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大余縣
發佈時間: 2015-12-22 10:17:53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建設新農村,繪就新畫卷
——大余縣美麗鄉村與鄉村旅遊建設工作紀實
黃龍花木産業旅遊示範園之絢麗花海
近年來特別是今年以來,我縣主動策應江西省委、省政府“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幹興贛”“十六字”方針及其“旅遊強省”的戰略部署,全面貫徹贛州市旅遊振興發展思路,圍繞打造國家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升級示範縣、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縣、中國最美鄉村旅遊目的地的戰略定位,圍繞科學規劃佈局美、村容整潔環境美、創業增收生活美、鄉風文明身心美的目標要求,著力推進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鄉村”新農村建設格局,牢固樹立“抓鄉村旅遊就是抓未來發展先機”的理念,立足縣情特點,結合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紮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逐步探索出了一條從“新農村建設精品示範點”到“鄉村旅遊點”再到“鄉村度假”並向“美麗鄉村生活”華麗轉身的大余鄉村旅遊發展之路,逐步走出了一條從村莊整治建設,到人居環境綜合治理,配套完善公共服務,滿足旅遊“吃住行遊購娛”六要素的和諧秀美鄉村建設及鄉村旅遊建設共同發展之路。
一、以呵護綠水青山、留住美麗鄉愁為理念,著力構建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山水凈化心靈,鄉愁喚醒情思。近年來,我縣科學編制精品示範點規劃,遵循自然規律,切實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展示農村生態特色,堅持做深做足做全“山水”文章與“鄉愁”文化,努力讓“綠水青山”轉化成“金山銀山”,使美麗鄉村建設讓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最美鄉愁。在規劃理念上,我縣提出了“鄉村旅遊,讓人們生活更加自然、更加美好”的宗旨,緊扣贛州市“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建設目標,注重鄉村風貌、本地特色,注重生態保護、綠色優先,注重旅遊扶貧、惠民為本,注重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注重優化空間佈局和環境協調融合,堅持連點成線、以點帶面推進,構建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在開發建設上,一是突出山水記憶,堅持不填塘、不推山、不砍樹、不拆房“四不”原則,景點上鋪設的木塑道,都是沿山而鋪,沿塘而走,沿河而架,遇樹讓路,遇田搭路;二是突出兒時記憶,景區景點內農家餐館的菜以古法製作、土法種養為主,體現客家特色,具有濃郁的兒時風味;堅持就地取材、因勢利導,注重修復老房子、古建築,做到修舊如舊、保持原貌,改造成農家餐(旅)館;三是突出文化記憶,挖掘“周程”理學、牡丹亭故事、百年鎢都、梅關千年驛道等各種豐厚文化底蘊,提煉文化精髓,修復傳承載體,還原舊址風貌,讓人放牧心靈,喚起美好回憶。許多來大余鄉村旅遊的人都説,在這裡找到了最美鄉愁、最美生態!
二、以整合旅遊資源、推進項目建設為抓手,著力激發美麗鄉村發展新活力。把大余秀美的山川、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紅色的印跡,當作鄉村旅遊開發潛力巨大的寶貝,充分挖掘、傾力打造。一是整合旅遊資源,實行集群化推進。以縣為單位,按照全域理念和城鄉發展一體化要求,著眼長遠發展,修編完善了以中心村為重點的《縣域村鎮佈局規劃》,編制了全縣鄉村旅遊示範點建設規劃。通過推進中心村建設,推動全縣旅遊資源有序、合理、分步開發。同時,實行以路串點、以路聯景,串聯紅色旅遊文化帶、特色農業産業帶、生態養生度假基地和民俗文化廊道等特色項目、特色景點,形成反映人文歷史、産業優勢、地域特色的旅遊精品線路,促進鄉村旅遊聚集化、板塊化、産業化發展。二是精心規劃設計,實行項目化帶動。堅持解放思想,借腦策劃,聘請國內頂級規劃設計機構和專家,實施最滿意規劃設計方案公開招標,保證項目規劃設計的高起點、高水準。目前,結合新農村建設布點,在每個鄉鎮都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了1-3個美麗鄉村及鄉村旅遊示範點,有黃龍鎮的丫山鄉村旅遊生態園和花木産業旅遊示範園,有新城鎮的周屋理學名宗,有青龍鎮的元龍畬族民俗文化村,有內良鄉的李洞高山畬鄉生態遊,有浮江鄉的雙田“三月三”,有吉村鎮的遊仙桃樹下水鄉生態新村,有河洞鄉的溫泉漂流和“長嶺會議舊址”,有池江鎮的蘭溪陳毅同志舊居,有左拔鎮的曹氏圍屋,等等,形成了“百花齊放、百景爭艷”的喜人態勢。目前,全縣建成開放鄉村旅遊點17個,其中江西省5A級鄉村旅遊點1個,江西省鄉村休閒文化旅遊示範點1個,贛州市鄉村旅遊示範點11個。三是整合政策資金,實行多點化結合。在資金來源方面,採取“五個一點”,即“政府投一點、企業拿一點、群眾出一點、社會捐一點、銀行貸一點”的辦法,目前,縣財政安排了1000萬元鄉村旅遊發展資金用於旅遊服務設施配套,整合新農村建設、旅遊、扶貧等涉農項目資金,籌措了近6000萬元資金用於鄉村旅遊精品景區的公用基礎設施建設。在示範點打造上,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點、鄉村旅遊點、精準扶貧點、黨建工作示範點等一批“多點合一”精品示範點,重點打造了鄉愁體驗型、産業觀賞型、山水遊樂型、民俗文化型、紅色基地型、遺跡探究型等六種模式的鄉村旅遊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