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手機版  |  桌面下載  |  郵箱登陸  |  論壇註冊  |  站點導航定制
 

衢州人物

發佈時間: 2016-04-14 18:06:36   |  來源: 柯城新聞網   |     |  責任編輯: 沈曄

 

汪奎宏:竹海中掘金

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是我省唯一的省級綜合性純公益類林業科研院所。每天身處林木叢中,汪奎宏一幹就是31年。從技術員到研究員,從職工到院長,他把理想、信念、青春、才智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林業事業。11月初,記者在汪奎宏的辦公室見到了他,聽他講述他和林業的故事。

-人物名片

汪奎宏

男,l962年2月出生,開化人。2000年獲得研究員任職資格,現任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中國林學會竹子分會副會長、浙江省林學會副理事長,浙江省竹類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浙江農林大學、西南林業大學碩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國星火標兵、浙江省農業科技突出貢獻者、國家林業局跨世紀培養人選。

林業大縣走出的竹專家

上世紀70年代末,考大學的難度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在馬金中學讀完高中,汪奎宏參加了高考,以失利告終。接著,他來到何田中學的高復班,發起了第二次進攻。考前一個月,校長把他叫到了辦公室,建議他改考把握大一些的初中中專。聽校長説得有理,他把高中的書本挪到一邊,重新捧起了初中課本,幾乎是以每天做一本習題的速度推進。分數下來了,汪奎宏從74:1的錄取比例中勝出,考上了浙江林業學校。“當時校長幫忙挑了2所學校,要麼學醫,要麼學林,我想開化是林業大縣,就填了林業學校,從此和林業結了緣。”汪奎宏説。

1982年,汪奎宏畢業,成績優異的他被分配到了省林業科學研究所。剛到所裏,他就在竹類研究室每天整理標本,做著竹林培育項目的研究。浙江的竹林面積在全國排第三,可是長期以來竹材加工業普遍存在機械化程度、産品環保性和附加值不高,精深加工不足,大量資源豐富、價格低廉的雜竹未得到高效利用等問題,制約了竹産業的發展。隨著科研實踐的深入,汪奎宏越來越強烈地意識到,竹類加工水準直接決定産業化程度和生産力水準,要把浙江的竹類資源優勢轉變成産業優勢,需要依靠科技創新去帶動、去支撐,需要不斷開拓新的領域。從此,他暗下決心,把引領竹類科技前沿當作了自己的奮鬥目標和職責使命。

為竹子注入神奇的力量

傳統的竹地板,如果山核桃殼掉在上面,不小心被踩到,肯定會在地板上留下痕跡。而採用新技術的重竹地板,即使把山核桃殼放上去刻意踩,也踩不出痕跡來,這便是科技創新注入竹材精深加工後産生的神奇力量。

2009年,汪奎宏主持完成的創新成果“竹材深加工關鍵技術整合與創新”一鳴驚人,不僅解決了硬度難題,還豐富了産品線。該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獲得了當年省科學技術一等獎。9年間,他帶領團隊進竹林、下企業、走市場,進行竹材加工共性關鍵技術和設備的研究攻關,經常吃住在機器旁。潛心研究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共在重組竹地板生産技術、彩色竹地板生産技術、新型PUF共縮聚樹脂膠生産技術等10項關鍵技術上取得了突破,獲得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12項,外觀設計專利4項。

常規工藝壓制的竹地板,每立方米市場售價在3000元左右。汪奎宏通過將竹子疏解成竹束,經過竹材染色等工藝技術製造出了倣黑檀、倣柚木、倣紅木等各種倣珍貴樹種紋理的新型竹整合材,每立方米能賣到5萬元,竹材的利用率從常規的30%-40%提高到90%以上,利潤從5%-8%提升到30%-50%,極大地提高了生産企業的經濟效益。

“浙江的竹材價格和勞動力成本相對較高,必須走科技創新之路,才能把竹産業留在浙江。”汪奎宏説,目前全國竹林面積有7500萬畝,一年産值是800億元,浙江竹林面積是1335萬畝,去年的産值是282億元,用18%的面積創造了35%的財富,其中科技的力量功不可沒。

幾乎每年,汪奎宏的團隊都能在竹類加工和栽培方面取得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不僅提升了浙江乃至全國的竹材精深加工水準,給企業帶來效益,也給林農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一片激情帶出一個好團隊

1994年,省林科院劃分為三個部門:開發部、服務部和科研部。出任科研部主任的汪奎宏旗下除了60多號科研人員之外,可以説是一無所有。面對這麼多人的獎金問題,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經過週密思考,雖然風險巨大,但汪奎宏毅然成立了林科院有史以來的第一個科技企業——浙江林業科技貿易中心。

萬事開頭難,以前看過經營管理方面的書,但具體操作起來總是不夠用。為了註冊公司,汪奎宏向省科委貸了l0萬元款;要保持資金週轉,他把寫《中國毛竹》的稿費全部投入運作;跑工商、買材料、連剪刀都是他親手準備的。路走對了,勝利也就不遠了,只用了兩年時間,不僅發放了全部職工的獎金,還結余8萬元純利。從小到大,現在的省林科院依靠技術轉讓、規劃設計等每年創收在500萬元以上。

1997年,汪奎宏擔任了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

新官上任三把火,汪奎宏上任後的第一把火偏偏往自己身上燒。他是科研人員出身,經常聽到科研人員抱怨幹科研的與搞管理的收入差距大,影響工作積極性。為此,他降低了管理人員的獎金,提高了科技人員的待遇,切除了一個阻礙科研單位發展的“病灶”。

科研單位最大的弊端是惰性,汪奎宏採用末位淘汰制和全員聘用制,運用目標管理,進行年度目標定量考核。一開始,有的研究人員不適應全新的競爭機制,感到手足無措,汪奎宏就幫他一起爭取科研項目,然後放手讓他自己幹。在包容式的競爭狀態下,員工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發揮,死水變活了,科研成果不斷浮出水面。

省林科院地處杭州城郊的小和山,比較偏僻,生活很不方便。曾經不到十年,院裏就走了50多名職工。汪奎宏認為要留住人才,首先要消除他們的後顧之憂。在上級部門的支援下,他拍板在城裏購置了三十幾套房子,在院裏新建了80套住房,解決了科研骨幹的住房。

“一旦決定了的事就不能輕言放棄,就好像長跑,在臨界點,有的人因疲憊而放棄,但堅持跑過去,勝利便屬於你。”汪奎宏告訴記者,他喜歡在前進的道路上設立目標,達到目標後再立一個,這樣工作和生活會很有方向,人始終能充滿激情和正能量。

衢州竹林開發潛力巨大

在科技成果推廣中,汪奎宏經常到田間地頭,深入淺出地給林農講解科學種竹的道理,他明白林農們已經形成了思維定勢,短時間內要將新的科學技術引入絕非易事。2010年,衢州開始推廣毛竹春筍冬出項目,讓正常在清明前後出的筍提前到春節前出。那段時間,他每月都來衢州傳授技術,和林技站的工作人員挨家挨戶到府服務。“毛竹蓋一蓋,收入一萬塊,一個多平方能挖出10來個冬筍。”汪奎宏告訴記者,用稻草、礱糠等覆蓋在竹林裏,微生物發酵後增溫,春節前毛竹筍就能長出來。因為沒出土,整根筍都很嫩,味道特別好,畝産平均可達到15000元-20000元。目前,我市已有135畝毛竹林運用了這項技術。

衢州的竹林面積約有120萬畝,在省內排第四,開發潛力巨大。汪奎宏認為可以改造低産竹林,加大冬筍培育,多開發地板、竹屋、竹材等高附加值的産品,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走出適合本地實際的路子來。

站在汪奎宏辦公室的窗戶邊,一眼就能看到樓下石墻上刻著的“求真奉獻、科技興林”8個大字。汪奎宏説,幹林業不僅需要科技,更需要奉獻精神。因為很多研究沒有效益,而且週期長,像培育新品種、病蟲害防治、林區生態建設等,一時不可能體現出成績來,但這些研究卻事關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事關林農的收入增減,件件都馬虎不得。

“選擇你愛的,愛你選擇的。”汪奎宏讀的是林學專業,幹的是林業這一行,走林學這條路是一開始就選擇的,今後他還會沿著這條路繼續走下去。

 

   上一頁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