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雙楊鎮:打造富裕、生態、秀美新鄉村
發佈時間: 2016-03-31 11:02:37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事實正是如此。村裏要辦成事,集體必須有錢。於是,村兩委班子不分晝夜地研究起了國家的産業政策、幫扶政策和關於企業破産方面的法律條文,並採取了三個辦法:
——首先,對關閉停産、資不抵債的企業進行破産,從根本上化解債務。
——同時,把還在運營的企業進行産權制度改制,除集體土地外,全部改為民營,村裏按年收取租賃費。
——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村裏閒置的土地、廠房,開展招商引資,引進工業項目,借力推動自身發展。
通過這些方式,加上積極爭取幫扶資金和駐村項目,逐步化解村級債務2億余元。趙瓦村終於有了發展的時機,村集體也漸漸有了積累。
村集體經濟發展之後,那麼錢花到哪了呢?到村裏一看就一目了然:通村大道、東西南北4個大門、休閒廣場、停車廠、村西公園、村北公園、天然氣、治安監控、自來水管道、下水道、地埋用電線路、田間水渠……美麗鄉村建設,使得趙瓦村實現了“水陸空”全覆蓋。
“欠債決不能耽誤發展。咱們不怕背著包袱走路,只要有力氣、有信心,我們早晚會丟掉包袱,一溜煙地跑起來”。面對未來,趙瓦村“兩委”班子信心十足。
“人心穩了才能乾大事”
發展路上沒有一帆風順。特別是在民主法治村建設過程中,太多太多的故事的發生,也讓趙瓦村的發展脫不了如此規律。之前,村裏一些決定因為沒有及時與群眾商量、及時公開,村民經常堵在村委門口,嚷嚷著要個説法,甚至到上級部門陳情。
為改變這種局面,村班子通過討論達成一致共識:村民主法治的建設刻不容緩。為此,按照《“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指導標準(試行)》和《山東省農村開展“民主法制示範村”創建活動的實施意見》、《“全市民主法治村”指導標準(試行)》文件精神,制定了本村“民主法治”實施細則,同時號召全體村民大力宣傳民主法治意識。
工作中,健全規範工作制度,完善了村黨建工作責任制、村委會工作制度、村務公開、財務公開制度等16項規章制度,制定了村級事務工作流程圖23幅,並統一製作成版面懸挂于該村會議室和各辦公室內。制度的完善,讓群眾一眼就看明白,幹群之間的矛盾也少了。
同時,還建設“五大普法陣地”,設立“法製圖書閱覽室”、“法制宣傳專欄”、“法律服務室”,購置法律法規相關書籍300余冊,定期舉辦村民法律知識培訓講座,採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認真開展法制宣傳,利用“法制夜校”有針對性地培養一批有文化、年富力強、群眾威信高的村民做普法骨幹,通過他們的示範作用,帶動了一批學法、知法、懂法、守法和護法的群眾加入到民主法治建設的隊伍中。健全了法律服務網路,組織23名村民普法骨幹,建立了5支普法隊伍,即:法制宣傳隊伍、法律服務隊伍、治安巡邏隊伍、人民調解隊伍、法律援助隊伍,為全村村民提供無償的法律服務,進一步提高了村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積極性。實施五入戶普法機制,即法律書刊明白紙入戶、普法宣傳材料入戶、法律培訓入戶、法律服務入戶、民事調解入戶,已印製各類普法材料由村民小組長髮放到每家每戶。這些工作使得“民主法治”內容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深入人心。
村裏李書記從上任伊始,就養成了一個習慣——“早六點半聽民意”。 每天早晨6點,村黨委書記李久存準時來到村傳達室,等待著與反映問題建議的村民進行溝通交流,聽取建議意見,化解矛盾糾紛。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農民素有早起做農活的習慣,經過一夜休息和思考,早晨頭腦清,思路明。村民的意願和訴求,都可以心平氣和地溝通和交流,不抱有任何的偏見和抱怨。現在的趙瓦村有1000多人是離土不離村的産業工人,事情講明瞭,當天工作還不受影響。到後來,他每天早上五點起床,繞著村裏溜達一圈,有問題找他的,能解決的當場解決,解決不了的再一起回村委細説。這樣連群眾陳情的步驟都省了,變成了到府接訪。
“人心穩,才能乾大事。”通過不斷地加強村民主法治建設,村“兩委”班子最終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支援,幹群關係和諧了,趙瓦村才有了今天一呼百應的局面。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