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泰山廟與原家莊廟會

發佈時間: 2017-01-16 15:06:22 |來源: 長治縣新聞網 | 作者:崔保鎖 |責任編輯: 君君

 

東1.jpg

東泰山廟正殿

原家莊在長治城南八華里處長陵公路西側。村裏有兩座古廟,一座叫東泰山廟,在村東頭;一座叫西泰山廟,在村西頭。在亙古至今的歷史長河中,幾經王朝更疊與時代變遷,西泰山廟逐漸毀壞坍塌,現在僅存殘破不堪的大殿和搖搖欲墜的鐘樓。而東泰山廟卻在曆盡風雨滄桑之後,居然完整地保存下來,這實在值得慶倖!

東泰山廟規模龐大,氣勢恢弘,用料考究,建築品質上乘,在當地是絕無僅有的。正因為如此,所以建國初期便被列入地區重點保護文物,1960年又成為山西省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泰山廟的兩個傳説

東2.jpg

東泰山廟正殿行宮

關於東泰山廟的民間傳説,有兩個不同的版本。

其一、在遙遠的古代,南方某得道高人騎一匹白馬雲遊四海。在向潞安府行進途中,見原家莊上空祥雲繚繞瑞氣升騰,驚得掉下馬來。為了鬧清原委,他獨自一人在村子內外轉悠了三圈,然後切指一算,恍然大悟。原來上天眷顧,使原家莊佔據一塊上好的風水寶地。村東村西的兩條官道像兩根筆直的轎杠,村子方方正正恰像一台轎子,全村1000多口男女老幼都坐在轎子裏。他由此斷定,今後原家莊不僅要出帝王將相,還要出三石六斗芝麻官。如此下去,這萬里錦繡江山豈不就成了原家莊老百姓的一統天下!不僅當今皇帝要倒楣,我們南方人也將無官可做。他將此情況寫一道奏章奏明聖上,數日後聖上降旨:在原家莊立即修建兩座泰山廟,用高大沉重的泰山將該村的風水地脈徹底破壞。於是不僅原家莊這臺“轎子”再也抬不起來,兩根轎杠也變成了兩條扁擔。從此以後,原家莊再也無人當官,卻出了許多賣菜的、挑腳的、當貨郎的。他們為了養家糊口,終日掮一條扁擔早出晚歸疲於奔命。

其二、據説唐天祐年間,原家莊有一當代名士,叫原佚名。他學富五車滿腹經綸,有經邦濟世之才,唐明皇李隆基在長治任潞州別駕期間,曾聘其為幕僚。他協助李隆基理政,業績卓著,聲名顯赫。李隆基三年任職期滿後,將其帶回京城,並娶他的女兒為妾。李隆基即位後,原佚名雖未在朝中任職,卻經常出謀劃策,暗中輔政,協助其懲治腐敗,選賢任能,輕徭薄賦,獎勵農耕,使唐王朝逐步走上富國強兵之路,造就了前所未有的“開元盛世”。原佚名逝世後,李隆基遵照遺願,使其葉落歸根,殯葬于故土,並修建了兩座泰山廟,為其鑄造了等身銅像,以紀念他的這位恩重如山的“老泰山”。

廟宇的傳承與保護

東泰山廟坐東朝西,由前後毗連的三進院落組成。

山門面闊三間,進深四椽,木石架構,方方正正的砂岩立柱上刻有精美的圖案。頂上琉璃構件砌脊,青灰色筒瓦覆面。門額上“東泰山廟”四個大字赫然在目,兩側懸一副筆力遒勁的行書楹聯:“神功浩蕩,靈光瑞氣恩施社稷;聖駕仁慈,紫靄祥雲澤被人間。”朱紅色的正門與兩個側門扇上,釘著一排排渾圓碩大的銅釘,金赤交輝,鮮亮耀眼。門前有兩個精雕細琢的石龍鼓,原來上臥石獅一對,後來為竊賊所盜,至今下落不明。大門左右的八字形裝飾墻上分別鑲嵌一副“二龍戲珠”的琉璃浮雕。

 

棟3.jpg

東泰山廟長廊

走進山門,也就走進了該廟的前院。

以山門為對稱點的南北兩端,分別建有鐘樓與鼓樓,皆為二層結構。原來用於報時的晨鐘暮鼓已不復存在,現在放置的古鐘與巨鼓皆為仿製品。

與鐘鼓二樓相鄰的是南北廂房。北廂房是土地殿,兩尊“當方土地”慈眉善目泰然端坐,儼然是該廟的管理與守護者。南廂房是閻羅殿,泥塑的十殿閻羅栩栩如生神態各異:有的撫胸,有的攥拳,有的齜牙怒目,有的安詳自若,有的擲箭行令,有的操笏奏本……一個個出神入化的藝術造型令觀者駐足凝眸,讚嘆不已。

與山門相對的是巍峨的魁星樓。八根立柱撐起三面廊廈,五重鬥拱托起造型別致的飛檐挑角,在各個不同方位的挑角未端,佇立著走投無路的四尊“絕神”——其實是我國古代遭逢厄運後英年早逝的四員武將:龐涓、韓信、周瑜與羅成。魁星樓上塑有蒼帝、魁星和孔子的神像。魁星神君赤膊跣足騰身奮筆,似乎在發起一場文壇盛事。魁星樓右側是文昌閣,左側是準提閣,皆玲瓏精巧,賞心悅目。魁星樓正下方有一三覆三券的狹長門洞通向中院。

中院是東泰山廟建築群的主體。南北兩側各有廂房九間,十根朱紅色立柱整齊地排成一溜,撐起筆直的前廊。

正面是碧霞聖母殿,單檐歇山頂,深廣各三間。一米高的琉璃脊上飾16條造型各異的飛龍。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被我們的祖先演繹到了極致。你看它們一個個騰雲駕霧,變幻莫測,何等威武壯觀!正脊兩端有翹起的大吻脊獸,與中央高聳的獅駝寶瓶相呼應。殿內有碧霞元君的塑像,兩側是她的兩個妹妹:紫霞元君和佩霞元君。皆手執龜齡箭,面目慈善,頭略向前傾,目光炯炯有神,似乎在關注世間的蕓蕓眾生,一副悲天憫人的樣子。六個侍奉在側的玉女皆風姿綽約,嫵媚動人。

正殿前,四根兩人難以合抱的巨柱撐起寬闊的前廊。柱腳是巨大的八面體石礅,石礅頂層為蓮花造型,16個蓮瓣上雕刻著象徵吉祥的圖案——如意和蝙蝠(“蝠”是“福”的諧音)。下面八個光潔的側面上分別雕刻著龍、鳳、麒麟和各種花鳥,皆栩栩如生,維妙維肖,雖然經歷了千百年的漫長歲月,如今一刀一鑿仍清晰可辨。

正殿前面是香亭。16根5米高的木柱立在圓圓的石鼓上,立木與橫木卯榫相接,再由重重疊疊的鬥拱托起巨大的頂蓋。既不用鐵釘,也不用鋼材,卻不僅堅固耐久,而且美觀大方。我國傳統的建築工藝真可謂巧奪天工,高超絕倫!

正殿兩側是左右配殿,殿內有太上老君、玄武帝、魯班和藥王、文財神、武財神的塑像。與配殿相鄰的,是遙遙對峙的兩個偏殿,殿內有長生大帝、廣生大帝、平安救苦大帝和眼光奶奶、送子娘娘、疙瘩神的塑像。

香亭對面是戲樓,與前院的魁星樓背對背聯為一體。正面墻上繪有色彩鮮艷的《富貴圖》,兩側是古人題咏。據説建廟伊始,每年都要在這裡為碧霞元君演唱傳統劇目,節目精彩,觀者如雲。因為臺面逼仄,該戲樓現在已失去使用價值,僅供人們考察和觀賞。

後院的建築格局與中院類似。走進後院,似乎進入吳承恩虛擬的另一重天地。正殿是靈霄寶殿,玉皇大帝身穿龍袍正襟危坐,一副帝王派頭。左右配殿有天宮的文臣武將。文戴冠冕,武執戈矛;文臣儒雅,武將兇悍。南偏殿內,七仙女採摘蟠桃剛剛歸來;北偏殿內,嫦娥正手捧玉兔俯視塵寰。看了一個個生動有趣的畫面,你不得不佩服作者對藝術追求的苦心孤詣和對祖國傳統文化的豐厚積累。

院子中央有一雙眼池,漢白玉裝飾的玉帶橋跨過池面。在南北廂房前的空地上,有精心栽培的各種名貴花木。春季裏百花盛開,清風拂面,燕子穿梭于檐前柳下,鯉魚嬉戲于碧水紅蓮,使人不禁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建築風格和藝術特色

棟4.jpg

東泰山廟戲臺

東泰山廟原稱東嶽泰山聖母廟,是祀奉東嶽大帝的女兒碧霞元君的神廟。傳説東嶽大帝法力無邊,統轄九千六百位各路神祇,掌管人間生死。其女兒在宋神宗時被封為 “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主司送子與接生,保祐婦女兒童幸福安康。

該廟始建於唐代,歷代曾多次修葺擴建。據記載,清嘉慶二十年,原潘等人捐資重修,光緒十二年三月十三日落成,同年十月塑像;順治末年,村民原時安增修三教堂;道光二十四年,貢生原士傑、生員原堉榮創建文昌閣,並刻石立碑。碑記曰:

“事必待人而興,功必待時而成,此固理之所必然,而亦事之所相因也。潞郡城南原家莊東社舊有三教堂一所,考諸舊志,創始自順治末年,為先輩原時安建立。後村人積社錢屢經修葺,今復年深日久,風雨剝落,半就傾圮矣!其後人宗聖,久謀修理,惜有志焉,而未之逮也。今本社有貢生原士傑、生員原堉榮倡議,重修補大殿三間,廊房六間。壞者,齊傾者,固規模仍舊輪奐如新。又增修西北敞棚、東北照墻,較前更壯觀瞻。

又文昌帝君、準提菩薩神像二尊,與本社公議,移建一閣于廟後巽方大道中間。又增買原興道西閣座底地基五厘三毫,原邦則道東閣座底地基八厘。年前六月興工,九月告竣,巍然煥然,廟貌森立。此係貢生原公獨立支援,竭誠盡慎後,余至其地,聞村人語曰:貢生原公誠義士也,斯廟宇之復興,非夫人不及此。余詢厥由來,詳悉其顛末,始嘆斯廟閣之更新有時,而貢生原公之樂善不倦也。爰志其大概以勒諸石雲。”

由於歷朝歷代一再增修擴建,東泰山廟的規模不斷擴大,逐漸由一座單一的祭祀碧霞元君的寺廟變為一座集儒教佛教道教于一體的三教合一的全神廟。該廟共有各類建築九十余間,佔地面積3368平方米。

東泰山廟雖然僥倖地保存下來,但自道光以來又經歷了160多年的漫長歲月,大自然的摧殘和人為的破壞使其一天比一天凋敝破敗,不是墻傾屋漏,便是脊毀瓦破,猶如一位行將就木的老人,顫顫巍巍地在死亡線上茍延殘喘。為了及時搶救傳統的物質文化遺産,開發旅遊資源,從2009年起,原家莊村委先後投資600多萬元,按照原來的規模與形制,對東泰山廟進行大規模修繕。工程結束後隨即在各殿塑像,並聘請一流的工藝美術師精心彩繪,使東泰山廟徹底恢復了當年的風采,既古樸高雅,又華美壯觀。走進東泰山廟,猶如走進一座珍貴的藝術殿堂,每一處設計,每一尊神像,每一件木雕乃至每一幅壁畫都值得鑒賞和玩味。

廟會的源流與演變

根據“會因廟起”的通例可以推斷,原家莊廟會應起始於唐代。那時剛由遠古時期進入中古時期,科學落後,天災頻發,戰爭不斷,瘟疫流行,人們的生存環境異常艱難。偌大一個唐帝國,據西元760年統計,全國在冊人口僅1699萬。為了能夠活下去,活得幸福安康,他們往往把希望寄託于求神拜佛,所以各地把立廟供神當做頭等大事。廟宇修建完畢,要舉行隆重的落成大典。人們獲悉後,立即從四方八方摩肩接踵紛至遝來。活動結束後,肚子餓了,要吃飯,還要順便買點別的什麼,於是便有了集市貿易。如此年復一年,逐漸形成規模,這便是廟會的緣起。

原家莊廟會是每年農曆正月十八日,據説這天是碧霞元君的生日。聽老輩人講,過去東泰山廟聞名遐邇,香火鼎盛。每逢這一天,各地的善男信女成群結夥蜂擁而至。有求財者,有求子者,有祈福者,有祈壽者,有祛病消災者,有渴望得到功名利祿者,還有過去曾許下願心,所求應驗後前來還願者。他們虔誠地獻上供品,點燃高香,在威嚴的神像前三跪九叩。不敢大聲言笑,不敢妄思妄動,生怕褻瀆了神靈招來厄運。另外,廟院內外還有抽籤的、相面的、看麻衣相的、觀枚測字的等等,人們熙來攘往熱鬧非凡。

廟會的主會場佔據了村裏的主要街巷。春節剛過,新年伊始,人們閒暇無事,正好趕會購物或看戲消遣。街市上人如潮涌,各種貨物堆積如山。有犁耬耙杖,有籮筐扁擔,有針頭線腦,有布匹綢緞,有黃糕油餅,有饸饹拉麵……有的吶喊叫賣,有的削價傾銷,有的討價還價,有的錙銖必較。村民們在元宵節組織的各種故事會也一齊走上街頭,有踩高蹺的,有舞龍燈的,有跑旱船的……歌聲、鑼鼓聲、嬉笑聲響成一片,好一派歡騰景象!

此外,在廟會期間還另有各種娛樂專場。經營者在野外辟出一塊塊場地,用篷布圍起來,表演馬戲,表演雜技,表演魔術,表演猴爬高竿……令觀者如癡如醉,情趣盎然。

世上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時代的變遷,廟會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革命戰爭年代是沒有廟會的,那時的口號是:“一切為了前線!”東泰山廟也曾為祖國的獨立和解放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1941年11月,黎城黃崖洞保衛戰打響以後,中央軍委當機立斷,將黃崖洞兵工廠轉移至別處。後來幾經輾轉于1945年長治解放後,又遷至東泰山廟。當時沒有電力,沒有現代化的機器設備,工人們硬是用錛、鋸、斧、鑿,甚至用馬匹的拉力驅動笨重的車床,造出一批又一批槍炮子彈運往解放戰爭的最前線。

現在的東泰山廟雖然被修葺一新,富麗堂皇,但它在人們心目中卻不像過去那樣莊嚴和神聖,今天人們所看重的,是它的文物價值、考古價值和用黃泥創造的立體藝術。

改革開放以來,原家莊村委籌集資金,在村中央另行修建了高大寬敞的新式舞臺。在一年一度的廟會上,照例要唱梆子戲,但觀眾卻是稀稀落落的。大家在電視上隨時可以欣賞京劇、越劇等我國著名劇種所表演的精彩節目,對於當地的“土劇團”不再那樣熱心。舞台下的觀眾,大都是離退休人員和村上行動不便的老人。他們掇一條凳子坐下來,一邊看戲,一邊津津有味地評論著著張愛珍、吳國華或者郭明娥的表演藝術。.

廟會上也不再像過去那樣人山人海、擁擠嘈雜,尤其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生産發展了,市場繁榮了,批發零售攤點到處都是。原家莊離城不遠,交通方便,到大型商場購物,有更大的選擇空間。但廟會也有其特定的購物群體,農具、農藥、種子、化肥等農用物資在城裏反而不容易買到。如今莊稼人雖然過上了好日子,但畢竟還沒有“闊”起來,他們不可能花成百上千元錢買件衣服、買雙鞋子。廟會上都是便宜貨,花較少的錢便能買到稱心如意的東西,不但經濟實惠,而且耐穿耐用。另有一些人則是以廟會為契機探親訪友,與對方見見面,敘敘舊,拉拉家常或者打打麻將。

在風馳電掣般飛速發展的當今社會,既然古老的、傳承數千年的廟會依然存在,便自有其存在的理由,縱然它不可能恢復昔日的轟轟烈烈,卻依然煥發著勃勃生機。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