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餡餅
發佈時間: 2017-01-16 14:12:34 |來源: 中國網長治 | |責任編輯: 君君
究竟餡餅是何年何月落戶長治地區,據民間傳説,蒙古族侵佔中原後,留守在潞州的蒙古士兵常吃蕎麥麵為皮、牛羊肉為餡、用幹烙、水煎製成的餡餅,後發現潞州人用白麵製作的蔥花烙餅香脆好吃,於是改用白麵做皮、豆油煎制而成的餡餅,軟嫩可口,鮮美異常。從時間推測,餡餅在長治落戶已有700餘年歷史。
700餘年來“餡餅”在長治一帶歷經改革成為形如小銅鑼,兩面金黃色,透亮餡可見,面皮如紙薄,肉似珍珠丁,蔬菜翡翠亮,吃時蘸蒜汁,油潤可口香,久食不厭煩,食後永難忘。傳説潞安府知府惠徵的女兒玉蘭(慈禧)少年在府衙住時,也喜歡吃潞安府街頭小販做的“餡餅”。後來進宮當了娘娘,儘管山珍海味吃不盡,但她晚年還讓禦膳房把“潞安餡餅”列入她的必食之品。可見餡餅不僅是老百姓的美食,而且還是宮廷裏的珍饈。餡餅是用一種生鐵鏊烙制而成的。有趣的是這種小鏊,有三足鼎立支著鏊盤,鏊盤頂凸周渠股圈,上有蓋,有把,操作方便。如置於獨眼高火上,火離鏊凸部高約8釐米,離鏊股不足5釐米,烙製成形的餡餅中間薄,周邊厚,中間皮脆,餡少,周部餡多面軟,而且鏊光不糊餅面,所以,烙出的餡餅兩面金黃色,形如小銅鑼。
解放後,集市、地攤賣餡餅的不下數十家,惟受人青睞的是長治市英雄街楊老六、楊九明兄弟倆製作的好吃。改革開放後,華東小區的汪來香女士,在父輩的傳授下,結合歷史的做法,在配料上加以改進。優質面、四季水、煮粉條要剁碎,臀尖肉、韭菜配、撒香料、拌入味,皮兒薄、餡兒肥、色澤黃、軟而脆,百姓食客們稱之為“餡餅王”。壺關縣北關閆建國烙制的“素餡餅”也倍受群眾歡迎。他們的餡餅都被長治市名吃研究會評為“上黨名吃 ”。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