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霍林郭勒市:黑色煤城展綠顏
發佈時間: 2016-01-07 11:18:37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霍林郭勒地處錫盟、興安盟、通遼市“兩盟一市”交界處,是國家億噸級煤炭生産基地、內蒙古東部和東北地區重要的能源基地、國家規劃的鋁産業基地,是蒙東地區一座因煤而建、緣煤而興的能源型工業城市。2015年,縣域綜合實力位居全國中小城市第77位,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第43位,中國縣域居民發展指數第15位。煤炭資源是霍林郭勒市主導産業鏈條延伸和發展的重要支柱,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可持續發展是資源型城市發展面臨的最大課題。
多年以來,霍林郭勒市以建設“綠色能源工業城市”為目標,充分利用自治區建設“綠色礦山”契機,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實施方案,積極組織實施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圖説:古城煤礦治理後
一、全市礦産資源開發與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現狀
(一)礦産資源開發基本情況
煤炭産業是霍林郭勒市的主導産業。霍林河煤田現探明煤炭儲量119.2億噸,其中霍林郭勒市境內煤炭儲量約68億噸。建礦30餘年累計開採3億余噸,排土量達9億余立方米,目前已開採的煤礦大多以露天方式開採。2015年産量達到3000萬噸。此外還有砂、石、粘土等礦産資源,也是目前霍林郭勒市開採的幾個主要礦種之一。
霍林郭勒市現有各類礦山企業34家。其中煤礦12家,9家為露天開採,3家井工開採,蒙東能源集團公司所屬露天煤業股份有限公司一號露天煤礦是全國五大露天煤礦之一,于1976年建礦,現已具備2500萬噸的生産規模,其他煤礦均為中小型煤礦;非煤礦山企業22家,其中磚場8家,砂場4家,石場10家,全部為露天開採的小型礦山企業。
圖説:巴河口採坑治理後整理成建設用地
(二)礦山地質環境基本情況
目前,霍林郭勒市三面已基本被排土場、採坑包圍。南側、西側是蒙東能源集團公司所屬露天煤業股份有限公司一號露天礦排土場和採坑,北側是地方渾迪音區煤礦排土場和採坑。冬季乾燥季節,排土場和採坑成為揚塵的主要來源,雨季排土場滑坡、泥石流頻繁發生。一是排土場和採坑運輸道路揚塵對霍林郭勒市人居環境的影響。因霍林郭勒市地處高寒山區,風天較多且風較大,加之排土場排土不到界、採坑運輸道路灑水不及時、植被遭破壞後不能及時恢復、電廠排灰等原因,導致市區粉塵污染嚴重。根據2008年統計數據,珠斯花區降塵全年有3個月處於超標狀態,4月份超標最為嚴重,其降塵量為31.5噸/平方公里•月,最大超標倍數為3倍;而緊鄰礦區的南廣場區降塵全年有10個月處於超標狀態,3、4兩個月超標最為嚴重,其降塵量為62.6噸/平方公里•月-189噸/平方公里•月,最大超標倍數為33.4倍,極大地降低了霍林郭勒市的人居環境品質,危害了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近幾年經過不懈努力,揚塵危害有所下降,但前景仍不容樂觀。二是露天開採造成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截至目前,全市地質災害隱患點共計38處,其中已發生的地質災害有14處,潛在地質災害隱患點24處,受威脅人口906人,潛在經濟損失13805萬元。按地質災害類型劃分,崩塌17處,滑坡15處,地面塌陷5處,泥石流1處。按災害規模劃分,大型2處,中型3處,小型33處。其中以霍林河露天煤業股份有限公司一號露天礦最為典型,該礦有南、北兩個露天礦,因採煤活動形成的排土場總面積約36274.92畝(包括5947.53畝內排),排土場平均高度在80米以上,單個臺階平均高度20-25米,單個臺階平均邊坡角均在55度以上,存在著極大的地質災害安全隱患。該公司露天煤礦各排土場每年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崩塌、滑坡,因崩塌、滑坡而導致的地表隆起高度約4-6米,隆起面上出現寬約0.5-1.5米、深約4-6米裂縫,給當地農牧民生産生活造成了極大威脅,雖然沒有人員傷亡和大的財産損失,但所造成的社會危害和地質環境破壞卻不容忽視。三是水土流失嚴重。霍林郭勒市西郊現有4個排土場,南郊1個排土場,北郊大小7個排土場,總共12個排土場呈現扇形,流域面積30.66平方公里。近幾年來,由於周邊原始植被遭到嚴重破壞、煤礦開發發展迅速,導致該地區水土流失嚴重。發生降雨時,西山雨水以及雨水沖刷的排土場浮土和雜草直接順山勢而下,通過天然渠道穿過304國道直接進入市區,堵塞了原本設計排水能力有限、又年久失修的排水管道,在有損市區景觀的同時更給市民的交通和生活帶來了不便,同時,隨著煤礦疏幹水源源不斷的排出,導致地下水位和地表水嚴重下降,排土場附近社區的居民因地下水水位下降,人畜飲水已成為難題。據初步統計,截止2015年底累計已排出的礦坑水量3180.15萬噸,造成礦區地下水位下降區面積1156.8公頃。
圖説:霍林河露天煤業股份有限公司露天礦三採區排土場治理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