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老六安的特色美食

發佈時間: 2016-12-23 15:01:37 |來源: 六安新聞網 | |責任編輯: 沈曄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開播至今,多少吃貨因此克制不住,看著電視吃著美味而多長兩斤肉。要説特色美食咱六安可還真不少,估計拍個《舌尖上的六安》也能拍幾集。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羅列一下六安本土的特色美食。

一、燒餅

燒餅,是一種大眾化的烤烙麵食,在北方又稱火燒。六安城裏大街小巷都有賣燒餅的,可要説到味道好的,還是首推五牌裏。五牌裏的燒餅,和以老面,多加蔥葉與芝麻,自爐中烙出,以面厚、味香、底焦、色黃著稱,遠非一般街攤上薄皮燒餅所比。其實在上島咖啡後面巷內,曾有一對夫妻檔的燒餅攤,其味猶勝五牌裏一籌,可惜如今攤撤人去,難以尋覓,實為大憾

二、涼皮

六安的風味小吃中,“涼皮”是最受歡迎的品種之一,男女老少愛吃,尤受年輕姑娘歡迎,一年四季都有賣,夏天吃的人更多。六安的大街小巷,六安的每個城鎮,乃至鄉村,到處都有賣涼皮的。一張桌子,幾個小板凳,就是一個涼皮攤。

六安的貴妃涼皮最好的有兩家:一是老長青路的,一是人民公園的。不過隨著城市的不斷拆遷,長青路的那家已經搬到了小南海廟旁邊的巷子裏。每到夏季,此二處女性不分老少,來來往往,蔚為奇觀。

三、臭幹子

臭幹子最有名的是長沙的“火宮殿”,咱六安人説到臭幹子十有八九都説的是雲路街裏的周家臭幹子。周家臭幹子當年是倉房拐周姓老爺子擺街攤創下來的名號,有人説,如今的臭幹子當屬雲路街老倉房拐街口的母女二人所辦無名街攤第一。此攤的臭幹子、臭面筋至今仍是堅持用紅爐小火慢慢燒制,外脆而黃、內嫩而白,佐以辣醬,滿口生香,回味無窮。

四、水餃

好吃不過餃子。國人自來偏愛餃子,過年時候家家戶戶吃餃子。這六安城大小飯店排檔不會做餃子的可真沒幾個,但是要説到乾淨衛生味道好,除雲路街老倉房拐的老字號街攤外別無二家。此攤與賣臭幹子的母女二人街攤相鄰,每逢傍晚,多有食客至此,點上一碗水餃或是混沌,輔以臭幹子等小吃,推杯換盞,逸興橫飛,好不熱鬧。

五、包子

這説完餃子,咱自然就要説一説包子。想當年國營大京拐包子店名震六安州,一家獨大,群包俯首。後來大京拐包子店散夥,亦多有人打起大京拐的名號賣包子,然味道實不可以道理計。現今五牌裏的袁師傅包子,其以皮薄、餡滿、味醇見長,縱然價格不菲,但總是門庭若市。

六、鍋貼

鍋貼是一種煎烙的餡類小食品,多以餃子形狀。六安的鍋貼做法源自於蘇家埠,故而經常能在街上看到XX蘇家埠鍋貼的招牌。五牌裏的鍋貼名氣甚大,但不知是不是由於店大欺客,如今的鍋貼是一鍋不如一鍋-----一鍋餃子三遍水他只煎一遍,其味道不免就落了下乘。倒是齊雲東路的吃喝館保持了鍋貼餃子正宗做法,而且在這個物價瘋漲的時節,他家的鍋貼依然是五毛一個,理由居然是算賬比較方便。清晨時分,清粥小菜,老醋鍋貼,不亦樂乎!

七、麻辣面

麻辣面是四川小吃,將粗面下熟,輔以秘制豆瓣醬、香椒牛肉、花生、辣椒、花椒等佐料而成。提到麻辣面,老六安人都會想到百花電影院下面那家老四川麵館。自百花電影院被拆遷後,六安尚有四家麻辣麵館:上島咖啡後面巷內兩家、齊雲西路一家、五牌裏一家。個人比較偏愛五牌裏那家,老闆是正宗的四川人,味道似乎最為醇正。

八、豬頭面

豬頭面似乎還真是六安特産,很多地方對豬頭面這個稱呼都是一頭霧水。正宗的豬頭面以往都在老公安路那裏,胖子豬頭麵館和孝勤豬頭麵館平分秋色。粗面下熟,拌以紅燒的豬頭肉和雪裏紅,淋上高湯和重油,一碗正宗的豬頭面就新鮮出爐了。豬頭面以味重、色重、油重著稱,實在是重口味食客的不二選擇。個人還是覺得山寨版的豬頭面吃的慣些,至少沒那麼重的油。

九、羊雜面

説到六安哪家麵館生意最好,五牌里拉麵館説自己第二,恐怕都沒人敢説自己第一。一天只賣1000碗麵條,賣完就收攤,一般您上午10點跑去,估計人家就打烊了。生意好成這樣,味道之佳可想而知。除了普通的牛肉麵、牛肚面等等,該麵館的羊雜面一直大受人們歡迎:有湯清、面滑、香濃、味辣之説。與有些麵館的羊雜面喜歡放羊肝不同,這裡的羊雜面多以羊肺、羊肚為主,吃起來口感更佳。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