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瓦房店市
發佈時間: 2015-12-22 13:51:24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美麗鄉村建設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深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工程、新載體,是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踐的又一重大創新。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構想。近年來,瓦房店市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積極開展美麗鄉村建設。2013年,瓦房店市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引,按照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打造實力瓦房店、文明瓦房店、活力瓦房店、幸福瓦房店、美麗瓦房店的總體要求,以全球視野和戰略思維,多方求解沿海開發、經濟轉型、城市建設、生態改善、民生保障等重大現實課題,加大環境治理和保護力度,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加大農村地區經濟收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以全面提升農村環境品質和農民生活品質為核心,圍繞科學規劃佈局美、村容整潔環境美、創業增收生活美、鄉風文明身心美,著力推進宜居、宜業、宜遊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2014年,瓦房店市GDP為912億元。全市總人口:939573人;其中,農業人口:616504人。2014年,國家統計局大連調查隊公佈我市農村常住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3063元,增長9.9%超過同年全國農村居民每人平均收入可支配收入增長。2015年,預計實現農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4369元,增長10%。在第十二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中列12位,居東北縣域首位。在東北縣域率先成功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被授予 “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全國綠化模範縣”、“中國家紡流蘇名城”、“中國軸承之都”等榮譽稱號。
第一部分 高起點規化 建設宜居鄉村
在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同時,瓦房店市始終把加強美麗鄉村建設為事關長遠發展的戰略舉措來抓,以建設生態市為抓手,以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品質、提高農民生活水準為目標,狠抓生態環境保護,大力發展迴圈經濟,加強污染防治,生態環境品質明顯提高,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經濟與生態雙贏共進的良好格局。
一、規劃先行科學指導
瓦房店市始終堅持把規劃放在優先位置,以規劃指導生態市建設,確保生態市建設紮實推進,2009年著手編制《瓦房店生態市建設規劃》,于2011年正式頒布實施。又相繼編制了《瓦房店市鄉鎮、村屯污水垃圾處理體系建設規劃》、《瓦房店市集中供熱規劃》、《青山工程規劃》等專業性規劃,各鄉鎮積極優化調整鄉鎮環境發展規劃,切實把美麗鄉村建設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遼寧省及大連市人民政府關於開展宜居鄉村建設工作的相關要求, 2015年,結合我市實際,緊鑼密鼓制定和出臺了《瓦房店市宜居鄉村建設工作實施方案》。該方案明確了我市宜居鄉村建設工作的總體要求、工作目標、主要任務及責任分工以及工作措施和要求等,成為我市開展宜居鄉村建設工作的基本依據。我市宜居鄉村建設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省政府、大連市政府關於改善農村環境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要求,以保障農民基本生活條件為底線,以村莊環境整治為重點,以建設宜居村莊為導向;遵循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城鄉統籌、突出特色,堅持農民主體地位的原則,結合瓦房店市全域城市化建設工作,積極開展宜居鄉村建設,經過三年的努力,全面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提高農村文明程度,提升農民生活品質,讓農村群眾共用改革發展成果。我市宜居鄉村建設的工作目標是:按照“環境整潔、設施完善、生態優良、傳承歷史、富庶文明”的宜居鄉村建設要求,以一年全面深化,兩年明顯改觀,三年整體提升為目標,從 2015 年開始,以基礎較好的行政(鄉)村作為宜居鄉村建設示範點進行重點發展建設,到 2017 年按照省政府“百千萬宜居鄉村建設工程”標準,創建“宜居示範鄉”12 個、“宜居示範村”60 個、所有行政村全部達到“宜居達標村”標準,通過典型示範,推動宜居鄉村建設。到 2020 年,農村居民住房、飲水和出行等基本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人居環境基本實現乾淨、整潔、便捷,建成一批“環境整潔、設施完善、生態優良、傳承歷史、富庶文明”的宜居鄉村。
一是加強領導。為了保障宜居鄉村建設目標任務如期完成,我市成立了“瓦房店市宜居鄉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市長高順東任組長、各位副市長任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組員。以此加強對全市宜居鄉村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同時,成立“瓦房店市宜居鄉村建設辦公室”,專門負責協調推進宜居鄉村建設各項工作。
有關部門也都建立了相應的工作機構,形成了市、鎮、村三級管理、相互配合、齊抓共管的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網路。對美麗鄉村建設中的重點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深入現場,協調解決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經常組織拉練檢查,推動全域性環境綜合整治取得實效。市人大、市政協定期組織對美麗鄉村建設進行專題視察,在水資源保護、畜禽養殖污染控制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推動了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是加強調度督導,建立嚴格的考核機制。將美麗鄉村建設任務量化分解,落實到鄉鎮、街道及各部門,實行月調度,季通報。對沒有達到時間進度要求的,重點督導,每月通報進展情況。同時,將美麗鄉村建設考核與年度崗位目標責任制考核相結合,納入全市年度重點工作考核體系,考核結果作為幹部管理使用的重要依據,作為鄉鎮績效考核的主要內容,實行一票否決,賦分制管理,充分調動了各部門的工作積極性,加快了美麗鄉村建設步伐。
三是統籌規劃實施。依據村鎮體系規劃,以規劃部門為主體,科學編制縣域居民點佈局規劃和宜居鄉村建設規劃,完善村鎮體系規劃,明確中心鎮、重點鎮和一般鎮,以及中心村和一般村的佈局。堅持“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2015—2017 年,以規劃部門為編制主體,依據上位規劃和村鎮體系規劃,編制鄉鎮總體規劃和建設規劃, 宜居鄉村示範村和達標村的總體規劃和建設規劃,按照宜居鄉村建設標準,以鄉鎮、行政村為單位將建設、治理、改造內容落實到具體項目,對每個擬建的宜居鄉村,逐一編制具體翔實、操作性強的建設規劃,依據規劃編制年度實施計劃,分期逐步實施。
四是落實經費保障。加大鄉鎮、村規劃編制及測繪經費投入,專項用於宜居鄉村各項規劃編制。投入經費實行市級統籌,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完善管理機制”的原則,採取“條條管理,塊塊落實,條塊結合”方式,將各類涉農建設資金,包括六化工程資金、農村連片整治資金、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資金、用於村屯綠化的資金、改水改廁資金、農房改造資金等整合優化的基礎上,由市級財政進行配套,鄉鎮可先行投入,通過以獎定補方式給予扶持。市政府每年安排 1000 萬元宜居鄉村建設組織推進獎,用於宜居鄉村建設,同時積極鼓勵社會資金投入宜居鄉村建設。將農村保潔員工資及運作維護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運作維護資金由市政府統籌管理。逐步建立鄉村道路、路燈、污水處理等設施運作及人員經費保障機制,所需運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