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婺源中雲鎮
發佈時間: 2015-12-29 10:03:42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二、主要做法
(一)保潔先行,合理佈局,讓人人想美麗
通過衛生保潔和做好佈局規劃,改善群眾生産生活環境,使人人心中對美麗産生嚮往。
長期以來,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能力不強,形成了一些根深蒂固的生活陋習和垃圾問題。為此,我鎮將“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的清潔生産生活理念融入到衛生保潔工作當中,引導群眾積極參與改變農村面貌,一是大力推行垃圾戶收集模式。由村委會統一為每戶購置垃圾桶,每天由保潔員按時收集,變到府打掃為上戶收集,做到垃圾不出戶,防止垃圾出現亂丟、亂倒現象,大大提高了垃圾的中途運轉速度,達到地面時刻保持潔凈效果。二是細分農戶衛生責任區。村民理事會與農戶簽訂“門前三包”責任制,制定村規民約,規範約束村民衛生行為。三是動員引導群眾投工、投勞,主動參與清潔工程。
同時規劃先行,使群眾對美有所期待。一是環境規劃提升品位。委託江西省環科院組織編制了《江西省婺源縣中雲鎮創建環境優美鄉鎮建設規劃》,對鎮域進行了科學的功能區劃。以合理利用土地為原則,規範用地類型、數量。二是旅遊規劃樹形象。重點完成了“文公山旅遊景區”、“十八里桃溪”的旅遊規劃。三是生態農業規劃提升效益。發展立體農業,形成山上種果,山下養豬,水上養鴨,水下養魚的立體開發格局。對木竹製品加工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有關規定,使用清潔能源,綜合利用有限固體廢棄物,做到特色工業與生態農業有機結合,使社會經濟與環境保護實現雙贏。
(二)帶動創業,提升經濟,讓人人要美麗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服務實體經濟,注重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效益,不斷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提升全鎮經濟實力。通過改變農民臉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生産方式,促進農民增收,讓群眾嘗到生態經濟的甜頭,讓人人爭先要美麗。
一是以招商引資帶動本地就業。由內蒙古“贛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的贛峰康湖國際養生度假區項目,落戶我鎮曉林村,投資規模達22億元,已啟動摸底。二是以旅遊産業帶動本地創業。直面機遇,以保護與開發並舉,培育了“文公山”、“ 十八里桃溪”等品牌商標,農家飯店、旅館、旅遊工藝品生産等迅速壯大,相關從業人員數量急劇攀升。三是以生態農業帶活鎮域經濟。積極引導農民發展立體生態農業,促進農民增收。四是以特色農業發展領頭本地經濟。按中共婺源縣委《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環境改善為工作目標,關於加快茶葉經濟發展的意見》的要求,對鎮域內5000余畝有機茶園以産業化經營的模式進行了科學深度開發;發展以綠色食品為主的“兩高一優”特色農業,形成了一批以柯香綠色大米生産合作社、青松農牧有限公司為龍頭的農業生産企業。
(三)保障民生,真正惠民,讓人人變美麗
社會事業建設有所保障,惠民政策切實落實,讓鄉村群眾從土農民變成潮農民,力促人人都變美。
一是美化硬體環境設施。繼續加大通村公路建設、水利設施的維修重建和教育衛生事業投入。讓群眾感受到出行美、生産美,孩子從小的教育條件也變美。二是美化思想內涵。進一步完善鎮、村體育基礎設施,增添了農家書屋、健身活動室,組織全民佳木斯健身操比賽等,進一步豐富農村文化生活。
(四)上下一心,共同參與,人人投入創美麗
提高全民創美意識。以彩頁、橫幅等傳統方式手手宣傳,以幹部分片包戶上戶口口宣傳,號召大家共同投入到“美麗中雲”創建中來。通過中小學每月一堂思想教育課,讓創美從小抓起,從小做起。在政府的引導下,中雲人民的環保意識普遍增強。近年來全鎮沒有出現濫墾、濫伐、濫採、濫挖現象,也未出現捕殺、銷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動物現象,景區當地村民還自發組織人員對一些遊客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的行為進行了制止。一次性飯盒、塑膠包裝盒、廢棄農膜等“白色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多使用竹籃、竹筐或紙制包裝,購買家電也多選環保型産品,對有用垃圾盡可能進行回收。全民上下形成一片共建美麗鄉村的態勢。
總之,雖然我鎮在創美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橫向比距有些兄弟鄉鎮仍存在不足,縱向比離領導要求和人民需求仍有差距。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按照上級指示精神,再宣傳、再部署、再動員,從發動群眾、轉變觀念入手,強化領導,創新舉措,因地制宜,全方位推進最美鄉村建設,向科學規劃佈局美、村容整潔環境美、創業增收生活美、鄉風文明身心美的目標要求挺進。
江西省婺源縣中雲鎮人民政府
二0一五年九月八日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