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社會治理和社會組織
發佈時間: 2016-12-13 12:55:44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大家好,很高興受到法制日報的邀請參加這麼一個會。剛才聽了很多的經驗介紹,領導的講話,我的觀點基本跟楊所長一致的。
我今天講的主題是《社會治理、社會組織》。
第一個問題是現代社會中的社會治理。在中共十八屆全中全會,我們提出一個概念叫社會治理。什麼是社會治理呢?有一個聯合國全球治理委員會,它對治理下了一個定義,是個人和各種公共或私人機構管理其事務諸多方式的總和。這個概念相對比較抽象。但是它下面有一個解釋,是治理不是一個規章條例、也不是一個活動,而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很重要,治理是有始有終的東西,不是我們搞一套規章條例、出一個規章條例,也不是搞一種活動。
第二個治理建立不以支配為基礎、以調和為基礎,所以治理的內涵不是過於的強調強制性的東西,而是強調一種人際關係的調整、調和。
第三個治理同時涉及公、私部門、也就是治理的主題是多元的,不是政府一家的事,而是全社會的事。
第四個治理並不以為著一種正式制度,但是確實有賴於持續的相互作用。互動不是一個從上往下的一種治理,我們講的治理是一種互動,這個很重要。
我把治理歸納一下,什麼是治理,我們記住這四個詞就夠了。第一個是一個過程,連續不斷、有始有終的過程。第二個治理強調調和,而不是強調用權利。第三個治理的主體是多元。第四個強調是互動,不是管理者、被管理者這種關係,而是相互的互動式的這麼一種關係。
什麼是社會治理?我根據剛才的四個詞做一些定義。社會治理必須強調過程,在這裡面過程的含義是社會治理的動態性、發展性、延續性。社會治理是在不斷的發展、變化的社會背景下進行的,所以它即不可能靠制訂一刀切的規章條例,在任何時空、條件下以不變應萬變。
社會治理必須倡導“調和”,社會本身是一個自有組織能力的有機體、常常處在一個生機勃勃的過程中,所以不要試圖用某種強力乃至蠻力去支配社會,而是要讓社會本身發揮其自我生存、自我發展乃至自我糾錯,自我修復的功能。所以社會治理需要高超的治理藝術、在收放治理張弛之間拿捏恰到好處。
第三、社會可以堅固“多元”。社會是由各個社會階層和社會群體構成的、不同的階層和群體的經濟利益、社會地位、政治訴求都是不一致的。因此社會治理必須非常重視治理主體的多元化,不論多數多數、不論強勢弱勢等等。
第四、社會治理必須注重互動。引導全社會達成利益共識,尤其是在長期目標達成共識,就要建立適應多元主體參與的框架、社會機制,使多元主體可以提出自己的利益訴求,通過溝通、交流相互妥協、協商一致的基礎上,達成社會共識。在行動上也是互動性,以往的社會管理是急功近利,只供眼前的意義。提出社會治理有它的針對性,針對我們以往社會管理中種種的短處,我們應該這麼理解。
我給社會治理下一個定義,在社會領域當中從個人到公共、私人機構等各種多元主體與期利益有關的社會事務、通過互動、協調採取一致行動的過程,其目標是維持的正常運營、滿足個人和社會的基本需求。
第二個我要講一下社會治理與社會組織。在十八屆三中全會當中,除了提出社會治理這個詞,之前也提出了政社分開。在這強調要激發社會組織的活力。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首先在經濟領域成功的實行了政企分開,倡導了獨立的經濟領域,這使中國經濟有很大的發展。現在我們要強調政社分開,創造獨立的社會領域。如果社會領域存在中國的民生猶大的發展,老百姓的獲得感應該更強。
社會組織有什麼比較優勢。剛才楊所長講了在瑞典平均每個人要參加7個社會組織,其實參與社會組織是人的基本需要。人滿足了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就會追求一種被社會認識的需要。被社會認識就會出去參加很多活動,參加社會組織。比如説大媽跳廣場舞是去鍛鍊,其實廣場舞最重要作用是在於社交,在於大家在一起搞一些活動,在活動上建立新的人際關係,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我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