區;入選全球首批自然保護地“綠色名錄”,並開展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申報工作,黃山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項目(黃山GEF項目)獲全球環境基金審批實施。
作為世界風景名山,黃山1985年作為惟一山嶽入選“中國十大風景名勝”,黃山還是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和中國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旅遊風景名勝區。
作為改革開放名山,黃山先後加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等國際組織;與美國優勝美地、加拿大班芙、瑞士少女峰等名錄遺産地締結友好並密切合作;與可持續旅行國際等組織攜手創立可持續目的地領導者聯盟;牽頭髮起設立中國山嶽旅遊聯盟;與各專業院校合作建設“黃山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作為科學管理名山,黃山合作起草《旅遊景區服務管理規範》、《研學旅行基地建設與服務規範》、《風景名勝區管理技術規範》等地方標準、國家標準;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景觀保護與管理國際榮譽獎”、世界旅遊業理事會“目的地管理獎”、亞太旅遊協會“旅遊業社會責任獎”以及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等諸多國家級獎項。
作為可持續發展名山,黃山攜手創建了首個世界優秀目的地(景區),兩次入選首批“全球百佳”可持續目的地;參與制訂(修訂)《全球可持續旅遊目的地準則》(1.0版)、《全球酒店業與經營商可持續發展指南》(2.0版)。黃山“生物與地質多樣性保育、文化與文明多樣性交流、公眾教育與遊覽體驗度提升、公平受益與社區幸福度增強”的可持續發展模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等宣傳推廣。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黃山的評價為:黃山,在中國歷史上文學藝術的鼎盛時期(16世紀中葉的“山水”風格)曾受到廣泛的讚譽,以“震旦國中第一奇山”而聞名。今天,黃山以其壯麗的景色——生長在花崗岩石上的奇松和浮現在雲海中的怪石而著稱,對於從四面八方來到這個風景勝地的遊客、詩人、畫家和攝影家而言,黃山具有永恒的魅力。
資源保護情況
根據黃山資源現狀和特點,資源保護管理工作的重點主要放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森林資源的保護。2004年起,每年在門票收入中提取10%作為遺産保護專項資金,用於實施遺産保護類項目,重點是抓了“三個一”(一把火、一條蟲、一隻斧)。對於“一把火”:實行全山室外禁煙、定點吸煙、禁燃禁放,建立“三全”(全山聯動、全年警戒、全員參與)防火機制,組建了專業防火隊伍,全面劃定週邊防火保護帶。在核心景區建成25公里的高山防火水網及3處林火自動監測點。截至2016年底,已實現連續37年無森林火災。對於“一條蟲”:實施“三道防線”工程,在黃山景區周圍建成了一條寬4公里、長100公里的非松林生物隔離帶,組建了病蟲害監測網路,每年春秋兩次開展病蟲害專項普查,對進山竹木製品實行嚴格的檢疫檢查制度,積極與省內外科研院校進行合作攻關共同研究防治方法。對於“一隻斧”:成立森林公安分局和森林派出所,在景區週邊毗鄰地區建設了6個資源保護管理站,聘請周邊鄉村有威望的群眾擔任護林員,常年開展巡邏,平時宣傳教育,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二是古樹名木的保護。切實加大對古樹名木保護的力度,成立“黃山風景區古樹名木保護專家組”,建立景區森林健康首席專家制,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教授定期對景區古樹名木的生長環境、分佈規律、土壤特徵等進行抽查、調研,掌握其生長規律。建立古樹名木技術保護檔案,實行“一樹一策”、分級管理、掛牌保護。其中對“國寶”迎客松以及名松黑虎松實行了24小時專人護理。三是生物多樣性保護。1987年在全國同類景區中首創了景點封閉輪休制度,先後對始信峰、蓮花峰、丹霞峰、天都峰等著名景點實施3-5年的封閉輪休期,保護其植被資源和生態環境,引領了國內風景區實行景點有序輪休、開放的潮流,保護了珍貴生態資源安全。同時,與全球環境基金合作實施了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項目(GEF),在景區內全面推行環境品質管理體系,獲評全國生態旅遊示範區等稱號。四是文化遺産的保護。始終堅持文化遺産與自然遺産保護並舉,人文勝跡和景觀資源管理並重的方針,嚴格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共投入近億元元,對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的文化遺産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了修復、修整、修訂。五是生態環境的保護。重點加強了環境衛生、旅遊公廁改造、環境整治、生態恢復等項工作,組建了近200人的環衛專業隊伍,採取分段包乾辦法,對景區遊道以及遊客集散地實行全天候保潔,由景區主編的首個國家標準《山嶽型景區清潔服務規範》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實施,黃山的衛生保潔始終走在了國內同類景區的前列,成為黃山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近年來,先後實施了黃山南大門、北大門、西海、玉屏樓等地段的環境綜合整治,實行凈物上山、垃圾下山,污水統管、達標排放等措施,並對全山所有水衝式旅遊公廁按三星級以上標準進行了全面系統改造,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影響。三、規劃發展情況
多年來,黃山風景區嚴格執行“科學規劃、統一管理、嚴格保護、永續利用”方針,秉承“保護當頭、發展為上、創新引領、和諧立山”理念,致力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有機統一,正確處理保護管理與開發利用的關係,確保了黃山遺産資源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走出了一條依法治山、科學管理、可持續發展的路子。
1、重視規劃編制,健全規劃體系。早在1979年,鄧小平同志視察黃山時就明確指出,開發黃山旅遊“省裏要有個規劃”。從那時起,黃山就高度重視規劃管理工作,1982年委託清華大學編制第一輪總體規劃,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實施。該規劃是當時歷史條件和認識水準下的一個優秀的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也是國內風景名勝區較早編制的總體規劃,對黃山風景區其後近20年,尤其是列入世界遺産名錄以前的保護和管理起到了不可替代和不可低估的作用。
為加強黃山風景區管理的科學性和連續性,進一步統籌黃山資源保護、旅遊發展和周邊社區之間關係,黃山風景區于2002年再次委託清華大學開展第二輪總規修編。修編工作由兩院院士吳良鏞領銜,聯合中國科學院等部門專家進行協作攻關,累計近百餘人次參加,先後10易其稿。修編工作歷時5年,新總規于2007年3月經國務院審批頒布實施。
新一輪總體規劃修編成果受到全國人大環資委主任、時任建設部部長汪光燾及多名建設部顧問專家的高度評價。新一輪總體規劃確定了黃山風景區“南北觀光遊、東西生態遊、雙谷文化遊、周邊鄉村遊”的遊覽格局,其亮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體現在規劃的四個科學基調上。1、堅持保護與發展並重;2、把握國際先進和國內一流的水準;3、突出發揮在安徽省、華東地區及全國的戰略地位;4、注重與安徽省“兩山一湖”及全國、全省相關規劃的協調。
其次,體現在規劃注重的四個先進保護理念上。1、從視覺景觀的保護更多地轉向生物多樣性的保護;2、從點狀保護更多地轉向網路式保護;3、從景區內保護更多地轉向區域統籌、聯動保護;4、從絕對保護更多地轉向平衡保護。
第三,體現在規劃編制的五條先進原則上:1、保護與利用統籌的原則;2、統籌社區發展的原則;3、公眾教育與遊客體驗的原則;4、可操作性的原則;5、體現地方特色的原則。
第四,體現在規劃提出的四條發展途徑上。1、在擴大遊覽區範圍、增加容量的情況下求發展;2、在減少局部時間、局部空間超負荷下求發展;3、在保護好核心區下求發展;4、在強化管理、確保永續利用上求發展。
依據總體規劃,黃山風景區不斷完善健全規劃體系,近年編制完成《玉屏景區詳細規劃》等多項規劃成果,目前已經形成涵蓋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節點規劃以及專項規劃四個層面的完整規劃體系。
2、健全實施機制,推進規劃實施。在第二輪總規頒布實施後,黃山風景區及時組織開展了《黃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實施策略與機制》研究工作,借鑒美國國家公園規劃實施和國內城市規劃實施的策略與機制,對風景名勝區的規劃實施工作進行研究,對照總體規劃,進一步梳理為6大類60項的實施計劃,並分解到相關責任單位和部門,要求結合年度工作計劃,細化目標任務,提出進度要求,逐項抓好落實。
3、嚴格項目審批,強化規劃監管。依據《黃山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制定了科學的審批程式,景區內建設項目須由管委會、市政府、省住建廳層層審批,確保景區內建設項目符合規劃要求;緩衝區內的建設項目須經過黃山市、黃山管委會、黃山區以及周邊鄉鎮四方聯合審查,以確保景區內外建設風格統一、相互協調、相得益彰。同時加強規劃與建管、招標等部門的聯動及全山各保護行業管理的聯動,對工程實行從規劃選址到竣工驗收全程的聯動管理,確保了審批項目實施的有效監管。
4、強化規劃引導,統籌五大關係。一是統籌整治與開發的關係,黃山風景區依據規劃一方面推進傳統景區的環境整治,優化景區環境,另一方面推進新景區的利用拓展,擴大遊覽空間,近年啟動實施了南、北大門環境整治、天海區域環境整治、入勝亭地段環境整治,同時推進釣橋景區與東海景區利用拓展。二是統籌設施與生態的關係,按照規劃要求,儘量減少山上建築物的數量,對建築物進行拆遷或縮減改造,實施辦公設施、生活設施外遷,推進“山上做減法,山下做加法”,同時注重景觀、景點和旅遊設施的品質,持續推進裸露管線、標識標牌整治工作,確保人工設施和周圍自然相協調。三是統籌遊客與環境的關係。為進一步統籌處理好遊客量增多帶來的環境衛生壓力,我們啟動了《黃山風景名勝區環衛專項規劃》與《黃山風景區污水處理專業規劃》的編制,重點圍繞著垃圾下山、環衛管理,環衛設施設置以及污水統管、污水設施設置等進行了系統化的研究與規劃,提出了目標、對策、計劃。四是統籌景區與周邊的關係。圍繞總規提出的統籌社區發展的戰略,黃山風景區不斷加強與周邊區縣(黃山區) 的互動,形成了黃山風景區與黃山區涵蓋規劃管理等18項內容的協作機制,建立了規劃工作定期溝通協調製度,全面參與景區周邊規劃建設項目的審查。會同黃山區規劃部門共同編制了《環黃山區域協調發展規劃》,進一步統籌好周邊社區發展與黃山資源保護的關係。五是統籌傳承與創新的關係。多年來,黃山圍繞遺産保護與利用積極探索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保護髮展新路子,實現了由一般保護向系統管理的轉變,在保護、管理、發展等各方面,探索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經驗和做法。去年我們委託清華大學編制了《黃山世界遺産保護管理規劃》,進一步認真總結、鞏固、傳承這些好經驗、好做法,並結合當今遺産保護髮展,提出新舉措、新辦法,努力做到“在鞏固中提升,在傳承中創新”。
以上是黃山在規劃整體方面的一些經驗介紹,這裡我想再介紹一下《黃山世界遺産保護管理規劃》編制情況。
幾年前,住建部就遺産地編制規劃等事宜向各遺産地進行了問卷調查,當時我們和清華大學就黃山是否需要編制遺産保護規劃做了探討,討論遺産規劃和總規之間的關係,討論遺産規劃研究的方向應當包含哪些內容。2015年,住建部發佈了《世界自然遺産、自然與文化雙遺産申報和保護管理辦法(試行)》,在第21條中提出:世界遺産地管理機構應當組織編制世界遺産保護管理規劃;第24條提出:世界遺産保護管理規劃由世界遺産地管理機構負責組織實施。
2016年,黃山管委會將“編制黃山世界遺産保護規劃”列入了重點工作並委託清華大學編制。
2012年開始,我們已經為遺産規劃編制工作做了很多前期工作:比如開展了黃山遺産資源調研,摸清家底,補充完善1990年申遺文本中未詳細列出的部分;開展了開展了古蹬道文化旅遊路線挖掘與利用可行性研究等文化遺産研究,這些工作的開展,為後續遺産保護管理規劃順利編制打下了良好基礎。
那麼除了要按照住建部的《辦法》當中提到對規劃編制需要包含的內容之外,黃山世界遺産保護管理規劃主要對以下4個方面進行重點研究:①文化與自然遺産的突出普遍價值陳述。②總結景區遺産保護管理經驗,並在現有基礎上,提出遺産保護管理工作進一步目標、戰略和方向,從而提升景區遺産保護管理水準,並著重挖掘黃山文化遺産特徵,豐富黃山文化遺産傳承和發揚的途徑。③整合完善現有監測工作,加強遺産監測保護管理水準。④協調景區各保護地類型之間的關係,保護管理措施避免重復或矛盾。
2016年,編制組開展了一系列專業、細緻的工作:針對決策者及相關職能部門、一線管理人員進行訪談工作,比如這其中有當年參與申遺工作的人員,有黃山守松人、有黃山普通的環衛工人;對管理者和遊客分別設計併發放了調查問卷;對緩衝區五鎮一場進行實地調研並開展訪談與低山景區問卷調查;對國內知名遺産保護專家進行專業諮詢。為更好的推進規劃編制工作,先後召開包含緩衝區在內的內部討論會、內部初審會。
規劃共計十二個章節,總結了黃山遺産保護管理經驗和做法;評估了黃山世界遺産突出普遍價值;分析了當前黃山遺産保護管理工作當中面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突出了文化遺産的傳承與發展利用;設立了一系列各項遺産保護工作分期實施的重點項目。
2016年12月,安徽省住建廳組織了來自中央民族大學、北京大學、安徽建築大學及黃山管委會的專家對《黃山世界遺産保護管理規劃》進行評審並獲得通過。
夢幻黃山不僅是安徽的黃山、中國的靚麗名片,更是世界的黃山、人類的共同財富。我們有責任、有義務遵守相關公約和管理規定,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圍繞打造“名錄遺産地典範、旅遊目的地標桿”目標,進一步將黃山保護好、管理好、宣傳好、發展好,使之永續利用、永遠傳承、更可持續發展,致力實現金山銀山與綠水青山的有機統一。也希望上級部門一如既往給予黃山更多關心、支援和幫助;希望各位專家能多多關注黃山,參與黃山遺産保護管理,多提寶貴意見;希望未來能與各位兄弟景區繼續加強交流合作,共同提升遺産保護管理水準,願我們一起為建設美麗中國、促進世界遺産事業蓬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