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貢獻率:中國勾畫科技進步新藍圖
發佈時間: 2016-03-10 10:55:33 | 來源: 新華社 | | 責任編輯: 沈曄
正在北京舉行的全國兩會上,中國提出到2020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5%,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邁進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行列。
創新型國家科技進步的貢獻率普遍高達70%以上,美國和德國甚至高達80%。雖然中國五年後才能達到60%,卻已顯示出追趕世界領先國家的堅定信念。
然而,這個60%的貢獻率水準,意味著未來五年中國經濟增長將從傳統的依賴資源、人力,轉向更多地依靠科技進步。
未來五年,中國經濟要保持每年6.5%以上的增速,才能邁過中等收入陷阱。設定60%的目標,意味著中國科技進步貢獻率未來五年將每年提升一個百分點,每一個百分點都將為中國經濟注入新活力。
觀察家認為,實現這個貢獻率目標,有助於中國順利邁過“中等收入陷阱”。
所謂“中等收入陷阱”,是指長期囿于中等收入水準、每人平均國民收入難以突破1.2萬美元上限的現象。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拉美一些國家由於勞動力成本增高、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社會不平等加劇、依賴外需等因素,始終難以躋身為高收入國家。
根據世界銀行的標準,2011年中國已成為中上等收入國家,“十三五”期間正是步入高收入國家行列的關鍵期。
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所長王毅認為,中國要跨過“中等收入陷阱”,必須依靠創新改造傳統産業,對要素進行再分配,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適應新常態、培育新動力。
以成功邁過中等收入陷阱的日韓為例,這兩個國家在當時也都是通過各種方式大力推動科技創新,讓經濟結構實現轉型升級。
南韓在上世紀世紀80年代之前,經濟增長過度依靠出口貿易,當面臨他國貿易壁壘時,經濟增長嚴重受挫。南韓政府及時調整産業模式,重點對從事研發的企業和中小企業實施傾斜性稅收政策。
實際上,隨著中國加快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不斷加大對科技創新投入,中國的科技進步貢獻率近年來迅速攀升:從2001年的39%提高到目前的55.1%,國家創新能力世界排名提升至第18位。
在創新創業活動和成果的支撐下,中國新産業、新業態、新産品加快孕育並迅速發展。去年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10.2%和6.8%,新能源汽車産量比上年增長161.2%。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改革”與“創新”是高頻詞。在中國各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正如火如荼展開,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此外,中國也正在進行制度創新,為全面創新營造良好環境。
作為一家研髮型企業,已進入中國市場幾十年的美國陶氏化學集團最初曾有智慧財産權方面的擔憂。
近年來,中國制定和完善了相關的法律制度,智慧財産權行政執法和司法保護進一步加強,涉及專利保護方面的案件數量也持續加大,並在北京、上海和廣州設立了專門的智慧財産權法院。
“中國一直在穩步推進建設和保護智慧財産權。我們看到中國的決心和努力,這是鼓勵創新、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轉型的重要保障。”陶氏化學亞太區首席技術官姚維廣説,進入中國市場的決定是正確的。
2014年陶氏在大中華區銷售額為43億美元。就銷售額而言,中國已成為陶氏全球第二大市場。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發佈報告預計,到2025年,廣義的創新將對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的增長率貢獻2至3個百分點,佔GDP總增長的35-50%。
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團公司董事長宗慶後表示,現在中國製造業不創新就已經生存不下去了,因為社會的進步太快了,消費者要求也日益在提高,這些都在逼著製造業創新。
有專家認為,60%顯然不是終點,未來中國要建設創新型國家,科技進步貢獻率還要更高。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