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康縣
發佈時間: 2016-09-28 15:37:14 |來源: 聯盟中國 | |責任編輯: 曹洋
一、縣情概況
康縣位於甘肅東南部,陜甘川三省交界地帶,全境處西秦嶺南麓,全縣共有21個鄉鎮350個行政村,5.86萬戶20.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7.61萬人),有漢、滿、蒙、回、藏、瑤、壯和維吾爾族等八個民族在這裡長期聚居。全縣總面積295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1.26萬畝,每人平均耕地1.76畝。境內最高海拔2483m,最低海拔560m。“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特徵明顯,屬典型的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氣候,年均氣溫12.1度,無霜期207天,日照時數1433.7小時,年降水量742mm,是西北地區生態環境最好的縣之一;也是中國核桃之鄉、中國有機茶之鄉、中國黑木耳之鄉、中國綠色名縣、中國西北蠶桑重點基地縣和中國最佳生態宜居旅遊目的地、中國最美綠色生態旅遊名縣。一是歷史沿襲悠久。康縣在夏、商、週三代屬古雍州,漢武帝元鼎六年(西元111年)設平樂道(今平洛)。唐昭宗景福六年(西元892年)階州州治移于蘭皋(今大南峪)。清初同階州共屬陜西管轄,康熙六年陜甘分治時隨階州劃入甘肅省,民國18年(1929年)置縣,初名“永康縣”,後裁“永”字為康縣。二是地理區位重要。康縣東接陜西省略陽、寧強兩縣,毗鄰四川,是我國西南通往西北茶馬古道北線通道的必經之地,是川茶運往西北的重要交通樞紐。三是山川生態秀美。境內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0%,空氣品質達到國家一級標準。境內生物資源非常豐富,有高等植物172科1000余種;有國家和省列珍貴樹種28種,各種菌類96種;有天麻、杜仲等野生藥材576種,國家野生保護動物數百種,是西北天然生物園和野生動物園。2010年康縣被國家林業局評為“中國綠色名縣”。四是農業特色明顯。盛産核桃、木耳、茶葉、蠶桑、食用菌、花椒、天麻等特色農産品。核桃躋身於全國重點核桃基地縣的行列;茶葉以無污染、品質佳、口感好,享譽省內外,被省政府命名為“全省無公害農産品(茶葉)生産示範基地縣”。 “康陽”牌綠茶被中國農科院認證為有機茶品種;蠶桑種養歷史悠久、經驗豐富、産量高、品質優,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臨蠶桑基地視察。“康縣黑木耳” 獲國家地理標誌産品保護。五是旅遊資源豐富。全縣無山不清,無水不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富有“隴上江南”和“小九寨”之譽,有白雲山森林公園、龍神溝、梅園溝、清河、響水泉、托河溶洞等近百處自然和人文景觀。以梅園溝為中心的陽壩景區被國家旅遊局評為4A級生態旅遊區,被省旅遊協會和廣電集團評為全省十大旅遊景點之一;白雲山省級森林公園名列隴南市十大重點景區之一。近年來,康縣立足豐富的旅遊資源,把建設生態旅遊大景區作為實現轉型跨越的著力重點,把民俗文化、自然資源、特色産業結合起來,把美麗鄉村建設與發展鄉村旅遊結合起來,重點打造以百公里竹海生態風情線為紐帶的觀光攬勝旅遊、以陽壩4A級景區為龍頭的康南生態民俗文化旅遊、以縣城為中心的康中鄉村休閒旅遊、以康北名勝古跡為重點的文化旅遊,形成了東西相連的生態旅遊大景區。六是文化特色鮮明。是西部遊牧文明與中原農耕文化、古代氐羌文化與漢文化、秦隴文化與巴蜀文化的交匯之地,留存有大量的氐羌文化、茶馬古道商賈文化、三國文化、北魏仇池文化、宋金文化、太平文化、紅色文化。
康縣岸門口鎮嚴家壩村充分運用村內2800多年的銀杏樹、1000多年的楓楊樹及60多棵幾百年的核桃樹等生態資源,建設美麗鄉村,建成了宜居、宜遊的生態旅遊村
康縣白楊鄉桂花莊立足山水資源優勢和村內千年桂花樹,打造秀美村莊,建成了房在景中、人在畫中的高標準美麗鄉村。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