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食品謠言中傷“中國製造” 社會各方應協力共治

發佈時間: 2016-07-14 09:25:00 |來源: 新華網 | |責任編輯: 沈曄

 

網路食品謠言氾濫的當下,公眾感嘆“生無可食”的同時,食品企業同樣感到委屈憤懣。上下五千年的飲食文明發源地,伴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卻成了食品謠言的重災區。食品謠言的氾濫不僅影響相關行業的發展,對從事食品生産加工的企業更是帶來近乎毀滅性的打擊,而打上“中國製造”的食品也面臨著市場危機。

近日,中國社科院發佈的研究報告顯示,當前各類網路謠言中食品安全謠言佔比45%,位居第一位。近年來,借助微網志、微信、論壇等社交平臺,以及衍生出的大批自媒體,一些與民生密切相關的網路食品謠言以博人眼球的標題被廣泛傳播。

“兒童牛奶飲品含肉毒桿菌”“吃小龍蝦等於吃垃圾”“豬肉出現鉤蟲”等謠言層出不窮,近日一則有關“康師傅速食麵含有日本禁用農藥多菌靈”的謠言更是煞有介事的在微信圈被廣泛傳播,而如果消費者稍加留心就會注意,類似謠言在前幾年就出現過,只不過主角從果粒橙“變身”為速食麵,內容仍是搬出《焦點訪談》,謊稱央視已播出。

網路謠言背後已經成為一整套成熟的利益鏈。此前有媒體經調查發現,這些利用微信公眾號傳謠者,一方面借此攢粉牟利,另一方面不乏為大型企業炮製謠言打擊競爭對手,借謠生利的商業模式已經呈現公司化運作,且漸成規模。

那麼,這些食品謠言威力到底有多大?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宗慶後曾公開表示過,網路謠言曾致企業損失50億元,直接導致當年業績下滑,還有此前台灣女導遊視頻謠言使康師傅在短短三天內市值損失達30億。雖然兩家企業都曾訴諸法律手段,但結果一樣,雖然勝訴卻遭遇執行難的尷尬,特別是一些自媒體平臺,被判賠償後選擇關閉平臺,卷鋪蓋跑路,導致企業最後仍無處索賠。

面對網路食品謠言的氾濫,康師傅中國區董事長賈先德呼籲,食品安全環境的治理和維護需要社會共治,這包括政府、專家、企業、消費者和媒體各負其責,必須共同“重拳出擊”,才能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謠言止于智者,健康的輿論環境更需要全社會的協力共治。2016年中國食品辟謠論壇上,賈先德表示,“共治”需要政府加強監管,及時發佈權威的食品安全資訊,增強民眾信心;專家學者要勇敢地站到科普一線,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傳遞正確的知識;消除科學盲區;消費者要不盲從不輕信,學習做理智冷靜的消費者;媒體則要以專業負責任的態度經營媒體品牌,客觀公正地報道食品安全的事實和真相,不嘩眾取寵不做謠言的放大器;企業更要嚴守食安底線,誠信經營,認真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擔負起食安科普的社會責任。

對於給公眾造成恐慌,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的謠言製造者,更多行業人士呼籲,希望細化對於謠言認定、處罰、賠償標準等方面的法律條款,嚴懲造謠者,為“中國製造”營造健康的發展環境。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