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綿陽市:生態文明宜居的“綿陽答卷”
發佈時間: 2016-01-18 16:25:52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建章立制 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目標考核
圍繞建設“天藍、地綠、水凈、人和”的美麗綿陽,于2013年6月在全省率先出臺《生態文明建設考核指標體系》,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黨委、政府年度目標考核,將各縣(市、區)劃分為平原、丘陵、山區3類進行考核。在考核權重上,將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納入整個目標考核體系,並按省上功能區規劃對考核權重進行適當調整,平原、丘陵區、山區和園區分別設定為20%、25%、30%和10%。為了保障考核工作順利推進,綿陽市還制定了具體的考核辦法,對指標含義(計算方法)、考核部門、考核依據、考核要求進行了明確。從考核制度上建立起“生態屏障”,擺脫“唯GDP論英雄”。
圖説:仙海湖一側
承接生態文明差異化考核,2014年市委、市政府建立了對各縣市區主要領導開展生態環境離任審計評估工作,在全國率先出臺了《綿陽市縣市區黨政主要負責人離任生態環境審計評估試點指標體系》,指標體系的內容包涵了生態空間、生態環境、生態經濟、生態文化、生態人居、生態制度等六個方面32項具體指標,在強調主要污染物總量削減、耕地保有量、飲用水源保護、環境功能區達標率等指標同時,結合綿陽實際將小流域水環境整治、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等納入指標體系。同時明確審計分類標準,將縣市區按照功能區規劃和自身資源特點分為平原、丘陵、山區三類進行審計評估。
圖説:濱江大道
為進一步健全完善我市生態文明建設制度體系、落實依法治水,2015年建立了涪江流域生態補償和水質超標資金扣繳制度,有利於協調流域上下游地區的生存權和發展權,促進公平利用流域水環境容量資源、合理分擔流域水環境保護責任,有利於更好保護涪江流域水環境安全,保障優質安全供水。
圖説: 綿陽南山
通過這種考核機制的建立,突出了“綠色指揮棒”的導向作用,從根本上消除幹部急功近利、竭澤而漁傾向,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由“軟任務”變成“硬指標”,促使各地將更多的資源和力量投入到保護環境中去,更加注重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更加注重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
圖説:科學家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