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手機版  |  桌面下載  |  郵箱登陸  |  論壇註冊  |  站點導航定制
 

中國智造的開端:東軟醫療CT自主創新之路

發佈時間: 2015-12-09 13:50:13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東軟,一家面向全球提供IT解決方案與服務的公司,在二十多年不斷發展壯大的歷程中,東軟與中國醫療衛生産業結下不解之緣。如果要追根溯源,那一定是從CT説起。

緣起CT,創新破局

圖説:NeuViz128

自上世紀70年代世界第一台醫用CT誕生至今,醫療診斷科學獲得了飛速發展,數以億計的患者得到了更精確的診療,CT成為醫療機構不可或缺的設備。然而,由於CT技術含量極高,不僅代表著一個公司技術水準,也是一個國家人口與健康領域和工程技術領域科技研究成果的集中體現,更是眾多相關領域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價值體現,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當時,只有少數國家的幾個跨國公司具備CT研製與生産能力。巨大的市場和旺盛的需求,激發了CT技術和産品的快速更疊,但全球市場始終被幾大廠商壟斷。

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京、滬、津、穗等大城市的醫院開始從國外引進CT機,當時每台進口CT機的價格高達數百萬甚至上千萬元人民幣;到了90年代,國內仍然只有少數大規模的醫院才有實力購買CT,國內市場完全被幾個跨國公司壟斷,且國外已經淘汰的二手CT掃描裝置充斥大部分市場,價格居高不下,維護成本更加昂貴。

圖説:東軟CT

1987年,包括瀋陽市中心醫院在內的幾家醫院進口了3台CT機,每台售價約50萬美元。然而,鉅資購入的醫療設備根本沒能調試安裝成功。“花費大量外匯引進的3台CT全部癱瘓,這就引起不少媒體關注。《科技日報》更是刊發《CT機事件始末》的長篇報道,把CT比喻成植物人。”1989年2月,東北工學院(現東北大學)鄭全錄、李甲遞教授憑藉他們在電腦、電子、機械等方面的綜合知識,修復了瀋陽醫學院附屬中心醫院損壞的CT,並且整機性能和可靠性均大大提高。隨後他們遠赴唐山、重慶等地,一台臺癱瘓的CT重新運轉起來。正是由於這次的“CT復活事件”引發修機者一個更大膽的夢想——要製造中國CT!

國産CT的整機開發從1989年東北大學電腦影像中心成立正式開始。1994年東軟CT原型機研製成功並通過國家檢測,1998年東軟推動中國具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全身CT,實現從研製向生産過渡,完成知識成果向生産力的轉化,國産CT研發進入産業化發展軌道。這成為我國醫療設備發展史的里程碑,它標誌著CT技術被發達國家壟斷的歷史已告終結,我國成為全球少數幾個能夠生産全身CT的國家;它標誌著我國醫療衛生産業步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高科技醫療設備的研製和生産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邁進,更多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自主品牌的醫療器械産品不斷涌現;它標誌著國産CT成功完成産業化轉換並開始批量生産銷售,我國廣大基層醫療機構告別了用不起大型醫療設備的窘境,大型高端醫療設備將服務於億萬群眾。


1   2   3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