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

發佈時間: 2017-01-16 15:37:10 |來源: 長治線上 | |責任編輯: 君君

 

古時候,因為河床淤堵、大山阻路,漳水橫流到處氾濫,沿岸百姓離鄉背井,跑到山上,沒吃、沒穿、住沒住,加上蟲蛇出沒猛獸傷人,人們都活不下去了。

舜聞知後,派鯀來到平順境內治理漳河。鯀到了後,只是粗粗地轉了轉,就盲目地率眾在奧治村西挖渠開溝,想把漳水向山南引,這裡大都是石山,全靠民工鏨子鑿,工程之艱巨可想而知,費時數年,好不容易把溝鑿成,誰知山南邊地勢比北邊高,漳河還是無法疏通。老百姓都失望了,鯀呆呆地坐在大山上,長嘆不已。

舜十分震怒,把鯀召回殺頭問罪,又派鯀的兒子禹繼承父業來治理漳河。

禹來到奧治村後,先走訪了村裏的父老,詳細詢問了歷年來河水氾濫的情況,又親自爬遍了方圓上百里的山,走遍周圍的溝川,最後制定出"去其壅塞,因勢利導"的治水方案,決定改變鯀的疏水方向,引漳河水向東流。辦法有了,禹便帶領大家鑿石排壅疏通河道。

冬天來了,到處是冰天雪地。大禹就在奧治村後的高坡上選了一個山凹住了下來,做歇息和避風禦寒的地方。

大禹治理漳河的行動,感動了玉皇大帝,玉帝派了一條神龍來幫禹治水。

經過幾個寒暑的苦幹,漳河裏的壅塞消除了,漳水順流東下,水災平息了。神龍告辭了禹和百姓們,騰空而起返回天庭復命,禹則又去別的地方治水去了。

人們為了讓子孫後代永記治水的艱難,從此就把奧治村西鯀帶人錯開的溝渠叫成"錯鑿溝",把禹住過的山凹叫"禹旮旯",在神龍騰飛的地方也留下了"龍門奮蜇"的美麗傳説。

禹告別了漳河兩岸的百姓,向西南方向走去,他途經三池南裏(即現在的北社鄉河東、南社、西社),看到這裡的百姓沒有水吃,就住了下來為他們找水吃,他爬山越溝勘探山勢,最後,指點了一個有地下水的山溝,讓大家動手打井,老百姓在禹的指引下沒明沒黑的打井,終於"穿井得泉"。人們給這口活水井起名"大禹泉",又在大禹泉附近蓋起了"禹王廟",三里五村的人們經常來禹王廟燒香上供以示紀念。

(此神話流傳于平順縣一帶)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