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屏邊縣
發佈時間: 2016-10-11 09:49:01 |來源: 聯盟中國 | |責任編輯: 曹洋
近年來,屏邊縣委、縣政府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以“四個全面”為引領,以“美麗苗鄉•森林屏邊”為主題,以“一個精品(民族風情精品縣城)、二個示範(生態文明建設示範、民族團結進步示範)、三個特色(高原特色農業、邊疆特色工業、邊地特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為目標,團結帶領全縣各族人民群眾,以“醒腦、提神、實幹、拼搏”的全新姿態和“説了算、定了幹、幹必成”的決心,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全面提升城鄉生態環境品質和群眾生活品質,苗嶺大地正煥發出別樣的生機與活力。“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縣”、“國家衛生縣城”、“省級雙擁模範縣”、“省級文明縣城”、“省級縣域科學發展進位縣”、省級“無毒鞏固縣”和“先進平安縣”等榮譽,足以證實“天藍、地綠、水清、人和”宜居幸福生活的夢想正一步步照進屏邊人民的現實。
富民産業“妃子笑”荔枝
科學規劃佈局美
屏邊縣以“做特民居、做美村莊、做優集鎮、做強城市”為重點,以改善農村居住條件和美化生活環境為根本,以“人口、産業、公共資源”聚集為核心,聯動推進城鎮化、城鄉一體化進程,著力提高房、村、鎮、城品位,全面提升城鄉人居環境品質,繪就了一幅環境更加優美、景色更加宜人、特色更加突出、功能更加完善的城鄉人居環境錦繡畫卷。一是著力打造“雲南唯一、中國一流、國際知名”的5A級苗文化和苗族風情旅遊目的地“滴水苗城”。立足濃郁苗族文化特色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以“山、水、林、苗、城”為設計理念、“藍脈綠網•寶石項鍊”為設計主線、遵循“城景一體化”和“産城融合”原則,以“美麗苗鄉•風情屏邊”為城市建設主題,以“屏邊—越南異域風情旅遊互動平臺”為建設目標,在繼承和創新的基礎上,推出了簡約苗式建築風格,對縣城進行擴容提質改造建設,著力打造一個“雲南唯一、中國一流、國際知名”的5A級高端苗族文化風情旅遊勝地——滴水苗城,使之成為世界苗人嚮往的故里、千年苗文化綻放的美麗故鄉。在擴容上,實施“縣城西擴東拓”戰略,完成了《屏邊城市設計》、《屏邊•玉屏城市綜合體》、《滴水苗城控制性詳細規劃》等編制,將整個縣城城市規劃面積由原來的5.5km2擴大到8.06km2,重點啟動了以“一府八寨”、“一河五景”為主的新城片區建設。目前,“一府八寨”已完成融水寨、匯水寨、滴水寨、玉水寨建設,雲水寨、酈水寨、悅水寨一期房建主體已封頂,臨水寨已完成基礎施工,苗王府正在完善設計方案;中醫院項目已完成房建主體,開始室內外裝飾工作;“一河五景”已完成寨門及寨門廣場、滴水瀑布觀景平臺建設和櫻花景觀大道一期補植補種工作,牧羊河道景觀、苗歷廣場、花山廣場順利推進。在提質上,實施老城“風貌街區改造”項目建設,以“簡約新苗式”為基本格調,以坡屋頂、小青瓦、米黃色墻、吊腳樓、苗族圖騰、木格窗、適度配以小青磚線條為主基調,融入苗族建築風格元素,高起點規劃設計、高標準對保留區進行“穿衣戴帽”,全方位加強管理,以建築物為載體,彰顯屏邊苗族文化和地方特色,將縣城改造建設成建築物特色鮮明、牌匾齊整、苗族韻味濃厚、服務功能完善、生態環境優美、市民生活舒適、文明和諧、宜居、宜商、宜行的苗族風情旅遊小鎮,實現苗族文化與生態旅遊的融合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目前,已完成主街巷道597幢房屋39萬m2改造。伴隨“海綿城市”的啟動實施,“國家級衛生縣城”、“省級文明縣城”的成功創建和進一步鞏固,縣城綜合管理和服務能力明顯強化,廣大群眾的價值觀念、文明意識、衛生意識、集體意識、民主意識不斷提高,城市面貌煥然一新,一座別具特色、富有內涵、充滿活力、開放融合的精品苗城正悄然崛起。二是著力建設美麗宜居鄉村。以集鎮和集鎮周邊、公路沿線為重點,協同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地震安居、棚戶區改造、異地搬遷、村莊整治等項目,認真抓好做特民居、做美村莊、做優集鎮的建設,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著力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農村人居環境。緊緊圍繞“原址拆除重建、整村搬遷”的工作思路,按照“建築風格統一、建築外觀統一、建築模式統一”的原則,大力實施做特民居建設工程, 全縣共完成農村民居拆除重建4300戶,農村危房改造5010戶;按照“建築美化、道路硬化、街道亮化、溝渠凈化、村莊綠化”的工作思路,建成新現新村、玉屏阿季伍、灣塘人字橋、白雲白泥塘、白河三家等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示範村43個;圍繞打造“生態集鎮、特色集鎮、旅遊集鎮、宜居集鎮”目標,不斷完善集鎮基礎設施,提升集鎮整體配套功能,實施了新現、和平、灣塘中心集鎮改造提升工程,集鎮規模進一步擴大,輻射帶動能力得到增強。
富民産業中華紅心獼猴桃
産業富民生活美
屏邊擁有1906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境內雖然99%的面積都是山地,但立體氣候明顯,土壤疏鬆肥沃,雨量充沛,光熱充足,具有生物多樣性,是全國全省難得無污染的“凈土”,是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特産品最為理想的環境條件。縣委、政府立足當地良好的生態、乾淨的土壤、清新的空氣和優質的水資源等優勢,以增加農民收入、改善生態環境為著眼點,以培植“百萬畝綠色産業”為發展目標,按照“生態建設産業化、産業發展生態化”的理念,加快推進現代生態農業建設,促進縣域經濟發展。一是大力實施以荔枝、獼猴桃、枇杷為主的種植業三個“十百千”工程建設。“十”即在海拔900米以下地區發展屏邊荔枝10萬畝,在海拔900米—1400米區域發展枇杷10萬畝,在海拔1400米—1800米之間發展獼猴桃10萬畝;“百”即重點打造100個優質高産特色産業示範園;“千”即重點發展1000戶特色産業種植大戶,著力推進新現河百里枇杷大峽谷及枇杷莊園經濟帶、南溪河百里荔枝大峽谷及荔枝莊園經濟帶、玉屏—新華—和平—白雲百里獼猴桃産業及獼猴桃莊園經濟帶建設。通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強技術服務指導,全縣累計發展荔枝6.55萬畝,挂果面積0.56萬畝,建成百畝以上連片標準化生産基地14個;累計發展獼猴桃5.18萬畝,挂果面積0.63萬畝,建成示範基地27個;累計發展枇杷5.36萬畝,挂果面積0.24萬畝,建成示範基地10個。“屏邊荔枝”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産品保護和綠色食品認證。二是著力鞏固提升傳統的“三個30萬畝”綠色産業。屏邊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通過廣泛宣傳、大力造林、科學營林、嚴格保護等多措並舉,傳統的速生杉木、榿木和以林下草果為主的林下經濟作物“三個30萬畝”得到不斷鞏固提升,全縣共有杉木35萬畝、榿木30萬畝、林下草果25萬畝,形成“村村有林,戶戶有樹”的良好局面,農村戶均擁有經濟林果達6.5畝。三是大力推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屏邊縣瞄準建成“吃、住、行、遊、購、娛”六要素功能完善的苗族風情精品旅遊小鎮以及“一個精品、二個示範、三個特色”目標,大力整合縣域旅遊資源,著力打好“大圍山國家公園”和“苗族文化”兩張牌,大力推進以邊地特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第三産業。聚焦大圍山國家公園建設重點,積極拓展豐富大圍山景區,全面提升大圍山開發層次和水準,增強大圍山品牌效應。全力打造苗族花山節,增強苗族文化影響力和吸引力,2014年11月,“苗族花山節” 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為屏邊民族文化旅遊帶來新的發展契機,民間民族旅遊文化、工藝産品和餐飲、服務、商貿、流通等行業正快速發展。2015年,共接待遊客51.18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4.42億元,比2011年分別增長70%和115%。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