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速食麵的傳奇:為大眾服務激發“創新基因”
發佈時間: 2015-12-02 17:02:08 | 來源: 新京報 | | 責任編輯: 沈曄
2015年9月7日,康師傅在第十五屆方便食品大會上展示産品。康師傅供圖
福布斯近日發佈《2015全球最具創新力企業榜》,100家企業裏中國企業只有6家上榜,而作為老牌方便食品巨頭的康師傅控股就在其中,與百度、騰訊等網際網路巨頭一起,獲得最具創新力企業獎項。
對康師傅控股的創新力,福布斯給出這樣的評價:“即便穩居第一把交椅,康師傅仍然不斷堅持創新”。為適應消費者泡麵的圓形口容器,康師傅斥鉅資更換了所有速食麵生産線,率先在全行業內將速食麵從方形改成圓形,這還只是冰山一角,康師傅率先採用中空隔熱環保面桶和可折疊叉子等等,皆是從細節之處提升消費者體驗。歷時8年研發的熟化蒸面和非油炸工藝更體現了康師傅以消費者健康為己任的擔當,至今康師傅已累計推出260多種口味。
“康師傅的創新基因,是面向普通消費者的大眾創新”,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中央研究所所長陳應讓表示,近20年來康師傅從開發方便叉子、圓形面餅、防燙手雙層圓面桶,到不惜斥3億元鉅資研發生産配料包中的三塊肉片,這些細節無一不是由滿足大眾需求的創新驅動。
這家老牌方便食品巨頭其實是一個充滿創新力的“創客”,在向網際網路公司顛覆式的創新看齊,對消費者需求精益求精細緻入微,不斷對産品、供應鏈進行深入改革和優化。同時,與星巴克、百事可樂、迪斯尼等國際知名企業戰略合作引進先進的創新理念和管理經驗。正是基於在産品升級、技術革新、通路行銷等方面綜合創新的能力,康師傅連續兩年位居全球最具創新力百強企業之列。
品質創新
為3塊肉片→
花3億元建最大加工廠
去年7月,康師傅推出歷時八年研發的“愛鮮大餐”産品,其應用的“蒸熟面、純高湯、真空凍肉”的三鮮處理法是業內首創。值得一提的是,對這款市面售價6元的泡麵,康師傅為配料包中的三塊肉片,投入了3億元鉅資。“愛鮮大餐”一經上市,即受消費者超過80%的接受度和回購率。正如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執行長韋俊賢所説:“今年展會上康師傅帶來了愛鮮大餐、珍料多等暢銷新品,這些産品能夠獲得市場熱烈反響,正是因為它深切迎合了最廣大的消費需求”。
“配料中所使用的肉片,用傳統的乾燥處理方法雖然能有效處理掉水分,但不可避免會破壞食材的組織結構和營養也影響口感。”康師傅中央研究所所長陳應讓介紹,為滿足廣大消費者口感又保有食材營養,康師傅決定引進世界最先進的真空冷凍乾燥技術,“將鮮肉在短時間內冷凍、抽真空處理,能最大限度保持物料的色、香、味,形狀和營養成分。”
為此,康師傅還建起了全球最大的冷凍乾燥加工廠。目前這一技術已廣泛應用在康師傅産品中的肉類、海鮮類、部分蔬菜類、炒麵套餐中的湯塊等。
“滿足大眾對産品不斷升級、日趨多樣化的需求,是康師傅創新的驅動力。”陳應讓表示,康師傅20餘年來為體貼消費者創造的若干發明和技術革新,現在都已成為行業標準。多年前速食麵基本是方形,但消費者在泡麵時不得不掰掉四個角,沖泡麻煩,為此康師傅將速食麵從方變圓,更換了所有速食麵生産線。同時,康師傅還專門在面餅中添加一個凹槽,在煮麵時讓整個雞蛋都“臥”進去,運輸中也便於穩定料包減少破損。針對泡麵桶在沖泡時燙手的問題,率先採用中空隔熱環保面桶,降低桶重,改良桶形,提升手握感。面桶內投放的折疊叉也是世界速食麵業的首創——既提供食用方便又避免刺破包裝。泡麵時將叉子插在碗沿上能固定碗蓋,叉子的長度高出面桶深度也可避免其滑入桶內。
口味創新
歷經上萬次的試吃→
開發出260種口味
在提升産品品質的同時,針對不同區域的消費者,康師傅開發出適合當地飲食的多款産品,至今市面上在售的速食麵超過80種,累計研發的口味已經超過260種。
陳應讓説,為抓住不同區域消費者的細分需求,每一款新産品上市前,都會經過上萬次的消費者試吃與調研,“結合華北的飲食特點,研發推出番茄打滷系列,對華南區域做出叉燒豚骨系列口味。”
據透露,康師傅內部有一支專業調研團隊,分佈在全國各地挖掘傳統美食,並聘請多名星級大廚研發如何將傳統美食濃縮在一碗小小的速食麵中。比如油潑辣子系列産品,是2004年針對西北市場推的;2005年又針對華中市場,結合辣文化推出千椒百味系列;2006年對華東市場推出本幫燒系列,集中了江南美食文化的特點。
在全球消費市場研究機構凱度消費者指數發佈的2015年度品牌足跡排行榜中,康師傅以90.2%的消費者滲透率繼續位列榜首,這是康師傅第三年蟬聯中國品牌足跡榜的榜首。
陳應讓表示,康師傅一直在探索消費者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産品與口味,並在應用最新技術的同時,將價格控制在大眾消費區間,“通過種種規模化生産和先進管理來控製成本,為消費者帶來好吃、方便的大眾産品。”
安全供應創新
從種植源頭監管→
全産業鏈350萬次篩查
品質和口味創新得以實現的背後,是一整套嚴格的食品安全體系,實現從産品研發、生産、配銷貨物等全産業鏈各個環節進行把控。
康師傅控股食品安全中心總監羅之綱介紹,康師傅以“零容忍”排查整個産業鏈上的細微風險,對原料供應商進行嚴格資質管理與分級,同時管理關口前移至種植源頭,重點監管土壤、灌溉用水,以及對各原料生産基地開展環境控制。
近年來康師傅還聘請美國FDA專家、國內高校專家,對麵粉、油脂、蔬菜、肉類等多個關鍵原料的供應鏈開展研究:對原料的食品安全分線進行分析;評估供應商的食品管理能力;引入國際頂尖檢測設備對1100余種可能的農獸藥殘留和有機化學污染物進行定性掃描篩查,確保風險可控才准許上市。“檢測指標覆蓋1500項,如農殘、藥殘、重金屬、轉基因等。每年生産工廠主動進行篩查的項目超過350萬次。”
即將實施的新《食品安全法》要求食品生産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全程可追溯。對此康師傅率先推動了食品溯源工程體系建設。康師傅中央研究所所長陳應讓表示,各工廠通過持續的體系改造和科技化精進,提升追溯的執行效率。“在産品源頭對所用的蔬菜、土壤、水源抽檢,並與第三方廠家和科研院校合作,盡力達到可追溯二階的能力,日後整個流程全部電子化,讓消費者查詢到相應資訊。”
速食麵行業已成為“農産品深加工規模化第一板塊”,其供應鏈與三農問題息息相關。陳應讓説,計劃與國內知名農業企業合作,在溯源管理、集約化生産等多個領域,通過下游企業的倒逼和創新,進而帶動農産品源頭的産業升級,推動實現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到的“提升農産品品質和食品安全水準”。
戰略合作創新
從本土市場→
向國際企業取經
除了産品、供應鏈等內部創新外,康師傅還將視野瞄準國際市場,不斷擴大食品創新聯盟合作夥伴,接連同百事可樂、星巴克等國外知名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學習和引入國外的先進管理經驗與技術。
“食品創新與安全並不是閉門造車。”陳應讓説,同供應商、合作夥伴達成策略聯盟,“這樣才能更加接近與配合對方的技術,達到先發制人整合資源搶佔先機,更好地推動産業升級。”到星巴克、百事可樂公司學習産品研發、供應鏈管理等經驗,進而推動消費者洞察、研發食安系統等各層面的創新,將國外的先進經驗引入行業。
“如果説康師傅有不一樣的創新基因的話,那就是比一般的本土公司更加國際化,比起國際公司更加接地氣。”陳應讓表示,康師傅基於20多年的本土市場快消品和渠道經驗,在有了國際聯盟夥伴和視野後將有更多的創新機會讓人拭目以待。“未來康師傅創新將不局限在産品上,而是一種擴大到各個領域的集約化綜合創新模式”。
新聞熱圖 >>更多